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会失去什么?

2018-01-09 karama马隽 自然的恩典

一位智者云:“一个哥伦比亚大学教不了的女孩,我给她取名“如是”,思考比答案更重要!她在如是思考。我看到了她覆盖生命的光芒。

因为此,一个被上天选定的她注定光照……”

摄于2016年美国加州一号公路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王尔德

在被朋友圈各种欢天喜地庆祝新年而刷屏的时候,我却在2017年结束的最后一天,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将会失去什么?”

当这个夹杂着关于“死亡”、“人生意义”、“活法”、“价值”等一系列宏大问题突然汇集到一起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有点懵。

如果没有我,这个世界会失去什么?下意识的回答是:

家人会失去一个女儿,

爱人会失去一个伴侣,

朋友会失去一个伙伴,

工作会失去一个同事......

可除去这所有的身份标签,是否还有一种独立于自我存在价值的意义?

摄于2016年底南极探险破冰船“海钻号”

不诉离殇

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

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诺贝尔文奖获得者克塔维奥 · 帕斯


从南极船上下来的时候,手机终于有了信号,“失联”了10天的我没想到收到的第一条信息是妈妈告诉我,大姨得了癌症。

一周后请假匆忙赶回家,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大姨除了瘦了一些,脸色差了一些并无异样,可她说她很疼,睡不好觉,吃不下饭,什么力气都没有。

而我从言语中感受到更深层次的痛,是一种在生命被下判决书面前的无力和绝望。

这种深刻的绝望和恐惧根植在每个人的信念系统里,一旦被启动,就如同一个巨大漩涡,会吸走所有的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点点乐观、积极、坚强和信念。

见证了发生在身边的不可思议的康复案例,我满心以为大姨会好的;那段时间里我想办法给她一些信心,陪她聊聊天,陪她去打针,听她说说那些或许从未对人说起的心里话。

我打电话给所有在我看来神通广大的朋友,请他们帮助我的家人一起度过这个难关,企图从他们口中获得一种肯定的答案:

告诉我有一种万能的办法,只要这样,就一定没问题。

我以为这些苦痛最终都会过去。

点击阅读→ 摄于2015年底非洲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

直到2月底的某一天,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大姨的状况,手机那头传来妈妈的声音,告诉我“大姨正在走”。

不过一通电话几分钟的时间,“正在”已经变成了过去式。大姨走了。

我曾经以为会陪伴很久的亲人,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大姨留下的画面并不算太多;从妈妈描绘的片段中,她也曾经是一位美丽的人,有着对待周围人的本能善良,有着对生活不断的热情和美好憧憬。

可是在她临走前的一个月,我陪她聊天的时候,言语中无不透露着一种无奈以及遗憾,对生命的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的遗憾。

或许在那样的年代和经历,是会让一个人过分压抑而不敢表露和做最真实的自己,以至于到最后都遗忘了自己最真实的样子。

在看着大姨被推进火化室的时候,眼泪大颗大颗的落下来,心脏疼的仿佛被人掏出来扔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几脚。这个世界上再也见不到大姨了。

她是真的离开了--带着所有的遗憾也好,无奈也好,委屈也好,不甘心也好--离开了。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的关于她的一切,都会随着这把火,变成一把灰,直到后代不再记起。

如果我们终将死去,那该怎样活着?

请你记住我。请不要哭泣。

我会把你带在我的心里,你就有我在身旁。


摄于2015年底印度恒河边

8月份的某个晚上刚出差从外地回来,接到微信,说好友病危。两个小时后,微信里的消息,“已于1点16分往生”。

我怎么都想不到,这个大家都以为会好起来的他,我的挚友,道友、同事、师兄,就这样毫无预兆地离开了。

记得以前他拿自己开玩笑,说虽然自己现在长得老,但十年、二十年以后还会是这个样子。而现在,他真的永远停留在了不到30岁的青春中。

他生前,得过一场重病,靠信仰换回了6年的生命;

6年间,他曾经温暖了成千上万的学员,给他们带去希望和健康;

6年间,他带着团队开疆拓土,打下了品牌项目的牢靠江山;

他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年轻又不羁;他是我曾经想起来就觉得踏实的依靠。

跟他生前最后一次长时间接触,是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或许是看到过了他完全不同于在舞台和众人前的样子,才会觉得那个拿着手机一个人一遍遍播放“贝加尔湖”的他,散发着从骨子里透出的悲伤和痛苦。

可有多少次,我们都被人的面具而骗过去,以为那就是真实的他们。

送他走的那天晚上漫漫长夜,朋友圈里亮起了一片光明,他生前的好友亲人从天南地北赶来送他最后一程,全国数以万计的学员在自发为他祈祷祝福。

如果说失去他是一种遗憾,那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或许是唯一能让人觉得欣慰的了。

我不知道关于他的故事能被传颂多久,我们在活着的时候都曾立下过雄心壮志要为这个世界做一些改变,可当有一天我们消失的时候,那些所谓的伟大的改变不过是过眼云烟,逃不出被遗忘的宿命。

如果我们终将被遗忘,那该怎样活着?

摄于2016年底南极大陆

寻回初心

人莫名其妙地生来,

无可奈何地活着,

不知所以然地死去。

-- 南公怀瑾


在一年之内送走两位亲友,一下子把我跟“死亡”这个词拉的如此之近。如果不思考死亡这个命题,或许就无法对“生”产生真正的敬畏和珍惜。

关于“到底该怎样活着”这个开放式命题,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无关对错的答案。

2012年是我的转折点。在大学期间,那个最困惑迷茫,对身份认同,未来方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焦虑的时候,我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它后来变成了“自然的恩典”青少年成长营的必读课文之一,甚至被许多学校的老师借鉴,直接带进课堂,影响着全国不计其数的孩子们:

我今生要把我美好而坚定的信仰传播给那些迷茫的人,让他们也因此觉醒和伟大!

我要把喜悦带给那些苦难的人,让他们因此幸福!

我要把智慧和真理带给那些黑暗中的人,让他们重见光明!

2016年暑假自然的恩典讲师

或许我都遗忘了这段话在当时我心里种下的种子有多么强大,以至于在这么多年之后的今天,当我被反复问到“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会失去什么”的时候,心里忽然冒出来这句话。

于我,读到这段话时所产生的强大的毫无理由的力量,犹如一团翻滚的炽热火焰,点燃了黑暗道路上的一盏灯。

它在我心里装上了一个导航仪,让我在这几年不断的去探寻一个更清晰的道路和方向,尽管路上也有过犹豫、怀疑、叛逆、和动摇。

三十而立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


两年前的跨年之时,我周转于三大洲四个国家,看似每一天都被充实的安排着,在做着他人看来很有意义的事情;

可真实的我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一事无成的挫败感和浪费时间的紧迫感,裹挟的透不过气来。

我痛苦地打电话给一位好友:“孔子都说三十而立,再过几年我就三十了,可是到底要立什么?” 电话那头,传来他严厉却坚定的声音:

三十而立,不是立事业,要立的是“志”。

几年时间来,我在这个“寻找”的路上跌跌撞撞蹒跚前行:

受教育背景影响,开始了解和探索西方文化起源和哲学;

重拾“四书五经”,拜访国学大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五次南下印度,追寻身心灵教导对于人的帮助;

也曾接触各宗各派,体会用‘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的含义...

2013年底印度访学

点击阅读→ 2015年摄于美国加州,《与神对话》作者尼尔唐纳德沃什

直到有一个时刻,当“教育”和“中国圣贤智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心中的那个强烈的声音震动响彻山谷,它翻滚炙热,一遍遍长久荡涤灵魂--

这是这么多年受圣贤智慧恩泽后,

终于寻找到属于自己文化之根的信心,

终于升起对民族文化复兴的期许,

终于找到自己这一代年轻人承上启下传承文明和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于是一开始的这个问题,看似是在问“死亡”,其实是在问“活着”。我庆幸在28岁的跨年之时被问到这个问题,拨开头脑的层层假象,已经豁然开朗有了答案。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将会失去什么?

我想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一个愿为古今圣贤继承和传扬辉煌和复兴文化的后辈;

一个愿以己力引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和有识之士传承中华文化智慧的灵魂;

一个愿望将光明智慧遍照十方的生命。

点击阅读→ 2017年暑假【中国青年领袖峰会】为潘宗光教授主持

脚踏实地

在我的好友离世的时候,恩师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生无常,当勤精进。

海山上人说,物质终将被毁坏,唯有精神永存。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若在世已发大愿,已做大功德,已报重恩,已解宿愿,则不枉此生已!

在新年开始的时候,去谈论这样一个话题,看似沉重,其实不然。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一过”。面对这样的问题,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但愿以此共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你好,2018!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你,

将会失去什么?

我们静候您的分享~

留一个管道连接你我

每天只能一次,一次只能6毛6,让你我共舞


作者|马隽

愿为千万孩子和家庭建立一所真正的中国式常春藤,愿为古今圣贤继承和复兴辉煌文化,愿以己力引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和有识之士传承中华文化智慧的光芒。

编辑|Snow

来源|卡拉如是说(sanshengglobal)

为永不止步的您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