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热搜、人民日报点赞!这位大工导演厉害了!
《小小少年》预告片
近日,由哔哩哔哩出品的纪录片《小小少年》登上热搜,人民日报官媒也发推送称赞该片“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部火爆全网的纪录片,总导演正是我校07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校友——孙超。
孙超,2007-2011年就读于我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美国爱默生学院新闻学硕士,曾担任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汉克调查”栏目调查性报道记者,以及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中心记者。创作《高考》《创新中国》《无手车王》《中国淘宝村》《稻米之路》《一团火》《丈量》等多部纪录片。获奖包括第五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评委会大奖,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特别奖,第九届“纪录中国”社会类二等奖。2021年3月,她执导的纪录片《小小少年》正式上线,引发强烈反响。
校友孙超介绍,纪录片《小小少年》在2018年底由B站正式立项,2019年初开始调研拍摄,历时一年半完成拍摄。主要是聚焦一群有天赋的孩子,拍摄团队对这些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天赋异禀的孩子们进行跟踪拍摄,记录他们的成长故事。
推开新世界的门
在大工读书时,孙超很喜欢自己的专业,对记者这个职业满心崇敬。为此,立志做记者的她,在大学期间做起了各种实践,担任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去现场采访、编辑制作新闻短片……渐渐地,两三分钟的新闻短片似乎不能满足她对深度报道的追求。
离开大工后,孙超来到美国爱默生学院纪录片专业求学,专业化的学习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纪录片强大的生命力。那两年,她看了200多部纪录片。“在纪录片里,我能穿越历史,也能跨越未来。”孙超说,“纪录片填补了我未知的领域,打开了全新世界的大门,那种感觉让我很向往。”
带着对纪录片事业的坚定,孙超在毕业后回国加入央视,参与导演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纪录片。在《创新中国》中,学文科的她第一次感受量子力学的魅力;在《中国淘宝村》中,她又见证了电商的艰辛与收获……每一次拍摄,孙超都会尽情享受那些全新而又陌生的体验。在她看来,未知的世界总会带给她不断追寻的勇气。
“我和团队一直想做一部关于小孩子的纪录片。”2018年下旬,孙超和团队在纪录片领域已经小有成绩,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儿童成长教育题材。“00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大众对他们的说法不一。我也很好奇,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他们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希望用镜头,把这群有个性的形象真实地展示出来。”恰好,在青少年群体中口碑颇高的B站,带着拍摄“小小少年”的想法找到了孙超,双方一拍即合。
6集,6组孩子,辗转6个省份拍摄,历时两年零3个月,“小小少年”终于从四个字变成了6段精彩的人生故事。纪录片的成功固然让孙超欣喜,但更让她满足的,是拍摄过程中的收获。与孩子们的接触,又为她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为了拍摄,孙超不得不和一整屋的昆虫相处数月。渐渐地,昆虫之于她,不再是可怕的存在。说起昆虫,她变得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幽灵螳螂,它就像外星人一样,身上像穿了个披风,像酋长一样,还有兰花螳螂是粉色的,特别瘦,还有那个竹节虫,真得长得跟树叶的茎一样,细细长长,混在树丛中根本就看不出来……”
在认识殷然之前,山只是山,树只是树,草只是草,风也只是风。在认识殷然之后,这一切,之于我们的意义都不一样了。我想我们才是最幸运的人,因为纪录片的拍摄,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若非如此,我们将错过一整个奇妙的虫子世界,那必是终身遗憾了。
与时间死磕
等待,是拍摄纪录片的常态。两个小时的素材中,往往只能找到几十秒可用的画面。尽管每天的拍摄量很大,但一整天都拍不到有用素材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此时,作为总导演,孙超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延长拍摄时间的决定。
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孙超继续与时间较劲。每一集近500小时的素材,她要一帧一帧的过,抓取所有精彩的画面,制作成近70分钟的成片。“这个过程,纠结而痛苦,每一集,来来回回大概都会有十几二十个版本。”后期制作的周期被一再拉长。
传递真善美
内容来源 | 《校友通讯》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