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3天,6万余海里,大工人从南极回来啦!

探索永无止境的 大连理工大学 2023-08-11
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考察队于2023年4月6日全部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卢鹏教授也一同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胜利凯旋。本次考察是我国第三次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队实施“双龙探极”,也是大连理工大学第二次参加“双龙探极”,主要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考察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现场作业,顺利完成南大洋有关海域和南极大陆有关区域的调查任务。



 在南极 都干啥?  THE SOUTH POLE


在本航次中,建设工程学部卢鹏教授负责南极冰雪的现场调查任务。通过在中山站卸货过程中实施的陆缘冰现场采样,获得了大型冰坯与海冰冰芯,开展了海冰物理与力学性质的现场测试,为“雪龙2”号破冰船的冰区实验提供了重要冰情参数。这也是团队继王庆凯副教授2019年参加“雪龙2”号南极首航之后,再次系统开展的冰区航行测试与破冰实验,将为我国极地重型破冰船的研发与设计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本航次中,卢鹏教授还在长城站以及南极大陆有关区域开展了大量现场工作,首次在南极宇航员海区域采集了大量现场冰雪样本,将有助于深入认知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南极不同区域海冰与积雪的变化规律与空间差异,并为极地工程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关键的现场数据支撑。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卢鹏教授克服了西风带的飓风恶浪和南极大陆的狂风暴雪等恶劣环境影响,在考察队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调查,顺利完成了各项预定考察任务;并在考察结束后,被评为本次考察的优秀考察队员。



 去南极 为了啥?  THE SOUTH POLE
极地是我国重要战略新疆域,继团队李志军教授于2002年首次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参加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团队在科技部重点研发、基金委优青等项目支持下,先后17次参加国内外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极地考察既是展示国家实力的窗口,也是展示各参加单位能力的大舞台。通过参加极地科考,团队一方面研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物理和力学性质测试设备并在极地现场得到成功应用,体现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综合实力,赢得了在极地科学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观测资料,有助于构建覆盖南北极不同区域的冰雪关键科学数据系统,服务国家极地战略需求


探索极地奥秘
服务国家需求
为大工人点赞!


素材来源 | 建设工程学部

排版编辑 | 任亭钰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