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陪伴遂宁市民近半个世纪的涪江一桥!
点击图片有惊喜
日前,通善大桥新建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全新的通善大桥将在涪江一、二桥原址上重建,涪江一桥即将被拆除,这也标志着陪伴遂宁市民近半个世纪的涪江一桥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涪江一桥即将被拆
不少市民在与大桥合影留念。
在市民心中
涪江一桥早已不仅仅是一座桥,
更是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一个符号和市民共同拥有的城市记忆。
涪江一桥,是遂宁首座跨江大桥,也是当时318国道上省内最长的简支桥梁,从市档案局档案和《遂宁市志》记载看,涪江一桥的修建颇有来历。
四川省交通部门基于缩短西南与华北的路程、减轻宝成铁路的运输压力等原因主张修建川豫铁路,而遂宁正是川豫铁路上的一个连接点。后来因多方面因素影响,川豫铁路改道,导致川豫铁路遂宁段铁路桥被闲置下来。
为了不浪费物资,省交通厅投资,在原建铁路路基的基础上将其改建为公路桥。重新开工后,因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工程队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施工搬运只能靠人工肩挑背磨。据当时参与修建的交通局人员回忆:“那时候每天有近400人参加劳动,工地上工事繁忙,人来人往,尘土飞扬”。
身长1000.75米、宽7+2×1米、高出岸水位14米、跨径31米4孔、20米42孔的公路桥竣工通车,因其横跨涪江,被称作“涪江一桥”。
据一些老遂宁人回忆,沿江两岸人山人海,等待过往的车辆排成了一条长龙。作为遂宁首座跨江大桥,涪江一桥结束了遂宁城东西两岸人靠摆渡通行的历史。而对外,它作为当时国道318线上省内最长的公路桥,方便了遂宁与南充、蓬溪、武胜等地的互通。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川中磨溪大气田的开发,涪江一桥通行量和载重量猛增,据资料记载,昼夜交通量最多时机动车达到6000多辆,非机动车达5000多辆,载重30T至60T的货车也越来越多。自1980年之后,涪江一桥开始出现伸缩缝损坏、桥面被严重破坏的现象。
遂宁市政府先后两次出资修补,但依旧未能改变一桥成为危桥的“命运”。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桥梁跨度小、桥墩密集,涪江一桥逐渐破旧,当年的设计宽度和承重标准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交通需求。
涪江二桥建成,经规划调整涪江一桥、涪江二桥功能,涪江二桥作为了汽车专用桥,为弥补涪江二桥功能上的缺陷,将涪江一桥作为非机动车和人行桥,以保障桥梁的正常通行。
涪江二桥自建成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拓展,该桥仍然承担着318国道线等主要过境公路的交通任务,再加上涪江二桥后来改名“通善大桥”后,涪江一桥便淡出了历史舞台。
因涪江一桥封闭施工
施工期间
涪江一桥、滨江中路、滨江南路、开善东路部分路段
将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禁止一切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行
桥头下桥禁左禁右、上桥要绕行哟
详情请戳图↓↓
通善大桥既是国道G318线上的重要桥梁
也是连接城区河西片区及河东片区骨架路网中的关键节点
更是全市人民的城市记忆和感情寄托
对通善大桥进行拆除重建
是缓解交通拥堵、畅通两岸联系的重要举措
项目的实施
将有效提升涪江通航能力
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
你与涪江一桥有什么故事吗?
欢迎和我们分享!
@鬼马先森 的文章中这样描述到:
在那个大生产放卫星的年代,涪江一桥通了车。来往的人们可以唱着歌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大江。年老的艄公退了休,常坐在桥头给往来的后生讲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说为了建桥,需要有人背着气管子潜到江底摸寻基脚。其中一位青年,人称水老鸦,深谙水性又年轻英俊,是下江底敢死队骨干成员。可是就在一个平常的中午,这个青年一潜不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一直很着急又没有办法,直到两天后他口里含着的气管子浮出水面,原来他在一条石缝里卡起,被困两天直至气绝。
老艄公自豪地说,后来庙里的和尚告诉大家,这个青年将化身为桥,俯瞰碧波肩挑两岸。
若干年后,这个凄恻的故事随着年老的修桥人的逝去寂寂失声。只有老艄公像讲别人的故事一样从容地一次次讲起。
每次讲完这故事,他总是迎着晚照望向绵延涪江,仿佛一江的春水都是那落寞的老泪。原来这个青年就是老艄公的小儿子。
▍全媒体记者:何飞
▍编辑:李柳
▍商务合作微信:hey_summerbaby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