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永红:心灵自由才能战略自由

2016-03-17 赵永红 太阳能发电网

感谢您关注《太阳能发电》杂志微信:solarpowermagazine!更多新闻,敬请关注www.solarpwr.cn。


本刊特约撰稿人   赵永红



作者简介: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学院。现任浙江省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

        自2009年以来,赵博士积极推动浙江省光伏产业的创新发展,在外贸预警、政策研究、协作创新、投融资等方面为浙江光伏企业提供平台式创新服务。 2012年,行业面临低谷期,她深入调研,认真提炼并积极倡导的“差异化协作创新”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的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全国性影响力。

  同时,赵博士近年来积极推动“产业跨界合作”,特别是在与建筑行业、电力行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为创新型光伏产业代言,积极推广宣传好企业、好产品、好项目、好做法,希望以此带动整个产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 本刊特约撰稿人  赵永红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2016年02期
原标题:赵永红:心灵自由才能战略自由



  在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上主要份额、本土已成为全球最大应用市场、整个行业也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后 ,光伏业在今天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正在悄然结束。


  “旧的能源时代是以政府为中心,以政策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未来则是以市场、客户体验、开放平台为中心,以分享和责任为中心。”浙江人李仙德如是说。


  对于我们光伏人来说,从意识到这种变化,到根据这种变化进行新的战略制定,再根据新战略进行系统的业务调整和团队调整,并不容易。


  通过进军下游市场大批量建设电站,在消化自身产能的同时,也致力于延伸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疆域_——这是目前行业里绝大部分企业在热火朝天地行进着的方向。这片“热土”,会不会实际上已经是“以政府为中心,以政策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的旧思维了呢?


  不断出现的类似海润、英利等企业的困局告诉我们,这条被业内企业竞相采用的战略转型之路,或许需要重新认识。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企业的战略设计中,除了需要有对趋势的把握能力外,我们是否意识到,不同层面的心态,也会对趋势产生完全不同的认识,当然也就会对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呢?


台州污水处理厂柔性光伏电站(浙江国利英核能源有限公司建设)


外部困局背后的思维困局

  猴年春节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里,笔者与几位长年忙碌的浙江光伏企业负责人一起小聚,对于光伏市场的零和博弈困境,大家都有许多反思。


  市场的风云变幻,给了这些企业老总们前所未有的压力。比如:尽管产品越做越好,但利润却越来越薄,还时常要面对一些“店大欺客”的客户,企业流动资金也常常处于危机之中。


  似乎,这已经成为了多数光伏人经数年之久的心之痛。


  不少光伏企业老总都认为,面对这样的境况,企业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补贴能赶紧到位,电网能加快并网服务,银行能加大融资支持,最终使自己企业的产品能够卖一个更合理的价格。


  如此说来,似乎问题的成因和解决问题的出路,也确实都在“政府、政策和产品”等方面。


  由此而来的分析和判断,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制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常见的几种企业战略制定背后的逻辑吧。


  首先,环境决定战略。纵观业内企业,由于大家几乎都在转型下游电站投资,因而整个行业都困在并网、土地、融资、补贴拖欠和电费收取等方面,也造成整个行业的收益都缺少保障。


  这些困难,似乎也只有政府才能解决。而且,既然是公认的困难,那么我作为一家企业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克服。所以,对我来说,活下来是第一位的。另外,跟着大家都认为的机会往前走,众人的认可一定是有道理的。


  这有什么不对吗?


  其次,能力决定战略。比如,短期内我的资金还有空间,也还能承受得起一定程度的账期,这是我的优势;或者,我的渠道和资源很有优势,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可以去做一些特定市场的开拓,并形成新业务空间。


  在这种逻辑下,企业家会认为,有些事情,只有我有能力去做,别人却不一定能,既然能形成短期优势,我为什么不做呢?


  第三种,事务决定战略。从企业面对的日常运营事务来看,我已经辛辛苦苦地把产品做出来了,也想了很多办法认识到了不少潜在客户,因此,今天要跑客户,明天要跑项目,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很充实,而且每天都充满新的希望。


  这难道不好吗?既然有事情做,就努力去做,既然每天都可以努力,就抓住一切时机去努力,这难道不正是敬业的精神吗?


  也正是在上述逻辑下,我们多数时间无暇思考,也不愿意再做别的思考,就这样被环境、能力以及具体的事务推动,忙得团团转,根本停不下来,也确实身不由己。


 最近,笔者被广泛应用的“NLP理解层次模型理论”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大多数人容易被困在环境、能力和行为这底三层,仅从这三个层次思考问题,并由此让自己的人生显得被动和无奈”。


战略布局应从觉察心态的限制开始


  当陷入形势和趋势的漩涡中时,我们是很难真正跳出来认识和理解全局的。思想和行动的惯性,会让我们忽略思考正在做的事是不是值得?而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都需要战略设计的指挥棒指向一个有益于自身长期发展的方向,否则,越努力,越危险。


  笔者非常佩服一些浙江光伏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善于倾听,善于理解别人真正的需求;他们总能发现有趣的事,也总是能找到同样有趣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户;他们总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务冒出来,而且专业、踏实、靠谱;你不用担心他们突然被其它事诱惑而抛下了你,因为他们最能够坚持自己认定了的事。


  这样的光伏企业在浙江越来越多,并伴随着不断的创意、创新,乃至无限的可能。


  他们不是在已经拼杀得白热化的红海里去重复别人,而更愿意认定一个新方向,并沿此方向不断开拓新的世界,他们关注每一个细节,并由此形成有特色优势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我们协会里,大家最热衷的是召开主题研讨会,而不是行业中常见的大型论坛。


  是什么使得这些企业家能够拥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思考呢?


  NLP理解层次模型显示,要突破下层带来的困局,我们需要看到处于上部的另外三个层次——系统、身份和价值。


  越是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企业越是需要静心思考,除了眼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外,更需要思考清楚的是,我们究竟是谁?当初我为什么选择进入这个行业?我们正处在  怎样的一个大布局里?我们正处在行业发展的哪个节点上,要往何处去?等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一家有特色的企业,不一定是因为产品技术如何独到,也许,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在于,认定了一件事,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并把这件事做得越来越好。因此,选A或者选B不重要,关键是作出了选择,会让自己认定它并一直精耕细作下去。


  创造力和创新的思路,来自于对自身定位的清晰理解,以及由此而来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抉择。从这个角度讲,拼命赚钱和勤于执行,或许在事实上却成为了一种战略上的偷懒。


  战略制定,最重要的不是花大钱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提供咨询服务,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让自己兴奋和有趣的事。因为,能够用钱搞定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2016年,或许真的会成为最困难的一年。如何突破困局?


  也许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花时间来多多聆听他人,以及不断觉察自我,通过独立的思考,来解除那些对我们自由思维的限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