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整版!《光明日报》这样介绍大工!

创新载体学思践悟结合实际推动工作12月6日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大连理工大学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刊发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党委书记项昌乐署名文章👇 一起来看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连理工大学】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项昌乐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既是高校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一流大学建设的方向指引。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坐标新方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部分,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强调“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些部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这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大期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方面,首先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从中找准自身所处的发展方位。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高校既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又是重大科技创新思想的策源地,肩负着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建校73年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科技创新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当前,教育“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地位前所未有,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渴望前所未有。处于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上,“双一流”大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全力回答好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力争在国际可比学科和方向上更快突破,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出大工贡献,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校师生团结一致的奋斗方向。

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高等教育特别是“双一流”建设,就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体现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规定性。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必须进一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引导高校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砥砺政治品格,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服务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导向。纵观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国家崛起、解决本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对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大学首先要扎根中国大地,使命导向是第一位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把“两个自主”培育好、结合好,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方向。塑造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新模式以及多元一体的大学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所提供的广阔实践天地,提出的前所未有的创新课题,以及特殊的实践情境,不仅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其特殊的土壤也能够培育大学独有的特性。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大学必须首先成为国家科技崛起、文化振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后才成为全球研究型大学的标杆,要在本土化的探索中塑造研究型大学的新模式。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学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心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坚持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重大部署的积极实践者,坚持“特色强、质量高、研究型、全球化”内涵定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自主创新之路,全力跑出新征程“加速度”。要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把“双一流”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双一流”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人才的生力军作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到新型举国体制的创新之中,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链条创新,助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服务国家现代化全局与服务东北全面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东北振兴的重要活力源泉,也是振兴突破的标志性工程。大工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精神,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切实成为区域振兴发展的人才摇篮、创新源泉、思想智库、文化高地,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全局与服务东北全面振兴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准确把握使命任务 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

——大连理工大学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赫铭


“要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日前,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为题,面向团学骨干讲授思政课,勉励广大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大工”)分类别传达学习,多场域广泛宣讲,创新载体学思践悟,结合实际推动工作,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学以求真: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项昌乐一回到学校,便立即组织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并与全程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郭东明一起,同大家交流学习体会。学校党委坚持高位部署、整体推进,印发通知系统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项昌乐带头面向干部群体讲授专题党课、面向团学骨干讲授专题思政课,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郭东明深入基层,研究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部署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讲党课、抓落实,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在抗疫背景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博士生宣讲团成员、环境学院宋开鋆同学结合他与团队成员共同研发的“基因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项目,讲述抗击疫情背景下的青年担当。作为研究生群体中凝聚共识的先锋队伍,大工博士生宣讲团积极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发挥好在青年朋辈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为讲清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从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团学骨干等群体中遴选优秀代表,组成师生宣讲团。连日来,宣讲团成员对标“七个讲清楚”目标要求,广泛开展宣讲,带动干部师生不断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把握。既要全面深入学,又要创新方法学。学生工作系统创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示范课,5组师生先后登场,以“围绕学生成长讲、融入日常思政讲”的鲜明导向,呈现了辅导员领学、学生骨干带学、师生组合共学、主题班会融学、主题党日研学等5种形式的示范课,将新部署新要求贯彻落实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学以明责:自主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以党和国家需要为奋进方向,是大工人不变的追求。建校之初,大工便提出“以担负起培养具有先进思想与掌握现代专门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等专门人才为任务”。一路前行,大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守由党创办、育才报国的初心使命。

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成功飞天,顺利开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在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为代表的一批批大工人接续投身航天事业,为实现航天梦贡献大工力量。

2008级工程力学专业学生金玮玮,现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从事载人航天器研制和总体设计,担任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机械总体主任设计师。回首大学时光,他说:“大工为学生提供了优质成长平台,有院士和许多资深老师们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授课交流,同时可以参与许多科研项目,这些对我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将丰富的科研和智力资源引入高层次人才培养之中,学校依托“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开设华罗庚数学、张大煜化学、王大珩物理等基础科学班,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办“张大煜化学学院”,5个学科获批“拔尖计划2.0”基地,其中4个获批“强基计划”专业。

学校大力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聘请具有丰富行业产业经验的校外导师队伍,投入资源拓展建设校内外实践平台和基地,有效推动产教融合培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智能电力装备与系统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获评国家级示范基地。

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大工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同时构建了“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胸怀祖国、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的报国情怀。


学以笃行:培育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以‘坚持四个面向,创新科研模式,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一流科研团队’为目标思路,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接续贡献力量!”日前,机械工程学院高性能制造教工党支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围绕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重要部署展开热烈讨论。

高性能制造教工党支部依托高性能制造科研教师团队成立,该团队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多年来,团队坚守育人初心,矢志科研报国,建立了以性能精准保证为目标的高性能制造理论体系,系统研究了高性能精密制造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成果应用广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先后三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科技创新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是大工矢志不渝的追求。从侯毓汾教授自力更生,研制形成我国自己的活性染料体系,到彭孝军院士带领团队研发荧光探针染料,服务民生健康;从钱令希院士开创中国计算结构力学,到钟万勰院士领衔自主研发仿真软件,解决重要装备研发软件“卡脖子”难题……70多年来,大工以科技供给服务国家发展建设从未间断。进入新时代,大工人在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等“国之重器”研发和“大国工程”建设中均作出重要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助力强国建设。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大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办学治校各环节。推出包括评价、激励、服务等在内的人才人事制度改革“七大计划”;部署推动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培植“有组织、全链条、系统级”的高水平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生态土壤;召开推进“一融双高”动员部署会,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新使命新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大工力量!”郭东明说。



培育一颗颗团结奋斗的“石榴籽”


讲述人: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王瑜

“村里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老式房屋也得到了翻新,一座座移动基站拔地而起,一个无人问津的小城变成了旅游胜地!”“在冬天,家里原来是煤炉取暖,现在实现了电加热暖气全覆盖,太阳能路灯照亮晚归的路……”在大连理工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上,我带领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组织“我看家乡变化”社会调研分享,学生们踊跃发言,畅谈“非凡十年”中家乡的变化,振奋于国家的高速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为一名负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政工作者,我深感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把各民族优秀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

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已经开展四十余年,1980年教育部决定试办少数民族预科班,大工老校长屈伯川积极争取并创造条件,做出“自己的娃就要自己带”的庄严承诺,光荣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2014年,学校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上。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学工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与预科班班主任、全国道德模范邵春亮老师一起,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成长成才的新模式。为充分发挥党建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策划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示范党支部,作出将基层党建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开全国高校之先河。

我们深刻体会到,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课上与课下联动、学校与社会结合。我们积极整合优势师资,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向学生讲授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同时,强化实践养成,组建“大爱吾疆”实践团队,创立优质教育资源驻村项目,通过教育扶贫开展公益实践。

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吾特·库尔、法如克·叶尔波力先后获评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森巴提·叶冉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大爱吾疆”实践团队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等荣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小切口,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作为,培育一颗颗团结奋斗的“石榴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容来源 | 光明日报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近期精彩内容 

DUTers收好!全天候多场景防疫攻略来了!

刚刚,成功着陆!多位大工人助力空间站建设!

大工28舍328,贼6!

这还是我认识的大工七食堂吗?!

这位大工人荣获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 点击关注 了解大工动态 👇 

点赞、在看,养成习惯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