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广阔世界,拥有“吴限”可能!
吴限,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电气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凭借本科优异成绩保研本校后,他坚持科研为先,全面发展,在读研期间共完成学术论文5篇,其中两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在相关领域顶尖期刊和会议发表,申请发明专利1项,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子课题项目,通过对于“双碳背景下电力系统主动频率响应控制理论”的课题研究,为我国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集中接入下严峻的频率稳定态势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方案。连续两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获2020-2021年度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担任电信硕1901班班长、党支部组织委员等多项职务,累计举办各类志愿活动20余项,获团学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他是吴限,是孜孜不倦的科研者,是默默服务的奉献者,更是耿耿寸心的追梦者。
百折不回——
“只要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一定会有时间去做”
从本科选择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到如今依然投身于电力系统方向研究,吴限在每一个阶段始终有着坚定的目标,并且习惯以半年为周期进行合理规划。然而在前行的道路上,无可避免地会有“状况外”的事情发生。研一时,吴限曾遭遇一场小型车祸,导致课程和科研暂时停摆。在休养身体期间,他潜心夯实本科期间提前选修的研究生课程,争取不落下每一门课程,并积极和各科老师交流沟通以保证学业成绩,顺利度过这一段“艰难”岁月。
在科研过程中,吴限同样面对着公式推导、算例验证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的困境一度让他的自信心受挫。而这非但没有令吴限望而却步,反而坚定了他潜心做科研的决心。遇到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会先将其暂时搁置,调整好心态之后再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出发,轻装上阵。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懂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科学研究是没有捷径可言的。”百折不回的勇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是吴限在科研道路不断前行的动力。
行之有效——
“每天坚持专注学习6小时”
在潜心科研的时光中,吴限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首先在具体的时间规划上,他坚持“六小时原则”,即每天力求保证6个小时的高效工作量,绝不疲劳学习。无意义的时间堆砌并不利于任务的完成,而一段心无旁骛的高效率专注时间则更为可贵。
在此基础上,吴限同样注重和他人的交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对于科研而言,不是闭门造车就能解决问题。”从导师到博士师兄,从研究生同门到跨学科同学,来自不同思想领域之间的专业知识的交流,甚至是学习与生活态度间的碰撞,都不断激发着吴限的灵感。“科研和单纯的学习并不相同,本科期间更注重具体的公式、理论和方法,有对错之分,有具体路径可循,而科研其实像是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无法得知现在这一步的对错。”真理虽无穷,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攀登高峰的过程中,吴限逐渐学会保持敬畏之心面对科研和生活。
躬行实践——
“能担当、敢担当,更要善担当”
吴限大三下学期入党,是学生群体中拥有4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步入研究生生活伊始,他就默默下定决心要尽己所能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读研三年,吴限先后担任电信硕1901班班长、党支部组织委员以及学院志愿工作部负责人,事无巨细地审核材料200余次,尽职尽责举办各类活动40余项,举办 “一次温暖一次陪伴”系列志愿活动并获评校级优秀特色志愿活动。此外他还热爱健身,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兼任电力系统专业篮球协会会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吴限认为实践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自身能力的锻炼,更在于能为自己和大家带来共同的难忘回忆。“当我们以后想起这段时间,记住的可能不是日复一日的生活,而是某一次集体的出行活动。”行走于不同角色之间,担当不同职责,吴限认为社会工作与科研生活相辅相成,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能让他学会自省,仰望更为浩瀚的星空。
志存高远——
“目光所及,每一处都有新风景”
在收获优秀研究生标兵称号之后,吴限依然保持着谦逊与敬畏之心,“我只是大工青年中最平凡、普通的一个人,而且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奋力拼搏的青春时光,我们也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回望曾经,夜以继日勤学苦读带给他无悔的学习生涯;展望未来,面对电力系统调频矛盾凸显,频率稳定形势严峻的情况,他将国家发展需求与行业发展特点相结合,决心投身于实践应用当中。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号召,更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当你觉得太累的时候,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坚持就会有进步,每一步目光所及,每一处都有新风景。轻松是留给走下坡路的人的,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你爬得高走得远不是为了让世界看到你,而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吴限说。文字作者 | 石婉琦 肖瑶
图片作者 | 郭雅琦
编辑排版 | 祝婉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