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甘旗为您介绍 | “游客思维”+“居民思维” 乡村旅游 4.0 开发导向

2017-12-06 通辽市亿达集团 通辽市亿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北甘旗自驾车露营地为您介绍!!!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乡村资源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形成集“观光、游览、娱乐、体验、度假和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一、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及开发导向

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在向第四个阶段迈进。第一阶段,是乡村观光时代(乡村旅游1.0),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旅游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应运而生,主要以农业观光为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趣”为其主要特征,本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理论尚不成熟,旅游行为也多为自发组织。

第二阶段是乡村休闲时代(乡村旅游2.0),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及城市人逃离都市、亲近自然田园的需求凸显,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中国旅游主题定位“2006中国乡村游”,并随之发布系列促进型政策),乡村旅游迈入快速发展轨道,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主要以休闲为主题,操作主体主要以企业和政府为主,代表项目如“成都三圣花乡、江西婺源油菜花节”及各地兴建的休闲农庄等;该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理论系统逐渐形成,但主要从传统旅游层面关注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展开(纯“游客思维”),忽视了乡村发展及当地居民的诉求。

第三阶段是乡村度假时代(乡村旅游3.0),近年来随着国民休闲度假需求的不断提升,部分知名开发商(主要为地产开发商及专业旅游投资机构)将乡村独特的资源进行延伸挖掘并配套精品度假地产,打造乡村综合体项目,至此,乡村旅游开始朝着精品化方向迈进,代表项目如“无锡田园东方、唐乡”等。同时,随着国家相关农业及旅游政策(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等)的不断推进,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开发也逐渐从“游客思维”(游客需求第一)向“居民思维”(旅游助推乡村发展、兴业富民)转变。

第四阶段是乡村生活深度体验时代(乡村旅游4.0),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尚未有典型成功案例,该阶段游客与居民不再是相互分离的个体,而成为有机统一体,游客逃离城市融入到乡村、住在乡村并建设乡村,乡村成为目的地,游客不再是短暂的停留而是生活在乡村,发展为一个休闲生活的圈子,当地居民不再单纯的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而是在“贩卖”自己的生活方式及环境


二、“游客思维”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导向


“游客思维”下的乡村旅游,是从游客离开常住地开始至完成乡村旅游体验这一过程,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获得愉悦感,主要取决于乡村资源的附加价值(现有资源向旅游的延伸:如“从农业种植到大地景观”、“从荒废民宅到精品民宿”、“从农耕劳作到农事体验”等),为外向型价值延伸,其开发立足点在于对时间过程的体验。

旅游者对于旅游全过程的体验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其中“游”是决定游客是否选择该地作为目的地的核心因素,对游客旅游动机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首要任务即是要解决核心吸引力(即分布于乡村中的特色景点)的问题,依据地域特色,深度挖掘景区内可用资源,通过创意转换及线路串联,实现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的构建,做好、做精“游”这一环节。

乡村旅游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景区,它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囊括旅游体验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尤其是休闲度假已成为旅游大背景的条件下,除了景区(点)的核心吸引力设计之外,更要非常重视“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其他环节的系统设计,让每个环节都能成为吸引力,共同为游客构建一场愉悦的旅游体验。



三、“居民思维”下的乡村旅游开发导向


居民生活空间的再造。“生活空间”是乡村居民最基础的生存空间,“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及乡村旅游的基建投资,为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提供利好,外来游客的价值观及所带来的信息流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好坏参半,需仔细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生活环境改善必不可少,但切忌对所有村落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旅游化改造,仍需保持其“原生性、私密性”,将旅游空间与居民生活空间做适度分离。

居民休闲空间的重塑。“休闲空间”是乡村居民生活的延伸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乡村当地居民的休闲空间与外来游客旅游体验空间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旅游产品体系的设计应首先遵循“主客共享”的原则,既服务于外地游客,又为本地居民就地休闲提供空间。因此,在居民休闲空间重塑过程中,最为突出的任务即为乡村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旅游环境的美化。

居民生产空间的构建。“生产空间”是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发展空间,居民的生产空间可以分为“传统农业产业、延伸产业”两个层面,其中传统的农业产业可以向“现代农业、有机农业”转型,向“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展,延伸产业为由旅游而带来的新产业形态,如基于当地民俗或者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基于当地草药种植或体育赛事的大健康产业、基于当地旅游业发展居民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农户个体经营;农户+企业;农户+社区+政府)等。让乡村居民从单一的农业产业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加多元的收入渠道。



四、项目案例解读——高何镇发展战略策划


旅游层面——即所谓的“游客思维”,目的在于为旅游者营造一场独特且难忘的旅游体验。通过项目组讨论,首先从旅游体验的差异化方向入手,提出高何镇要做乡村休闲养生主题(天台山为山水休闲度假、平乐古镇为丝路文化古镇),并将其定位为“国际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通过与已建知名景区的功能互补,谋求在区域旅游大格局中的联动发展。

在旅游体验方面,基于“全过程”的旅游时间链设计,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及市场需求,提出“一个旅游景观带(河床生态景观带)、两个旅游小镇(天府红谷民俗风情小镇、苏维埃红色旅游小镇)、三大休闲组团(天府乡愁养生度假组团、活力山地生态运动组团、幸福田园休闲农业组团)、全镇域十二景”的旅游产品结构,以不同的旅游主题构建全镇域旅游核心吸引力,并配套“休闲农庄、乡村酒店、养老社区、特色交通”等设施以保证游客在其他旅游环节的舒适性与愉悦感,形成辅助吸引力。

乡村发展层面——即所谓的“居民思维”,目的在于推进全镇灾后经济恢复工作,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环境。基于此,本项目从当地居民的“生活、休闲、生产”三个不同角度来思考,建议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通过乡村风貌的改善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以“主客共享”的理念指导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实现当地居民的就地休闲,以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养老产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拓展当地居民收入来源,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五、小结


乡村旅游,归根到底是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本质仍是“以人为本”。一方面需要通过系列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及其他旅游环节的配套以满足旅游者的体验感、愉悦感,实现旅游者享受型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兼顾乡村生态环境,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当地居民生活型发展的需求。


北甘旗自驾车露营地是您永远的朋友!


  

北甘旗自驾车露营地欢迎您!

预定热线:     0475——5666661

                      0475——56666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