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前,遂宁人在抗震一线!

2018-05-12

作者 遂报全媒体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转眼十年已过。


十年,似乎很短,以至于我们感到2008年那个难忘的5月那所有的泪水和感动,此刻还在我们心头回荡;十年,又似乎很长,以至于那些在十年前深入灾区的遂宁人,为震区这十年的沧桑巨变惊叹不已;十年,有太多曾经带给我们重生希望的力量,我们从未忘记。


在汶川大地震10周年之际,遂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部分当年深入灾区的遂宁人。通过他们讲述,管中窥豹,重忆当年遂宁人抗震救灾的那些故事。

强忍家人去世悲痛继续救援

周绍维


得到马上出发到绵竹市汉旺镇救灾命令时,周绍维迅速将对正处灾区老家的牵挂抛在了脑后。年轻消防战士脸上有着深深的疲惫——头一天晚上,为抢救受5.12大地震影响被压在射洪花果山垮塌房屋下的居民,他已经奋战了整个通宵。


“家里应该是平安的。”带着这份小小的希望,周绍维与同伴踏上去灾区抗震救灾的路上。彼时,这位年轻的消防战士并不知道,与他感情非常深厚的堂爷爷已经离开人世:5月12日的大地震中,什邡老家70多岁的堂爷爷被倒塌的房屋压住当场身亡。


消防车开到汉旺镇就再也进不了了。周绍维与同伴背着工具徒步到东方汽轮机厂。时值中午,他们甚至来不及简单吃点东西,就投入了新一轮的抢险中。在周绍维印象中最深刻是,由于断路缺乏大型的机械,大多数救援只能靠手刨。“当时根本感觉不到疼痛,只想到能多救一个算一个。”十年后他还清晰的记得,直到被替换下来后,已经累地睁不开眼的周绍维才发现手指甲已经翻壳,十根手指上面全是伤口与鲜血。


随后,从已和家里联系上的他堂哥口中,周绍维得知在什邡四坪镇老家的父母很安全,70多岁的堂爷爷却意外去世。“眼泪当时一下就出来了。”然而彼时的他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哭泣,就又投入到救灾行动中。

“当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为灾区人民出点力。”对周绍维而言,多救一个人,就是对地震中去世的爷爷最大的安慰。


△四川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第二团官兵正在北川县陈家坝转移受灾被困群众  全媒体记者 钟敏/摄

是记者更是战士

钟敏


“无冕之王”是社会大众给予记者的美誉,这也为记者提出了传播真相、弘扬真理的伟大使命,作为一名记者,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必将承受一切考验、克服一切困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时任遂宁日报外宣部、摄影部主任的钟敏主动请缨前往,成为遂宁第一个奔赴重灾区采访的新闻记者。


身为预备役军官的钟敏,在交通、通讯、传输等采访条件异常恶劣的情况下,白天随部队进入震中地区,冒着余震不断、塌方、泥石流等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进行采访。“有时晚上为了找网络发稿,经常辗转几十公里,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钟敏告诉记者。


一次在映秀,已经忙碌一天的钟敏正就地写稿子,忽然一个强余震将小凳上的手提电脑掀落在地。当时有人建议他后退至安全地带。钟敏并没有退缩,拾起电脑继续在原地写稿。“那段时间,脑壳里根本就没有想过退缩两个字。”回忆十年前,钟敏坦率地说。


5月15日凌晨,钟敏与预备役团医疗小分队一道,背上医疗器械、急救药品和为灾区群众准备的干粮和水,挺进北川震中腹地。他们一边抢救逃出来的伤员,一边帮助老弱病残村民转移。钟敏拍摄的一名四川预备役部队军官怀抱熟睡的婴儿从山上转移到安全地段的照片,当晚便被路透社向全球播发,5月19日,《人民日报》以大画幅配诗歌在醒目位置刊发。这张照片已成为解放军抗震救灾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战斗并没有结束。此后,钟敏先后30余次奔赴北川、映秀、青川、都江堰、什邡、江油等重灾区,拍摄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新闻图片超过2万余幅,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国国防报》《战旗报》《四川日报》《人民画报》、新华社、中新社、路透社、人民网、中国军网、中央电视台等发稿250余篇(幅),被国内外报刊台网转载1500余幅,用照片牵起了世界人民对灾区的关心与牵挂。


△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县雁门镇地动山摇,山体骤然滑落,留下道道沟壑。

△ 2008年5月12日 四川绵阳北川老县城深受重挫,满目疮痍。

多次穿越落石却依然往前

唐坤鹏


十年前,28岁的唐坤鹏刚退伍回到遂宁。


这个性格开朗、爱做公益的遂宁人,回到家乡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参加志愿者联会。所以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唐坤鹏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去汶川,我想去帮助那些受灾的人群。”


唐坤鹏参加了由遂宁市团市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因为时间紧急,唐坤鹏匆忙返回家中,只来得及告知父母并收拾一件替换衣服后,就踏上了去北川县陈家坝村的路上。


唐坤鹏在灾区呆了5天。那5天里,他和其他志愿者主要配合解放军及医疗机构,做转移被困人员、清理废墟、掩埋遇难者遗体和防疫消毒等工作。“我们曾与河北救援队一起深入山区,去帮助那些还没有走出来的老百姓。”在唐坤鹏的记忆中,深入山区,必须穿过陈家坝的一个滑坡带,受余震影响,那里不时有落石掉下。


穿过不时掉落的落石,唐坤鹏和队友朝着山区里走。受地震的直接影响,当时山里的路已经没有了,不少农民的房子被埋在了泥土下面,下脚处一不小心就会漏空,极容易受伤。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想到有人还在等着我们的帮助,害怕也就往后放了。”唐坤鹏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趴在地上不停探头朝已垮塌的房屋里伸手的丈夫,他想救出三米外被垮塌房屋压在下面的妻子。唐坤鹏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将男子的妻子抢救了出来。然而男子的妻子早已走了。看着嚎啕大哭的男子,唐坤鹏也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最远的时候,背了逃生人员有二十公里。”唐坤鹏回忆道。


△遂宁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在什邡成功救援被埋104个小时的伤员李青松

丢下年幼女儿赶赴灾区

李琳琳


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7个小时,遂宁市中心医院发出通知,动员医护人员前去灾区救援。已经连续坚守岗位13个小时的李琳琳顿时忘记了疲惫,抢在其他同事之前站了起来报名参加。一位年长的护士拉了拉她的衣服,小声问道:“你女儿那么小,哪个管?你老公会同意你去不?”“会不会有更强的地震,此行会不会有危险?”


彼时,李琳琳的女儿娇娇才刚满4岁。而这些担忧并没有动摇李琳琳要去灾区的念头。13日凌晨,市医疗救援组5名成员随即赶往重灾区德阳什邡,李琳琳就是其中的一员。没有吃饭、没有休息,所有人的愿望都是尽快赶到灾区救援。


李琳琳到达什邡时候天还没有亮。他们要去的地方红白镇,距离什邡还有38公里。中间很长一段路都没有了,加之余震不断的落石,李琳琳和同事都是匍匐着前行的。


红白镇小学的情形清晰可见,伤员躺了一地等待救援。由于伤者实在太多,就连这个工作多年的护士也禁不住手忙脚乱。做晚手术后,一位大妈伸出手拉着她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救命。”隔了十年,李琳琳都还记得带去的所有医药物资在当天就全部用完了。


“太忙了,”作为遂宁首批赶赴灾区的护士,李琳琳忙着给患者包扎、清创,忙着发放救灾物资,在灾区的半个月里,这位年幼孩子的母亲坚守在抗震一线。当她被替换回到遂宁后,同事眼中一向“女汉子”的李琳琳才感觉到累,回到家中,她扎扎实实地睡了两天,才觉得自己慢慢地缓过气来。


 2009年,四川省什邡市蓥峰化工厂地震废墟前,李琳琳被李青松热情拥抱相见。这位曾在四川大地震中被掩埋104个小时后成功获救的幸存者,李琳琳曾直接参与其救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6509o9bc1&width=500&height=375&auto=0

纪念每一年的5月12日

不忘灾难中雄起的中国力量

愿你我不辜负每一个初生的朝阳


来源:全媒体记者 胡蓉 综合报道


编辑:王 瑞

责编:陆小晓

审核:周一帆

监制:杜 波

更多精彩

·距遂宁城区车程20分钟,有一家情调民宿

·因噪音扰民,遂宁14家珠宝店被约谈

·遂宁要重点整治校门口的“五毛食品”了

·船山区永丰街两处涉黄“窝点”被警方成功捣毁

·遂宁城市公共自行车将于8月停止运营

·遂宁一美容店虚假宣传被投诉

·遂宁城南立交桥封闭施工,大家可这样绕行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