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2017-08-28 自然的恩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愿您越来越天真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小编很喜欢三毛老师的一句话: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希望您看过本文后,能够调整心态,懂得残缺、接纳残缺,但依然孜孜不倦追求美好。

做一个天真且快乐的人,超脱世俗的枷锁,过得悠然自得。

01

一位朋友在后台留言问:「为什么保持天真这么难啊?」

和一位同事一起吃饭时,她无意间说了老板的很多不是,「没想到一转身,我就被同事卖了。」第二天,老板找她谈话:「如果你对我很不满,可以辞职。」

这位朋友留下一段感叹:「我一直天真地以为,路见不平就该拔刀相助,投入爱情就该飞蛾扑火,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后来经历很多次惨痛教训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原来这么复杂。为什么保持天真这么难啊,如果成熟意味着世故、圆滑、虚伪,那我宁愿一辈子学不会成熟。」

我回答:你想保持天真的唯一方式,就是先「失去」天真。

02

而另一朋友问了一个相反的问题:因为亲朋好友老是说他:「你想事情为什么总是这么天真?你做事情能不能成熟一点?」

于是他纠结:「我要不要向祁同伟学习?」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人都知道:祁同伟原本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汉东政法大学。

跟无数农村好青年一样,祁同伟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但毕业之时他遭遇了一次潜规则,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山村司法所。

于是,他终于恍然大悟:「我以前怎么这么天真啊!天真地以为知识能改变命运。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能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权力。」从此,祁同伟就迷上了「权谋之术」。

这位朋友问:我想变得成熟点,是不是应该向祁同伟学习?

我回答:当然不应该——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03

一位朋友想保持天真,我却劝他「要先放弃天真」。一位朋友想学习成熟,我却劝他「要努力抵达天真」。

这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我先讲一个青原惟信禅师的故事。

那一年,行者问禅师:「您学道前,是什么样子?」

禅师答:「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行者问:「那您学道后呢?」

禅师答:「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行者问:「那您得道后呢?」

禅师答:「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

这个故事,其实讲的就是成长的三种境界。

我们青春年少时都是天真的,不知道世界的运行规则,所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活得天真烂漫、纯真无邪。这时候我们的状态,是一种「无我境」

少年不识愁之味,是一种无知的天真。我们慢慢长大、步入社会后,才明白这个世界竟然这么复杂,山不是我以前见的山,水也不是我以前见的水了,吃尽苦头后,我们终于学会了「应付」。

于是进入成长的第二重境界——假我境」懂得了戴上面具,知道了见风使舵。很多人会停留在这一层很久,甚至一生。但强大的人会跳出这一层,

进入成长的第三重境界——「真我境」

知道世界的运行规则之后,见过人世的复杂与阴暗之后,才更加明白天真之可贵,于是愿用天真的态度去度过这一生。

所以便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了。

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天真的人,必定见过人世的复杂与阴暗,否则这样的天真只是一时的无知。一个真正天真的人,也必定是超越了世俗的成熟,所以才能回归于「丰富的单纯」。

04

赵辛楣给方鸿渐去了封电报,推荐他到三闾大学任教授。可三闾大学的高校长觉得方鸿渐至多能做个副教授。

但电报已经发了,如何是好呢?于是高校长便玩起手段来:

一见到方鸿渐,他就说:「收到我的信没有?」方鸿渐蒙了:「没有呀。」高校长急了:「这信很重要,哎……」

一下就把方鸿渐整得愧疚起来。高校长说:「辛楣说先生是留德博士,可先生开来的履历上并没有学位……」

方鸿渐的脸腾一下红到耳根。

高校长又说:「部里的规矩呆板得很,照先生学历,至多能当讲师,教授待遇报上去一定会被驳下来。但我相信辛楣的保荐,所以破格聘先生为副教授……」

方鸿渐又羞又愧,连声说「谢谢」。一个烫手问题就这样被完美解决。

《围城》里,这般的人性刻画比比皆是。可见作者钱锺书是个「极通世故」的人。虽然极通世故,但钱老却依然一派天真。

「文革」期间,上面通知他参加国宴。一般人接到通知,都是受宠若惊。钱老却说:

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我很忙,我不去,哈!

在那个骚人墨客竞相献媚邀宠的时代,钱锺书始终保持着文人的清高和傲骨。

什么是天真?

这才是真正的天真——深谙世故而不世故:见过了经历了百般风雨,依然还能「一片冰心在玉壶」。

世事洞穿,但天真不泯。千帆过尽,但不忘初心。

05

华为老总任正非写过一篇《管理的灰度》

他提出:一个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纵观历史上的变法,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

任正非认为之所以失败「就是缺少灰度」:「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方向,有时并不是一条直线,在某些时段来说,还会划一个圈,但我们离得远一些来看,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坚持「合适的灰度」,任正非带领华为所向披靡。

什么是天真?

这才是真正的天真——天真不是一味地白,而是能够容纳一定的灰。

灰,是懂得融洽于人情世故,

白,是永远坚守自己的价值体系。

灰,衡量的是应对外界的能力,

白,衡量的是保持内心的能力。

所谓天真,就是融洽于世故,但超然脱俗;接受整个世界,但并不因此失去自己。

06

龙应台写过一篇《相信与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

曾经相信过理想主义者,后来知道,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

在经历这么多失望后,龙应台笔锋一转:「譬如历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

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

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

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

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

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

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

什么是天真?

这才是真正的天真——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懂得残缺、接纳残缺,但依然孜孜不倦追求美好。

07

成年后受过最好的夸赞大概是「天真」。

当然,小时候也这么被夸过,但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时的天真是蒙昧,是还未开花的状态,人生尚为一片混沌局面。

而成年后的「天真」是一种选择,是心里透亮,是英勇地选择去做一个天真的人。

学者周国平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

这种「丰富的单纯」,就是「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后的天真。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黑暗,恰恰因为见过,所以才知道天真的好。

编者后记:

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经历过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够将内心与这个世界进行剥离。

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

看透人生,宽恕人生。了解黑暗,但不植根黑暗。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我相信,在我们短暂的人生里,获得大幸福的人,都是真正天真的人。

因为真正的成熟,不是为了走向复杂,而是为了抵达天真。

现在的你,

正在走向成熟,

还是在回归天真呢?

自然的恩典,静候您的分享!

编辑|红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