致敬!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大工人!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全国妇联决定表彰一批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我校校友吴慧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吴慧明,浙江开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连理工大学“2017校友年度人物”校友成就奖获得者。1985年-1989年本科、1989年-1992年硕士均就读于大工岩土工程专业。2001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教授级高工,国家级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中国实验室国家注册评审员。先后主编《基桩检测技术与实例》等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课题“广义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年1月,吴慧明校友所在的“复合地基”研究团队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7年9月,第八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出炉,“科技进步特等奖”花落龚晓南院士团队,团队中工程一线专家是一位女性。她就是大连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校友、浙东校友会副理事长、浙江开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慧明。
“最好的成长在大工!”
吴慧明出生在江苏南京。父亲是一名数学教师,虽然没有系统教授子女数学知识,却给他们“预设”了学习专业,本着“七十年代社会缺啥就读啥”的原则,三女一子分别攻读了医疗、通讯、土木、计算机等专业。“预设”不分性别,成了吴慧明走进岩土行业的第一步。
1985年,吴慧明考入大工,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岩土方向。八十年代的大工校园到处充满奋斗的气息,举目而见努力的青年学子,吴慧明亦不例外。课堂、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的日子成为青春最美的轨迹,也描摹了她与大工深厚的感情。
“母校教会我的严谨是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吴慧明不无感慨地说。“那时我们做实验,全是老师‘一盯一’,想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只要实验有问题,必须找出缘由。”直到现在,吴慧明还记得测量实验、电工实验的场景。
严谨换来本领,正气安身立命。“我一直记得老系主任郑芳怀老师。不是因为他对我好,而是对我们所有人都好。这种好不止传道授业,更教会我们拥有正气凛然的大工品格!”吴慧明如是说,“郑老师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从学业到生活……我最好的成长在大工,它教会了我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今天的吴慧明已成为岩土工程知名专家,在专业领域游刃有余,但她一直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在大工学会的本领、塑造的品格和坚毅的精神。
1989年,吴慧明本科毕业,保送至大工岩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三年后硕士毕业,成为宁波大学的一名教师,1997年师从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也就在这一年,吴慧明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与爱人创业成立浙江开天工程有限公司,进入工程一线。
“干工程的女人比男人难!”
“我与岩土真是有莫名的缘分,一个女孩子偏偏就喜欢这个行业,又偏巧对它还有灵性。”吴慧明不无调侃地说。“岩土研究很特殊,没有工程一线经验就很难进步。”
吴慧明的爱人陈浩军也是大工人,更是她事业最有力的支持者,尽管那时他们已经有了不菲的积蓄和稳定的生活,但为了爱人的梦想还是一同创业打拼。有了爱人全权打理公司业务,吴慧明全心投入工程一线,成为公司里最拼命的一线员工。
父亲的“预设”不分性别,吴慧明也从来没觉得男女有何区别,可做工程一线却并不容易。在岩土领域工作的女性很少,即使有也大多从事理论研究,像吴慧明这样直冲一线,一干就是二十余年的女性凤毛麟角。用她自己的话说:“工程不分男女,不会有人因为女性就放弃要求,干岩土工程,女人可比男人难!”
穿着工作服在现场摸爬滚打,无时无刻都要留意现场安全,跳出体制后出现的不稳定,日复一日通宵达旦的工作强度……都在考验这位执着坚强的女性。“其实,我并不怕专业上遇到的问题,”有着深厚专业背景的吴慧明说,“我最怕的是社会水太深,又没有人来教。”无论是工程商谈还是公司经营,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适应!再适应!”成为夫妻二人最朴素的坚持,一点点学,一点点改,公司渐渐站稳脚跟。
工程一线二十载,淡泊名利繁花开。直到今天,吴慧明仍然每天都到工地去,亲自做勘察,亲自做分析。“我就爱待在那。”吴慧明笑着说,“一般来说,岩土领域很难看见一个老博士成天待在工地上吧?偏巧我就是最特别的一个。”二十余年的工程一线经验让吴慧明成为了行业专家。她主持的“高压气溶胶排水固结技术的研究”项目对岩土工程领域的核心基础理论——排水固结理论进行了重新构建,建立了立体的排水固结系统,整合了岩土、机械、自控、材料等多个学科,在北仑万人沙滩地基处理等项目上获得成功应用,被评为“第四届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近五年,她主持完成的基桩检测项目年均超过300项,累计2000余项,产值数亿元,多个项目获鲁班奖、钱江杯、甬江杯等奖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舟山连岛工程中的金塘大桥主桥墩的桩基检测达到117米,已是当时国内长度最大的桩基工程。每年,她所从事的基坑监测项目都有几十项,累计产值超过数千万元,她做过的技术咨询项目、设计项目、地基处理项目超过百项,解决技术难题、处理危难工程多个。
“在岩土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务实、勤恳、聪明、坚持……这些是吴慧明被人称道的品质,她也因此赢得不少前辈的帮助与支持,博士导师龚晓南院士无疑是其中最受敬仰的一位。岩土工程涉及领域广,从海洋围岛、石油开发配套、超高层建筑,到地铁勘测、民房改建,无不需要。但这一领域的理论创新却乏善可陈,不少解决方案虽来自一线,但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理论探索与创新成为岩土科学家们不懈的追求,龚院士在这么做,吴慧明也在这么做。“潜心研究,不循规蹈矩”成了师徒二人最和谐的默契。
吴慧明在岩土工程理论探索与创新领域可谓是火力全开。“很多在一线得出的工程数据,要比在实验室计算出来的准确得多。因为实验室里很多假设、边界条件和模型有时并不符合工程实际。但一线数据缺乏理论支撑,进步很是困难,需要我们以此为基础深入理论研究,再反馈一线,循环起来。”如此思考的吴慧明,已不再是创业者,更是为岩土工程发展不懈努力的深情岩土人。2017年,夫妻二人新建“滨海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技术研究院”——包括岩土工程与新技术研究开发板块、岩土工程与新材料多学科联合板块、先进智能检测技术与设备研发板块、专业人才培养的博士后流动站四个板块,希望通过研究院建设,推进岩土工程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打造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最高地,为国家社会发展多做服务与贡献。
有幸在大工校园见到吴慧明,她正在与建工学部岩土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们座谈交流,分享工程研究的新思路。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永远的大工人,在岩土领域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能和师弟师妹们一同进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把前辈、老师们的科研精神、工程经验、学术素养学过来,尽早与岩土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对接,深入研究世界最先进课题,做好与国内工程实际的有效互动,为我国岩土工程事业发展贡献大工人的力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岩土女儿吴慧明正怀揣梦想,执着前行。
内容来源 | 校友工作处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