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热度!这些大工人的故事感动全网!

有爱有担当的 大连理工大学 2023-08-11
“老师,你不要哭!”
一只稚嫩的小手越过同学们的头顶
将纸巾递给正在默默落泪的葛老师
他接过纸巾后跑回座位继续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密市第十一中学
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
支教老师葛相国
即将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最后一堂课上 十一中的老师同学们
为他准备了送别仪式


孩子们抱着他哭成泪人的视频
被同校老师拍摄下来发到网上
打动众多网友
引来共青团中央等各大平台纷纷点赞
48小时内点击量超千万
获45万点赞,近5千条评论


真诚、热爱、真心
一条感人至深的视频背后
我们还有很多故事想要讲给你听


千万热度背后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老师留下来吧”

这是学生们写给支教老师的信中
出现最多的一句话

每年夏天

都有这么一群年轻人

刚刚大学毕业就跨越山河

来到远离故乡的西部

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用一年的时间

开展支教工作,推动教育振兴

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1998年 大连理工大学
积极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
组建了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

至今已选拔了25批209名学子

先后前往青海省化隆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和云南省龙陵县
接力开展教育振兴工作

接续为西部地区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千万热度背后

是把青春挥洒在三尺讲台

“每次走进教室看到一双双
充满了求知欲的眼睛
即使再苦、再累
也都会充满力量。”

这是研究生支教团
志愿者日记中的一段话

用最快的时间从“受教者”
转变为“施教者”

用最高的标准打磨自己的教学技能



在云南龙陵服务的
第24届支教团成员金宇宁
这学期教政治课
在她的教案上,几乎每一页
都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字

每一名成员在出发前

都要经过基础技能培训
和教学实习考核

同时要到小学进行跟班实习

担任助理班主任
并完成独立授课才能上岗

学校哪科缺老师
支教团就教哪一科

坚守教育教学一线
坚持育人主责主业

数学、语文、政治、英语……

帮助解决服务地学校
结构性缺编问题



早上7点整 青海省化隆县
还沉浸在破晓前的黎明中

支教团青海服务队志愿者
便开始带领学生晨读

晚上9点50分
云南省龙陵县已被夜色笼罩

支教团云南服务队志愿者
指导学生晚自习才刚刚下课…

听课、备课、授课、评课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主责主业

24年来累计服务时长近百万小时

服务学生超过4万人



千万热度背后

是一场播种希望的接力

“扶智更要扶志!”

和西部“牵手”的25年里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整合社会和学校资源

在服务地发起实施
“碧海雪山”助学活动

“玉兰千寻”物资捐赠计划

“连理鸿雁-花季护航”成长引领项目等

十余项奖助学金及物资捐赠项目

累计发放奖助学金和物资价值180余万元

开展结对帮扶及思想引领项目
直接受益学生7万余人

课桌上的书本
冬天里的棉衣

成绩进步的奖励

开拓视野的陪伴

都是他们对西部孩子们最贴心的爱


“我要考大连理工大学,
因为要追寻老师的步伐!”

支教团的志愿者为西部带去的

是知识,是青春,更是希望

他们的到来也让很多孩子

对大山之外、黄海之滨的
大连理工大学心生向往

在开展研究生支教工作的25年间

共有17名学子考入大连理工大学

来到支教团哥哥姐姐所在的学校学习

从师生变成校友

实现爱的“双向奔赴”!



千万热度背后

这件事我们坚持了25年

“没有支教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愿意用我的努力和奉献
帮助下一个我实现梦想。”

第6届研支团青海服务队成员李洋

在支教期间重点资助一名同学

后来这名同学以
高于重点线120多分的成绩

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专业

考入大学后,李洋及其他支教老师

在经济、学习上给予他很多支持

使他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后他也想要申请
加入研究生支教团

以支教老师的身份回报家乡,回报母校



“是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年
为我种下了为基层、为百姓服务的火种。”

研究生支教团25年来
坚持做好一件事

一件“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事

一件“欲栽大木柱长天”的事

一件以教育驱逐贫困、
唤醒生命、捍卫改革的事

25年间

一批又一批大工青年在毕业之际
选择为西部奉献青春

同时也有一批又一批支教人在完成学业后

选择回到曾经的“第二故乡”

将扎根基层、扎根教育作为一生的追求

第13届研支团新疆服务队成员宋彪

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到新疆

成为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人民政府的
一名基层公务员



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
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
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提到: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

服务人民、奉献祖国

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又是一年夏天

一批支教老师服务期满

和服务地师生分别

新一批支教老师们

怀揣对志愿服务的热忱

踏上了向西的列车

山与海的距离

挡不住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扶贫的理想

阻不断这场持续25年的青春接力

因为在理想的彼岸

是时代的未来

是下一个春天


内容来源 | 校团委

排版编辑 | 任亭钰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