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水文化?

李宗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21-05-02


微信号:nsbdqk      编辑:梓喵

长按识别二维码


从上世纪80年代未提出开展水文化研究以来,水文化的研究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许多研究成果己转化为水文化建设的实践,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推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进行水文化的研究和加强水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什么是水文化的认识,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础性的问题。隨着水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水文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这个基础性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水文化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要弄清什么是水文化?不能只知道“水文化”的名词解释和定义就行了。应该从更开阔的视野来探求水文化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就要弄清文化与水文化、中华文化与中华水文化这四个概念的基本内函及其关系。这四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水文化是一种具有水特征的文化形态,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弄请这些关系,李宗新老师将从文化与水文化、中华文化与中华水文化以及坚定水文化自信,推进水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文化与水文化


水文化是从文化这一概念派生而来的。 “派生”在百度上说:“意为江河的源头发展成众多支流。引申为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文化与水文化的关系是“源头”与“支流” 的关系,是从“文化” 这一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也就是说,文化是水文化之母,是水文化之根。要弄请什么是水文化,应从它的母体上和根源上去寻找水文化的渊源。因此,对文化要有个初浅的认识,并从中发现文化与水文化的关系。


1

文化内涵的三个要素



内涵,是讲一个事物内在的东酉,是相对表像和外在而言的。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多样。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文化,就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正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所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很确定的。

文化这两个字在我国的历史上出现很早。在距今36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这两个字。其中“文”就像一个人,正面站着,人的胸口有一个交错的图案,意为人在思考某种事情。从“文”这个字的象形中,也可以理解“文”这个字的含义。“文”的上面是一点,像征太阳,代表天;中间是一横,代表地;下面是一个乂(念义),按《辞海》解释,这个字有两种意思:一是有才德的人,二是治理、安定。如果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也可以把“文”字的含义理解为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化”在甲骨文中为一正一反的两个人正倒相对,其意为转化、变化。如果把文与化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理解为天地人关系的转化和变化,即一切的社会现象。

诞生在西周初叶的《周易·贲(奔音)卦第二十二》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里的“文”和“化”是分开讲的,“文”者,为“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 “化” 者,为“教化”。汉代的刘向编著的《说苑》《卷十五·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指与“武功”相应的“文德”。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郑玄在注《礼记》中说:“文,犹美,善也”。说明文是与美和善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文化理解为优美、善良、和谐三者的统一。明未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国家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一个世界性通用的概念,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而且内涵与我国的也不完全相同。 1690 年,法国学者安托万·菲雷蒂埃在《通用词典》中,把文化定义为"人类为使肥沃的土地,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的措施",并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说明人类某种活动的才干、能力和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到1871年,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所谓文化或文明,从广义民族学的意义上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乃是包括人类社会中获得的一切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社会成员个人获得的各种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复合体”。 这里文化和文明常被看做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个概念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影响很大。

根据上述对文化内涵的初浅认识,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内涵具有三个重要的要素:

1、思想。这是讲文化的主体——人。因为思想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产物,现代无论如何先进的计算机和智能的设备,都是人大脑的产物。只有人,才有思想,才有概念、观念、知识、智慧、文学、艺术、能力、精神、信仰等。所以,人的思想是文化的本质。是一切文化共有的主体。

2、对象。这是讲文化的客体,是客观事物。只有人与各种客观事物发生联系或关系时,即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才是形成和创造文化的过程。没有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切文化都是无源之水。

3、财富。这是将文化的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形成的成果,是文化存在的形式。只有在文化的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形成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时才是真正的文化。因为任何社会财富都是人们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成果,都融入了人们的思想、知识、能力和智慧。所以人们一般把文化称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文化定义的主要类型


由于文化内涵的不确定性,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在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时,给"文化"下了数百种定义,在这数百种定义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

1、财富型。认为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939年,由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和尤金合编一本《哲学小辞典》,后经数次修订。1958年,我国根据1955年的版本翻译出版了这本书。《哲学小辞典》中认为:“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狹义的文化是专指精神财富,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这种文化财富论的观点对我国定义文化影响最大。《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新华词典》、《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文化的定义基本上都沿用了这一观点。

2、方式型。认为文化是人们生活、生产和思维的一种方式。如孙中山认为:“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要求和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一切生活方式的综合和的表现。”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对文化的定义是"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等。

3、反映型。认为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这里的文化主要指意识形态而言的。

4、复合型。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前面讲到的,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从广义民族学的意义上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乃是包括人类社会中获得的一切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社会成员个人获得的各种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复合体。”


3

水文化是具有水特征的文化形态



文化,是以多姿多彩的形态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水文化是以水为特征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一种文化形态,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是与水有关的文化,是以水和水务活动为载体形成的文化现象,是文化中以水为轴心构成的文化的集合体。

现在不仅我国在研究和建设水文化,国际上许多国家也在研究和建设水文化。每届国际水论坛都有水文化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水文化的国际性。因此,这里讲的水文化的实质和特征是从国际意义上讲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水文化可以这样界定:水文化是人们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在与人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界定中包含着水文化的实质和主要特征。


1、水文化的实质。水文化的实质是水文化质的规定性,是区别水文化与其他各种文化形态不同的地方。任何文化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人与不同对象,即不同事物发生联系,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决定这种文化形态的实质。水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文化的主体,以水为文化的客体,在人与水发生联系过中形成的文化。认识水文化的实质,就确立了水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在文化百花园中的地位。


2、水文化的主要特性。水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第一、水文化是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形成的文化形态。水文化并不是说水本身就是文化,水只是一个载体,载体,是指承载某种事物的物体或介质水文化是人们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创造的一种“姓水”的文化。以水为载体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水,承载着对人类和社会的伟大贡献。如水对人的生命、健康;;水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审美等重要联系和伟大贡献;二是说,水,承载着人类对水的伟大实践。也就是我们说的水事活动,即人与水发生联系过程中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主要包括人类的饮水、用水、治水、管水、护水、节水、亲水、观水、写水、绘水等重要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是水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正是这两方面的联系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水文化。因此水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的文化。

第二、水文化是水在与人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中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形态。因为水与人的生命,生存,健康,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水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态等方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水文化就是在这些联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就没有水文化的形成,也就没有水文化的发展。因此,研究水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各方面的关系,研究水与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各方面的关系应是水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三、水文化内涵要素和定义类型与文化基本一致。这是文化与水文化最紧密的联系的反映。从水文化的内涵要素讲,水文化具备了人、水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三大要素。从水文化的定义类型讲,从“文化财富型” 中可以引申出:“水文化是人们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在与人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联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文化方式型” 中可以引申出:“水文化是人们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进行生活、生产和思维的方式” 。从“文化反映型” 中可以引申出:“水文化是水和水事活动在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反映”。 从“文化复合型” 中可以引申出:“水文化是与水和水事活动有关的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各种能力的复合体。”

第四、水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既有物质形态的水文化,也有精神形态的水文化。界于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之间,还有一个制度形态的水文化。这三种水文化形态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人类与水的联系作用于自然界,产生了物质形态的水文化;作用于社会,产生了制度形态的水文化;作用人本身,产生了精神形态的水文化。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各有侧重。

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们为什么叫水文化,而没有叫水利文化?

首先,因为水文化的内容比水利文化的内容更为丰富,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人们创造的一切与水有关文化现象的总称,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内容。这样跳出了水利行业,从全社会的视野来看待水和水利。而水利文化主要是以“除水害、兴水利” 的水利实践为载体,人们创造的一种以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文化。

同时,因为水文化在形成时代、性质属性与水利文化有所不同。从形成时代讲,水文化的历史比水利文化历史更为悠久,大约有百万年的历史。自有人与水打交道的活动,人们就会形成与水有关的观念,就有了水文化的萌芽。水利文化是从人们对水进行治理才逐步形成的,在我国,从近期在杭州良渚发现世界最早水坝遗址说明,大约只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从性质属性上讲,水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水的问题是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十分紧密联系。水利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性,主要是水利行业的人们在“除水害、兴水利”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显著的水利行业特色。

笫五、水文化具有母体文化的特性。因为没有水,就没有人,也就没有文化,水是文明之源,也是文化之源,水文化渗透到所有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说,文化是各种文化形态的母体文化,水文化是女儿文化,但具有母体文化的特性。就是说,女儿的形象和气质很像母亲。


二、中华文化与中华水文化

前面讲的文化和水文化是世界可以通用的。我国研究和建设的水文化主要是中华水文化,或者叫中国水文化。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弄清水文化与中华水文化和中华文化与中华水文化的关系。


1

对中华文化的初浅认识


水文化与中华水文化的关系是: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创造的水文化,是水文化中最为光辉灿烂的组成部分。因为中华水文化历史很悠久,内容很丰富,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形态。

中华文化与中华水文化的关系是:中华水文化是从中华文化中派生出来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水文化的母体文化,孕育、滋养、发展了中华水文化;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中华文化集合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因此,要应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中华文化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概念。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认同。当代的中华文化是由: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文化、以儒道佛文化为支柱的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大融和的民族文化和适应中国国情的外来文化这四个部分组成的整体。  

  

1、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指导思想、意识形态、行动指南、崇高信仰,也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根据中国的国情,接受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中国一种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现代文化主要是指在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这些现代文化在当代中华文化中处于指导地位,决定了当代中华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以儒道佛文化为支拄的传统文化。儒、道、佛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最大,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这三根支柱,三足顶立,非常牢固,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儒、道、佛文化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一般来讲是“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儒家是以“仁”为核心治世的进取文化。強调仁者爱人。用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教化人们,要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儒家主要是讲如何治理国家的,所以为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特别大,在三大支柱中起顶樑柱的作用。

道家是以“道”为核心治身的规律文化,強调道法自然。用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的价值观教化人们,顺其自然、自我完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鼓励人们通过修炼,得道成仙。

佛家是以“善”为核心治心的奉献文化。強调行善为上,普度众生。主用众善奉行、诸恶莫做、遵守戒律、心灵安定、运用智慧的价值观教化人们,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觉悟人生,从而进入极乐世界。

儒、道、佛三大学派各成体系,并不对立,融会贯通,兼容并取,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为贵” 和“和而不同”的精髓。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儒、道、佛三大学派的关系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大意是,儒家是粮店,砸烂了孔家店,中国人在精神上就要挨饿。道家是药店,人和社会的心灵和精神有毛病,一定要吃点药。道家可以帮你解决。佛家是购物店,只要心诚,有钱没钱都可以进去逛逛,总会有点收获。

我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儒、道、佛文化外,还有诸子百家的文化。如墨家、法家、兵家等,还有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我们把精华部分称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需要弘扬和传承的。

3、各民族文化大融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里的民族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民族的文化。各民族由于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区域不同,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也是多样的。这些丰富多彩各民疾文化的大融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圼的局面。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城某一民族的文化站主导地位,这并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

4、适应中国国情的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从不排斥外来文化,总是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吸收对我国有益的外来文化。但是这种接纳和吸收必须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必须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兼容。最典型的是对佛教文化的吸纳。佛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三千多年前,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因为他属于释迦族,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根据考古与文献研究,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应在秦始皇时代。到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高僧至洛阳,并建立了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并派玄庄去西域取经。佛教有许多流派,其中由于中华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特性,成为大乘佛教在中国逐步发展成熟的沃土。在它的教义中融入了许多中华文化的元素,而且语言以汉语为主,从而逐步形成为中国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一定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因为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所以要强调一下。


一是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就是不能把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即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丢了,认为我们自己东西什么都不好,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也不能在“与国际接轨”的旗号下,放弃本国文化,将中国之轨接到西方文化的轨道上,这样会无异于自取灭亡。我们社会中崇洋媚外的风气,现在依然很盛,各个阶层都有。一次在央视综艺《叮咯咙咚呛》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歌手,还是“渔鼓道情”词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用这种词调演唱三国演义中的名段要荆州。歌手一开嗓子竟是法语演唱。这时评委李谷一老师对她的法语演绎提出质疑说: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你用外语唱?!歌手反驳道:听众不光只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这一下激怒李谷一,怒批道:你是中国人!李老师说,音乐无国界,当年,我在法国也开过独唱音乐会,唱的还是中文!世界歌唱家帕瓦罗蒂,来我们中国演出的时候,都用他们国家的语言,中国老百姓为什么那么懂得?音乐无国界,它是通过旋律感觉,人家能认识你,能知道你唱的什么东西。歌手无语了。其实,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上一味全盘西化是一种奴性表现!当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渐渐的失去了独立人格。

二是要警惕外国文化侵略。美国人使用文化的武器瓦解了苏联,成功地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紧着他们组织“第五纵隊” 即企图出买祖国的汉奸文人,对中国实行 “文化精神摧毁战”。计划用25-30年把中国分裂为6个至8个由美国控制的国家。“文化精神摧毁战”又称“颜色革命”。其主要做法是:用抹黑、造谣和侮辱性的段子摧毁我们的偶像,包括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丑化和诋毁中国人:用谣言和和骗局等反智文章和段子汚蔑我国国重大工程项目,包括我们的水利工程;用从经济、政治、产业结构、国情数据等方面来论证中国不久之后就要崩溃;用历史虚无主义攻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用挑拨广大人民群众与政府对立、神话美国体制、丑化中国体制。他们企企图通过以上“文化精神摧毁战”,以达到引发暴乱和和平演变的目的。严峻的现实令我们必须居危思危。因此,《国家安全法》中,特别强调“确保文化安全”的要求 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好故事”,提升防范“颜色革命”的软实力。


2

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中华水文化客观地存在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我们的任务在于把中华文化中与水有关的文化集中起来,并找出形成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使之形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要全面的说明中华文化中所有与水有关系的文化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这里只能简单的举例加于说明。


     1、中华现代文化中的水文化。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文化中包含丰富的中华水文化。例如,早在1934年的1月23日,毛泽东主席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也应予以极大的注意。”(《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127页)这一指示充分肯定了水利在我国农耕文化中的战略地位,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又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利行业精神和抗洪精神。抗洪精神,是广大军民面临惊涛骇浪,在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面临毁灭性灾乱的情况下,他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奔赴抗洪第一线,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慷慨赴乱、视死如归以及一方有乱,八方支援的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 精神。还有,2010年12月31日颁布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的治水新思路。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水文化的最新成果。


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水”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可以从“水”在中华传统文化三大支柱的核心思想中的作用来看出冰山一角。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智者乐水”。他常用水来阐述这一核心思想。当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时,孔子说:“爱人”。(《论语·颜渊》)汉代大学者刘向所著的《说苑·杂言》中说,一次子贡问孔子:君子为什么见到大水一定要去观赏时,孔子以水比德,列举了水的11种美德,其中一条是;水“所及者生,似仁。”就是说,水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在《论语·里仁》中孔子又说:“知者利仁”。 就是说,水能启迪人们的智慧,能认识到仁的好处,因而去施行仁。这里也是借水宣扬他“仁”的思想。

道家以“道”为核心,建立了他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老子在《遴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老子用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感知的“水”,诠释了无形自然规律的“道”。

佛家以“善”为核心,建立了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佛家认为“善心如水”,常以水的流转不息、易逝难追比喻人生无常佛教的基本教义,认为世界万物没有恒常的存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变动中,人的生命也处在永恒不息的生死相续之中。因此,主张人们要多行善事,要慈悲为怀。

除了儒道佛各家中存在丰富的水文化,中华文化中的诸子百家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水文化。如兵家在《孙子兵法》中说,“兵形象水”,说水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实处而攻击虚处。水流是因地形来决定流向,用兵是顺应敌情变化来制胜对方。

3、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水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内容丰富的水文化。例如,傣族、阿昌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沐浴节,白族的春水节等民族习俗以及放河灯、迎河神、龙王庙祭等宗教仪规等。傣历的六月十五日是傣族的新年,这一天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最欢乐的年节。人们相互泼水祝福,看得起谁就泼谁。人们把一切烦恼、忧伤都用这吉利的圣水冲得干干净净。欢乐中的人们,也把节日的欢乐和圣水洒向远方来客和过路人,把友情传给四面八方的朋友。这些都反映不同民族水文化的特性。

4、中华外来文化中的水文化。中华水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品质,有海纳百川的包容,能吸纳和学习各国有益的水文化。如我们学习美国的田纳西的流域管理模式,逐步改进我国的流域管理体制。学习以色列的节水灌溉文化,学习一些国家注重对历史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扬,尊重水文化在水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等。这些都为水我国的水文化充实了一些新的内容。

三、坚定水文化自信  推进水文化建设


弄清什么是水文化的目的和落脚点是坚定水文化自信,推进水文化建设。


1

坚定水文化自信


要坚定水文化自信得先从坚定文化自信说起。没有对文化的自信水文化的自信就无从谈起。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形成为一种自觉的信仰,是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和继承、弘扬、发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概念早已有之,但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一样极为重要的地位,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水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水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战略地位的充分肯定,是对水文化生命力具有的坚定信念和信心、是对继承、弘扬、发展、繁荣水文化具有的坚定信念和信心。水文化自信是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最大的底气。因为我们认定水文化是早己客观存在的,并有重要功能,所以才提出要进行水文化研究,并在对水文化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坚定了对水文化的自信。

在我们提出研究水文化时,有人不同意提水文化。他们说,水是一种物质,既不需要制造、也不需要加工,因此不能叫水文化。而我们认为人们对水有治理、有使用、有管理,水和水利事业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水可以作为载体形成水文化。于是,在1988年就大胆的倡导开展水文化研究。从提出开展水文化研究到现在,由于我们坚信了水文化的存在和作用,使人们对水文化的认识发生了三个重要的转变

一是从少数人的鼓动、呼吁,到各级领导,直至中央领导重视水文化研究的转变。典型的事例有三件:一是经过部分水文化爱好者7的努力,到1995年12月在江苏徐州市成立了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水文化研究会,这对水文化的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至今这个社团组织仍是惟一全国性合法的水文化社团组织。二是2011年11月18日,水利部以水规计(2011)604号印发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三是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

们之所以选择水立方来举行这个晚宴,是因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二是从水利系统关注水文化,到社会上积极参与和关注水文化的转变。典型的事例是,2005年10月在江苏南京举办的第十届全运会的闭幕式就是以江苏省的江、河、湖、海为主题,形像而生动的展示了江苏省优秀、灿烂而特有的水文化及其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把“中国水文化的发展前沿问题研究”列入重点项目,标志着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水文化研究。

三是从关注国内水文化动态,到关注国际水文化动态的转变。典型的事例是2006年联合国把 “世界水日”的主题确定为“水与文化” 和国际水论坛每届多有水文化的内容。2015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中华水文化书系与电子出版物》在多次的国际书展中都引起了良好反响。

以上的事实都充分说明,如果没有坚定水文化自信,水文化的事业就有可能中断,更谈不上水文化繁荣和发展了。没有水文化的自信,水文化就不可能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不可能成为文化百花园和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鲜艳夺目的鲜花。

要坚定水文化自信,必须努力培育水文化自信。为此,应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要充分肯定水文化的价值。水文化的价值就是它的有用性,即主要作用。水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作用有三条:一是以“水”为师,以“文”化人,以优秀的水精神铸造人的灵魂。二是运用水事活动的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行为,进行全社会的水情教育,建设优美的水生态,使全社会都能更好的爱水、敬水、亲水、保护水、节约用水,培育人们“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全面提升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特别是水工程的文化品位,使水利工作更好的为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这些价值和作用必须充分肯定。否则水文化就无立足之地了。

2、要充分肯定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战略地位。这个问题可以从“水”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来说明。现介绍两处对水有关的重要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江苏省江阴县徐霞客故居的展览馆门口有一块用金色的字刻写的碑文,内容是2007年8月2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为徐霞客诞生420年贺信的全文。其中说道:“作为中华文化滋养出来的这位先哲(指徐霞客),本能地意识到人类生存中水的要义,人与人之间鱼水和谐的要义,人的品性之上善若水的要义。三者圆融一体,潜移默化,沁入读者的心灵。我中华经典的魅力如此。”这三句话都强调了水的作用,说明水是构成中华经典魅力的重要因素,可见水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导王岳川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乔治梅森大学讲演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说:“只有认识了中国文化中的几个‘关键词’,才能认识中华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水,因为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的几大美德----公正、勇敢、坚韧、洁净,体现出了生命时间的观念。‘水的哲学、水的精神’是中国人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自己本真精神的集中体现。了解了水文化,就了解了中华文明的根本。”(《王岳川美国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这也说明水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对水文化生命力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水文化的生命是十分悠久和强大的。自有人类与水打交道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与水有关的观念和思想时就有水文化的萌芽和形成。只要地球和人类存在一天,就离不开水的滋养,就有水文化的存在。这一点我们是坚信不移的。

4、对水文化的继承、弘扬、发展、繁荣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只要水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只要水文化的生命得到不断的延续,水文化的继承、弘扬、发展、繁荣也一定是确定无疑的。其间的道路可能出现曲折和起伏,但水文化的概念一且形成并深入人心,必将不断谱写水文化继承、弘扬、发展、繁荣的新篇章!


2

大力推进水文化建设


坚定的水文化自信是推进攻水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在整个水文化事业中,水文化建设是重点,是中心,一定要突出和抓住这个重点和中心。为此,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加强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担负起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把水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进。充实人员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我国水文化的繁荣发展。

推进水文化建设也是一篇很大的文章,要说的话很多。现仅就自己感触较深的几个问题说点想法。

一、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水文化建设常态化

目前水文化建设在全国,特别是水利行业正在蓬勃开展。但是在一些单位由于体制机制不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文化建设的健康开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要建立健全党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水文化建设强大合力。”只有完善这种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才能理顺关系,整合水文化建设资源,形成水文化建设的合力,使水文化建设常态化,从而发挥水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

为了健全这种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各单位的水文化建设在体制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领导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广泛参与层。领导决策是关键。各单位的党政领导部门,负责水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和检查督促,充分发挥行政领导在水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组织协调是中心环节。一般情况由宣传部门担任,负责制定落实规划的细则和计划,并协调各部门贯彻落实。广泛参与是重点。一定要使水文化建设落实到基层,只有到基层,接地气,水文化建设才有活力。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应根据组织协凋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水文化建设的活动。广泛参与,还应包括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团组织在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推动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各方面人员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水利职工积极参与水文化建设之时,就是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日。

二、 整合水文化资源,深化水文化研究

水文化研究是把古今中外人们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的水文化加以整理、升华, 实现由实践向认识的飞跃;是从学术上和理论上探讨水文化形成、变化及发展规律;探讨加强水文化建设的意义、原则、目标、任务、途径、措施等,为水文化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特续不断的努力,逐步形成水文化的理论体系,构建一种新型的水文化理论学科。

当前,一些省和一些高等院校以及一些单位都成立了水文化的研究机构,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对推进水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研究机构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多为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研究的成果很少在全国产生权威性的影响。因此,应该成立全国性的水文化研究机构。现在我们看到,美国前几年就成立了水文化研究所,还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水文化专家郑晓云先生为他们的顾问。美国的水文化与我国相比,他既没有我国历史悠久,也没有我们光辉灿烂。美国是1776年7月4日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才宣告立国的,距今才240年。我国从大禹治水建立夏朝就诞生了国家,距今己有4000多年的历史。两者真是无法相比。但是,别人比我们更加重视对水文化的研究。在这一点上是值得到我们学习的。我们也应建立全国性水文化研究机构,要有专职的研究人员。同时,聘请有关专家伙,组织起一支较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形成水文化建设的组织网、智囊团、人才库。制定水文化研究的规利,争取每年能拿出一两项有权威性的水文化研究成果,为推进水文化的不断发展提供学术上和理论上的支持。

三、明确建设任务,务求落地生根

水文化建设的任务,在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任务,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定水文化建设的规划和计划,明确本单水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确保水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利和涉水行业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弘扬水的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全社会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水意识;加強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提高水工程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水文化事业,发展水文化产业, 增强水文化实力;保护和整理优秀的水文化遗产,服务当代水利建设;加强水文化研究,构建水文化的理论体系;加強水文化教育,把培育德艺双馨的水文化人才和创作的水文化精品作为水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表彰在水文化建设中卓有成效的先进单位和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水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博学多专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水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水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立足点一定要放在基层,吸引更多的人群众广泛参与水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真正使水文化建设接地气,有根基。为此,应按水利部颁布的《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从水利改革发展全局出发谋划水文化发展战略,把水文化建设与水利建设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积极培育和发展机关文化、行业文化等结合起来。”这“四个结合”有利水文化建设健康而充满生机的发展,有利形成水文化建设的强大活力。

四、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扩大中华水文化影响

加大对水文化的传播力度,既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又是加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我们加大水文化传播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事必言水”的社会舆论,使人们对优秀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了社会公众一种强烈的倾向、愿望和要求。为此,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加大水文化的传播力度。


1、加大水文化国内的传播力度。应丰富和创新水文化的传播的形式,不断丰眚水文化传横的内容。当前我们国内的传播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展示型。就是通过人们看得见,摸得到的形式来传播水文化。主要通过水体、水工程、水环境、水的展览馆、水的博物馆、水文化广场和水利风景区等有形的载体来传播水文化。因为这些载体里面包含有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哲学、法学和美学等多种文化元素,通过这些形式的传播,人们可以在观看和品尝这些有形的水载体时接受水文化的熏陶。如都江堰,其中融融入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使工程既不破坏和超越自然,又能让自然界为人类的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服务,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是水文化的传播的很好载体。

二是活动型。就是通过开展各种水文化活动的形式来传播水文化。主要通过对水文化理论的研究、普及水文化知识、开展各类水文化教育、举办水文化论坛、召开水文化研讨会、进行水水文化的课题研究以及以水为主题的文艺体育活动等形式大力传播水文化。通过这些活动,扩大水文化的影响力。要继续办好水文化的有关学术活动。建立办好水文化论坛的长效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水文化论坛。要通过讲座、报告、活动等多种途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水文化的传播,使水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逐步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灵。

三是传媒型。就是通过开展大众传媒的形式来传播水文化。主要通过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新闻出版、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等,等形式大力传播水文化。使水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的爱水、亲水、节水意识,普及水知识,提高水意识,转变水观念,营造水文化的舆论氛围。

四是产业型。就是通过发展水文化创意产业来传播水文化。主要通过把水文化的传播融入到影视业、出版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等多个行业,充分发挥水文化的特殊优势大力传播水文化。通过产业化这种方式,加大水文化自身的传播,发挥放大效应。

五是互联网型。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来传播水文化。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了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因此,水文化的传播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刊物、图书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其覆盖范围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优势,拓展水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水文化的传播手段,提高水文化的传播效率,扩大水文化的影响。

我们应在巩固和完善上述传播类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不断充实多姿多彩的水文化的内容。

2、加大水文化国际的传播力度。应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华水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我国水文化历史特别悠久,内容特别丰富,自觉地开展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建设在世界上也是走在前列的。因此,可以当之无愧说我国是一个水文化大国。为了加强国际水文化的传播力度,努力创新中华水文化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优秀水文化、水精神、水行业价值观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水文化的大国形象。为此,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对外水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参与世界水文化的对话,提升我国水文化在国际水文化的话语权,同的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要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水文化的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国际组织在传播中华水文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完善支持水文化产品和水文化服务走出去政策措施。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水文化企业,开拓国际水文化市场。要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水文化交流,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中华水文化的好声音”,讲好”“中华水文化的好故事”。通过上述努力,增强中华水文化在世界上的亲合力、竞争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积极推动中华水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李宗新(1939——) 编审。1988年倡导开展水文化研究,曾任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第一至第三届副会长兼秘书长。积极参与和组织全国性的水文化活动。2009年,倡导成立了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曾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出版了一些水文化著作。2010年参加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是主要起草人之一。



文章来源:中外水利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免责声明: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推送文章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共筑学术交流新天地  同谱人水和谐新篇章

乐水志愿者邀您携手踏上

节水公益之旅节水、爱水、护水,我们在一起期刊作者QQ群:18681656 和153866345乐水志愿者QQ群:80248226入群请输入暗号:智者乐水欢迎亲对号入座啦~
微信号:nsbdq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