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水平,全国前列!大工+19!

深耕人才培养的 大连理工大学 2023-08-12

7月24日 教育部公布

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获奖项目名单

我校获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其中一等奖3项(牵头1项)

二等奖16项(牵头9项)

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

居全国高校前列

  


大工2022年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获奖等级

1

“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彭孝军,叶俊伟,王维,潘艳秋,纪敏,关珺,郭新闻,张述伟,吴雪梅,都健,牛慧,王世盛,徐威,何德民,毛庆,曹永红,赵江涛

大连理工大学

一等奖

2

从质量控制走向质量文化: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创新发展

顾祥林,朱泓,计国君,吴志军,刘志军,李亚东,朱伟文,陈以一,张伟平,蔡三发,黄一如,赵鸿铎,许维胜,邓慧萍,杨文卓

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一等奖

3

引领未来、思维牵引、顶天立地——卓越化工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与实践

张凤宝,夏淑倩,彭孝军,辛忠,管国锋,梁斌,刘清雅,潘鹏举,卢滇楠,方向晨,郝长江,马新宾,张金利,韩优,王召,王磊

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一等奖

4

创新“4451”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基础化学实验的“两性一度”

姜文凤,宿艳,孟长功,王秀云,田福平,潘玉珍,张永策,徐铁齐,谭大志,杜欣,纪敏,吴硕,崔淼,戴岳,黄斐斐

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5

突出海洋工程培养特色 创新土木类专业育人体系

杨庆,孔纲强,黄丽华,张继生,杜志达,陈廷国,于龙,杨钢,刘涛,王宝民,赵胜川,唐小微,唐洪祥,王立成,郑金海,张金利,王胤,王忠涛,陈徐东,潘宝峰,张宏战,周长俊,任玉宾,韩云瑞

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二等奖

6

高校创新人才规模化自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冯林,李茂国,高国华,朱正伟,张崴,汪洋,刘胜蓝,刘本东,魏华,吴振宇,朱泉国,刘小冬,贾传果,刘洋,王飞龙,袁涛,韩忠,李正良,周末,许晓娟,尹建华,杨震宁

大连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

二等奖

7

“创新导向 四位一体”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盛贤君,王开宇,商云晶,高庆华,郭艳卿,马驰,赵权科,崔承毅,周晓丹,秦晓梅,王帅,孙智妍,解永平,王宁,汪德刚,王宇新,刘蓉,龚晓峰,孙长海

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8

面向双碳战略的能源动力类“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宋永臣,唐大伟,刘志军,东明,杨明军,尚妍,段玉平,王晓放,巴雪冰,沈胜强,穆林,隆武强,姜东岳,王璐,吴曦,贺缨,凌铮,刘宏升,冯立岩

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9

基于课程结构及形态创新的KAPIV一体化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孙康宁,梁延德,刘会霞,张景德,于化东,李爱民,林建平,朱华炳,李双寿,韩建海,李晓东,朱瑞富,罗阳,刘新,齐乐华,吴承格,范胜波,赵冬梅,杨平,徐向纮,王佑君,庄红权,付铁,刘甜甜,陈刚,宋晓,齐炳和,钱俊,李卫国,张庆,黎振华

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江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天津大学,新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二等奖

10

基于“双轴联动”的全过程、模块化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孟庆春,戚桂杰,盖建华,杨海军,李扬,黄潇婷,戎晓霞,朱方伟,任晓阳,张江华,刘冰

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

二等奖

11

PDCA-SE驱动的德才兼备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张英杰,束洪春,瞿广飞,董鹏,李志义,宁平,邹永松,殷国禺,李祖来,董洋,吴顺川,许蔚,王鹏,那靖,冯晶,范开涛,刘荣佩,陈庆华,任金凤,王雷

昆明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12

“国创计划”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巩金龙,万小朋,朱泓,刘建林,李正,张锐,徐雷,曹德欣,曹新方,杨芳,管虹,张熙伟,王世斌,原续波,张琳,刘岳,罗云孜,徐天一,施亮星,王建荣,郄海霞,贾果欣,雷建军,郑春东,潘峰,李霞,杨光,张诗阳,郑喆

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13

绿色工程理念引领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辛忠,黄婕,张先梅,司忠业,吴艳阳,马新宾,彭孝军,潘鹏举,周玲,王慧锋,顾学红,修光利,栾伟玲,涂善东,华炜,叶俊伟,周浩力

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化工学会

二等奖

14

结构设计竞赛20年促进大学生创意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

金伟良,袁驷,李国强,陈云敏,徐世烺,李宏男,范峰,王湛,张川,方志,熊海贝,丁阳,曹双寅,吴涛,陆国栋,段元锋,赵羽习,肖岩,刘峥嵘,吕朝锋,丁元新,毛一平,姜秀英,张威,邹道勤,余世策

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全国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

二等奖

15

“水土交融,场网共享”新时期大土木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与示范

王复明,杜彦良,周福霖,陈湘生,邓铭江,唐洪武,许唯临,刘加平,朱合华,周建庭,王宗敏,何川,吴智深,李庆斌,冯平,周颖,林凯荣,方宏远,杨俊,陈红,丁选明,谢红强,雷冬,罗尧治,王玉银,刘斌,李冬生,王述红,余志武,刘勇,杨健,刘云贺,罗蓉,王召东,陈雷,张玉清,刘雪梅,贾永胜,谭平,张吾渝,陈秀云,吴曙光,郦伟,包小华,高占凤,徐慧宁,龚之冰,孙金山,赵新宇,郭成超

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青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城建学院,新余学院,惠州学院,黄淮学院,坝道工程医院(平舆)

二等奖

16

针对工科研究生的辛力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钟万勰,吴锋,高强,彭海军,姚伟岸,李刚,郭旭,郑勇刚,张小钢,张睿

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17

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经民,贾振元,刘冲,王永青,杨睿,段春争,刘永刚,孙伟,王德伦,康仁科,刘新,张伟,孙吉宁,毕胜,刘海波

大连理工大学

二等奖

18

新兴工业产业下智慧建筑领域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吉礼,赵天怡,赵千川,马良栋,吴国伟,陈宏俊,邱天爽,王慧莉,韩宝国,于洁,王鹏,李祥立,赵宇,唐洪,梁若冰

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等奖

19

计算思维赋能的“一贯穿、两融合、三平台”新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强,魏小鹏,谭建荣,刘璘,葛宏伟,王宇新,齐恒,马瑞新,魏子麒,杨鑫,张冬瑜,周东生,刘倩,王鹏飞,候亚庆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

二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每四年评选一次,代表着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迄今共开展9届,是对全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与引领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在历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共获奖66项,其中牵头完成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5项,彰显了学校高水平人才培养实力和高质量教育教学水平。



我校在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学校全面推进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成效。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主线,以大工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八八规划”为统领,落实一流本科建设“八项计划”、突出一流人才培养“八个强化”,通过全员参与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产生了一系列高质量教学成果。本次获奖的成果涵盖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保障、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四新建设、思政教育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

本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首次单独设立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成果培育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本次获奖项目是广大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广大教师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就。以本次获奖为契机,学校将继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成果遴选培育机制、推广应用和表彰激励机制,全力做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工作,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研教改热情,继续凝练更多有特色、有示范作用和有推广价值的高水平教学成果,持续加快推进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工作,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大工力量。


教育强国 学在大工 

素材来源 | 教务处 研究生院

排版编辑 | 任亭钰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