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对孩子那么多年的培养,轻松被【王者荣耀】打败了?

2017-06-19 有梦想的 自然的恩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里有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自然

物语

+

你听说过一款叫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吗?LOL、阴阳师等等这样的字眼你熟悉吗?

你的家里或者身边,是否也有一个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打游戏的孩子?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怎么一接触游戏,就迷上了,满脑子都是游戏,无心学习,怎么控制都不能让他们停止……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对孩子那么多年的培养,瞬间就被游戏打败了?当孩子沉迷游戏时,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做?


01

现在的孩子有多沉迷网络游戏

王者荣耀、LOL、阴阳师……这些都是时下很火爆的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小编曾见到一个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捧着手机打游戏,吃饭、走路、上厕所,甚至不睡觉,完全沉浸在游戏当中。

听孩子的妈妈说,平时孩子回到家里,除了打游戏什么都不做,谁说也不听,还嫌家里的电脑慢,要求家里买新的电脑,否则就不吃饭……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个案,现在很多学校也都发现,学生课间聚在一起玩手机,10分钟的时间,宁可不上厕所也要来一局,打不完就上课偷偷玩,没收一次接着又弄来一个继续玩……

前阵子看到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让人触目惊心——

新闻一:

17岁的小刘(化名)为了冲到荣耀王者段位,窝在宿舍床铺上连续激战40多个小时,中间只闭眼3小时且只靠着外卖随便应付了一顿饭!

结束游戏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头晕、头痛,连站也站不稳,送到医院,医生最终确认,因为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且没有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能量,综合因素导致小刘患上了脑梗……

新闻二:

家住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的黄先生称,自己儿子最近玩上了一款手游,在短短13天时间里,竟花掉了2万3千多元钱。

记者采访这个10岁的孩子,钱都做了什么,得到的结果是,全部被他拿来买游戏里虚拟的皮肤……

02

为什么孩子会对游戏上瘾?

上面的事情是一些极端的案例,但游戏成瘾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别说未成年人,就是成年人,玩起游戏来也会无法自拔。

为什么容易对游戏上瘾?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设计,看一下游戏的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对游戏痴迷的。

一位资深游戏设计师,揭示了游戏是如何从「满足人性的需求」的出发点,来吸引大众的。

 目标明确


所有的游戏都会设置明确的目标。

比如,月活跃用户总数超过2.6亿的【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游戏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摧毁对方中心水晶,还会有不同程度的阶段目标。从而激发玩家渴望成功和胜利的内在驱动力,让玩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清晰简单的规则


每个游戏都会设置相应的规则,清晰、简单、易懂,玩家会被告知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加速目标的实现,什么样的行为会让你离胜利越来越远。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规则,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在规则制度的引导下,人就会不知不觉地越陷越深。

 即刻反馈机制


游戏中,玩家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即刻得到游戏的反馈。比如双人对战游戏,双方的能量条能清晰的告诉玩家:在你的行动之后,距离胜利还有多远。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且意志力相对薄弱的孩子而言,会更多地遵从人类渴求「即刻反馈」的天性,更容易对「付出努力就会即刻见效」的游戏感兴趣。

 容易找到使命感和荣誉感

赋予游戏者某些使命和意义,让普通人在游戏里感受到自己很重要,不管是剧情设计还是游戏模式,都会让玩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尤其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不受关注的孩子,在游戏里摇身一变就会成为「救世主」「盖世英雄」,这种强烈的荣誉感,弥补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可的情感。

 鼓励和奖励


在虚拟的世界里,玩家如果成功了,可以得到欣赏、肯定和奖励。比如过关成功,系统就会发出「你很了不起,继续加油」的鼓励,随之便会自动升级或得到「装备」奖励。

如果失败了,系统会说:「没有关系的,再来一次!」

在这种激励模式下,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自信心也不断提高。

而回到现实中,孩子们辛苦付出得到的成绩,却被父母认为理所应当,不予重视,甚至还会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在家庭中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得不到满足,更促使了孩子在虚拟游戏中寻找自我。

03

父母要做孩子「人生游戏」的设计师

小编高中的时候也曾沉迷于网络游戏,也曾是别人口中的「网瘾少女」,被老师建议留级,被无数次叫家长……

现在回想起来,初中毕业时还是排名全校前10的学霸,而高一离开家到寄宿制学校读书后,却变成了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的问题学生。

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每天下午放学和晚自习之间的一个小时,混在回家吃饭的学生中间,饭也不吃就飞奔到黑网吧玩45分钟,周末更是不吃不喝在网吧里打一天游戏。

回看那个阶段,我并不是想要在游戏里获得多大的成绩,而是在离开家,到了新的学校和环境之后,面对更多更优秀的同学,面对独自生活的诸多困难,变得孤独和迷茫的时候,只有游戏能让我快乐。

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如果透过打游戏的现象来看事情的本质,孩子们选择的其实不是游戏,而是快乐。

举个例子,如果你告诉孩子:「你崇拜的明星来开演唱会了,家里人都去看,你在家打游戏就好。」你猜他会不会立刻放下游戏跟你出门?

同样,如果父母培养孩子,能像游戏设计一样,让孩子对于学习和成长也有欲罢不能的快乐,那么孩子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成长。

所以,比起明令禁止、没收手机,父母们做好孩子们「人生游戏」的设计师,给孩子一个好的人生引导,才是解决孩子沉迷于游戏的最有效办法。

 给孩子培养兴趣爱好,树立梦想


给孩子培养一种他真正感兴趣的爱好,比如阅读、绘画、弹钢琴、发明创造等等,比让孩子考个高分数更重要。

一旦拥有了一个兴趣爱好,在空闲的时间里,孩子会主动去做这件令他感到快乐的事情。

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树立梦想,就是像游戏设计的第一条——帮助他找到清晰的人生目标。这个梦想不一定用来实现,但梦想本身就是一颗种子,会唤醒孩子内在对学习成长的渴望和动力。

自然的恩典青少年成长营梦想秀展示

学习之余,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比如周末带孩子去郊游、去博物馆、长假去旅游,就算是平时也可以在他写完作业之后,鼓励他跟朋友一起去运动,这些健康快乐的活动会把孩子的空闲时间填满。

而孩子都是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去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比在电脑前坐一整天更有趣。

 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望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被爱、接纳、肯定、赞赏、尊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应该表现得很满足并赞赏。

就算孩子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也应该接纳并鼓励他改正,让孩子时时刻刻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让他不必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

 父母做好榜样


现在有些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是手机迷和游戏迷,回到家一有空就刷手机,玩游戏。如此耳濡目染,孩子怎么会不玩游戏呢?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是复印机。想要孩子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远离游戏,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和示范。

以上是从游戏角度来解读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关于这个教育难题,【自然的恩典】还邀请到教育界大咖,从沉迷游戏这个问题入手,共同探讨「为何当代年轻人越活越迷茫?」希望能从更多的角度给人启发。

为此,【自然的恩典】微信开创了一个新栏目——

「话题 · 大智汇」

每星期都会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大咖,透过社会热点事件,从社会学、心理学、灵性等不同角度去剖析表相背后的智慧。也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话题·大智汇」期待与您一起碰撞智慧的火花。

今日话题可点击我们推送的第二篇文章:

话题|为何在当代,年轻人越活越迷茫?

或后台回复「话题」了解更多


编辑|肖肖

本文由【自然的恩典】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