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文地质学原理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微信号:nsbdqk      编辑:刘博

长按识别二维码

水文地质学原理

1  水文地质学科分类
1.1  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1.2 水文地质学原理(普通水文地质学)principles of hydrogeology(general hydrogeology)

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科。
1.3  地下水动力学  groundwater dynamics
研究地下水在岩土中运动规律的学科。
1.4  水文地球化学  hydrogeochemistry
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地球化学作用的学科。
1.5  专门水文地质学  applied hydrogeology
为各种应用而进行的地下水调查、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的学科。
1.5.1  供水水文地质学  water supply hydrogeology
为各种目的供水,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勘查方法、水质、水量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1.5.2  矿床水文地质学  mine hydrogeology
研究矿床水文地质学理论、勘探方法及开采中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1.5.3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  reclamation hydrogeology
研究土壤盐渍化及沼泽化等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1.5.4  环境水文地质学  environmental hydrogeology
研究自然环境中地下水与环境及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结果,并对地下水与环境进行保护、控制和改造的学科。
1.5.5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  isotopic hydrogeology
应用同位素方法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学科。
1.6  区域水文地质学  regional hydrogeology
研究地下水埋藏、分布、形成条件及含水层的区域性规律的学科。
1.7  古水文地质学  pa1eohydrogeology
研究地质历史时期中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演变的学科。
2  自然界的水循环
2.1  水循环  water cycle
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体相互转换的循环过程。
2.2  大气圈  aerosphere
包围地球表壳的气层。
2.3  水圈  hydrosphere
连续包围地球表层的水体和地壳岩石中的水的总称。
2.4  岩石圈  lithosphere
地球第一个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2.4.1  包气带  aeration zone
地表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2.4.2  毛细带  capillary zone
由于岩层毛细管力的作用,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一个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接近饱和的地带。
2.4.3  饱水带  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或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2.4.4  地下水动力垂直分带  dynamical vertical zoning of groundwater
在岩石圈的垂直剖面上,地下水交替循环强度的分带。自上而下可分为积极水交替带、缓慢水交替带和水交替停滞带。
2.5  大气降水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从大气中呈液态或固态降落的水。
2.6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地球表面的各种形式天然水的总称。
2.7  土壤水  soil water
包气带表层土壤层中的各种形式的水。
2.8  地下水  groundwater
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3  岩石空隙类型及表示方法
3.1  空隙  void
岩石中孔隙、(洞)和裂隙的总称。
3.2  孔隙  pore
一般指松散岩土颗粒间的空间。
3.3  裂隙  fissure
岩石中(一般指结晶岩、石灰岩)各种成因的裂缝。
3.4  孔洞  pore space
一般指玄武岩成岩过程中原生和次生的,直径较大的空间。
3.5  溶洞  cave cavern
岩溶作用所形成的空洞的通称。
3.6  孔隙度(孔隙率)  porosity(Pore rate)
土和岩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与土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3.7  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
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之比。
3.8  孔隙比  pore ratio
土和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土或岩石骨架的体积之比。
3.9  裂隙率  fissure ratio
一定体积或面积、宽度的裂隙岩层,裂隙体积或面积、宽度与所测岩层总体积或面积、宽度之比,分别称为体积裂隙率、面裂隙率和线裂隙率。
4  地下水存在形态
4.1  结合水  bound water
被岩土颗粒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
4.2  强结合水(吸着水)
strongly bound water  (adsorptive water)
紧附于岩土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所受吸引力可相当于一万个大气压。
4.3  弱结合水(薄膜水)  weakly bound water(film water)
结合水的外层,由于分子力而粘附在岩土颗粒上的水。在饱水带中,能传递静水压力,静水压力大于结合水的抗剪强度时能够运移。
4.4  重力水  gravity water
岩土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地下水。
4.5  结构水(化合水)  constitutional water(chemical water)
化学结合水。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
4.6  结晶水  crystallization water
结晶构造中的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定位置上的水。
4.7  毛细水  capillary water
由于毛细管力作用,保持在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

5  地下水成因类型
5.1  渗入水  infiltration water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土层和岩石的空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水。
5.2  凝结水  condensation water
一般指水气在浅部岩层空隙中凝结而形成的地下水。
5.3  沉积水(埋藏水)  connate water(buried water)
在沉积过程中保存在成岩沉积物空隙中的水。
5.4  原生水(初生水)  juvenile water(native water)
来自地球内部,在岩浆冷却等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下水。
5.5  大陆盐化潜水  continental salinized phreatic water
气候干旱地区因蒸发强烈,所形成的盐分聚集的潜水。
5.6  溶滤水  1ixiviation water
在降雨渗入过程中淋滤土壤和岩石中的盐分,形成与土壤成壤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相适应的地下水。
6 岩石的水理性质
6.1  容水度(饱和含水率)  water capacity
岩石中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6.2  持水度  water—holding capacity
饱水岩石在重力释水后仍能保持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6.3  给水度  specific yield
饱水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6.4  透水性  permeability
岩石允许重力水透过的能力,其定量指标是渗透系数。
6.5  富水性  water yield property
以一定降深、一定口径下的单井出水量来表征的含水层富水程度。
6.6  饱和度  degree of saturation
岩石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充水程度。
6.7  饱和差(土壤饱和差)  saturation deficit(soil moisture deficiency)
土层或岩层的容水度与天然湿度之差。数值上在粗颗粒及宽裂隙岩石中接近于土或岩石的给水度。
6.8  毛细性  capillanity
水通过岩土的毛细管,受毛细作用向各方向运动的性能。
6.9  毛细上升高度  height of capillary rise
水从地下水面沿岩层毛细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7  含水层的类型
7.1  含水层  aquifer
能导水的饱水岩层。
7.2  隔水层  aquifuge
一般指透水性极弱的岩层。
7.3  弱含水层  aquitard
弱导水的饱水岩层。
7.4  透水层  permeable bed
透水而不饱水的岩层。
7.5  孔隙含水层  porous aquifer
以孔隙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7.6  裂隙含水层  fissured aquifer
以裂隙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7.7  岩溶含水层  karst aquifer
含地下水的岩溶化岩层。
7.8  孔隙—裂隙含水层  pore—fissure aquifer
具有孔隙和裂隙的岩石所构成的含水层。
7.9  裂隙—岩溶含水层  fissure—karst aquifer
具有溶蚀裂隙和溶融孔洞的可溶性岩层所构成的含水层。
7.10  孔洞含水层  pore space aquifer
主要以玄武岩孔洞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7.11  承压含水层  confined aquifer
具有承压水的含水层,其上界和下界是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
7.12  无压含水层  unconfined aquifer
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
7.13  含水带  water—bearing zone
岩石中由于构造断裂、岩脉或不同岩性接触带等富水而形成的带状含水岩体。
7.14  含水岩组  water—bearing formation
指含水特征相近的一套岩层所构成的统一的含水岩体。
7.15  含水岩系  water—bearing rock series
某一地质时代的不同沉积物所组成的含水岩体。
7.16  岩溶含水系统(岩溶水动力单元)
karst water—bearing system(karst hydrodynamic unit)
具有共同补给边界,统一地下迳流场的某一岩溶地下水系的流域范围。
7.17  蓄水构造(储水构造)  water—storing structure
富集地下水的地质构造形式。

8 地下水的类型
8.1  潜水  phreatic 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8.2  承压水  confined water
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8.3  自流水  artesian water
承压水位高于当地地面,能自行喷出或溢出地表的地下水。
8.4  层间水  interstrato1 water
存在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含水层中,无压的地下水。
8.5  上层滞水  perched water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
8.6  孔隙水  pore water
存在于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8.7  孔隙裂隙水  pore—fissure water
存在于孔隙、裂隙并存的岩层(石)中的地下水。一般指半胶结的碎屑岩。
8.8  裂隙水  fissure—water
存在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8.8.1  风化裂隙水  weathering—fissure water
岩石风化裂隙带中的地下水。
8.8.2  原生裂隙水  original—fissure water
存在于岩石原生裂隙中的地下水。
8.8.3  构造裂隙水  structure—fissure water
存在于岩石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8.8.4  脉状裂隙水  veined—fissure water
存在于断裂破碎带和各种裂隙密集带中的地下水。
8.9  裂隙岩溶水  fissure karst water
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裂隙、溶孔(洞)中的地下水。
8.10  岩溶水  karst water
赋存于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的总称。
8.11  冻结层上水  superpermafrost water
多年冻土层上部季节融冻层中的地下水。
8.12  冻结层间水  interpermafrost water
埋藏于多年冻土层间的地下水。
8.13  冻结层下水  infrapermafrost water
分布于多年冻结层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8.14  冻结滞水  perched water in frozen zone
季节性冻结层上部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
8.15  融区地下水  groundwater in melting area
存在于多年冻土融化地区的地下水。
9  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
9.1  潜水含水层厚度  thickness of water—table aquifer
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
9.2  潜水位  water table
潜水面上各点的高程。
9.3  隔水顶板  upper confining bed
含水层顶部的隔水层。
9.4  隔水底板  lower confining bed
含水层底部的隔水层。
9.5  承压含水层厚度  thickness of confined aquifer
承压含水层相对隔水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9.6  承压水位(头)  confining water level(head)
从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面的垂直距离。
9.7  含水层天窗  skylight of upper confiniing bed
承压含水层顶板隔水层局部缺失地段。
10 地下水形成条件
10.1  地下水补给条件  condition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指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补给区面积及边界、补给量等。
10.2  降水补给  precipitation recharge
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
10.3  凝结水补给  condensation recharge
水气凝结形成重力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
10.4  越流补给  1eakage recharge
抽水层通过相邻含水层的越流作用而得到补给的过程。
10.5  地表水补给  surface water recharge
地表水(水库、河流、湖泊、坑塘等),因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天然水头差,使地表水自然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
10.6  地下径流  underground runoff
由补给区向排泄区运动的地下水流。
10.7  地下水排泄  groundwater discharge
地下水从含水层中以不同方式排泄于地表,或另一个含水层中的过程。
10.8  补给区  recharge area
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10.9  径流区  runoff area
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10.10  排泄区  discharge area
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

11  泉水的类型
11.1  泉  spring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11.2  上升泉  ascending spring
承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上升并溢出地表的泉。
11.2.1  断层泉  fault spring
地下水沿断层带出露的泉。
11.3  下降泉  descending spring
地下水受重力作用自由流出地表的泉。
11.3.1  侵蚀泉  erosional spring
沟谷等侵蚀作用切割含水层而形成的泉。
11.3.2  接触泉  contact spring
由于地形切割,沿含水层和隔水层接触处出露的泉。
11.3.3  溢流泉  overflow spring
当潜水流前方透水性急剧变弱,或由于隔水底板隆起,潜水流动受阻而溢出地表的泉。
11.4  悬挂泉(季节泉)  suspended spring
由上层滞水补给,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出露的泉。
11.5  间歇泉  geyser
周期性间断地喷发热水和蒸气的泉。
11.6 多潮泉  pulsating spring
在岩溶地区的岩溶通道中,由于虹吸作用,具有一定规律的周期性出流的泉。
11.7   水下泉  subaqueous spring
地表水体以下岩石中流出的泉。
11.8   矿泉  mineral spring
矿水的天然露头。
11.9   冷泉  cold spring
水温低于年平均气温的泉。
11.10  温泉  thermal spring
水温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而低于沸点的泉。
11.11  沸泉  boiling spring
温度约等于当地沸点的地热流体露头。
11.12  全排泄型泉  complete drainage spring
排泄泉域内的全部地下水的泉。
11.13  部分排泄型泉  local drainage spring
排泄泉域内的部分地下水的泉。
12  地下水区域分布规律
12.1   水文地质条件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地下水埋藏、分布,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12.2   水文地质分区  hydrogeological division
针对不同目的将研究区按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性而划分的若干个块段。
12.3   水文地质单元  hydrogeologic unit
具有统一补给边界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地下水系统。
12.4   地下水赋存条件  groundwater occurrence
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条件的总称。
12.5   地下水盆地  groundwater basin
包含一个含水层或若干个含水岩组,具有确定边界的水文地质构造单元。
12.5.1  承压水盆地  confined water basin
以承压含水层为主体的大型拗陷或基岩向斜及单斜等构造组成的地下水盆地。
12.5.2  潜水盆地  phreatic water basin,unconfined water basin
四周具有比较完整隔水边界的,赋存潜水的地下水盆地。
12.6  地下水系统  groundwater system
具有水量、水质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
12.7  泉域  spring area
泉水的地下汇水范围。
12.8  地下水分水岭  groundwater divide
地下水流域的分界线。
12.9  地下水网络  groundwater network
由非均匀坚硬岩层中的含水裂隙所组成的网层状或脉带状含水结构体。
12.10  岩溶含水地块  karst water—bearing massif
被自然边界分割成的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具有独立水循环特点的可溶岩储水岩体。
12.11  岩溶地下河系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 in karst region
具有一定汇水范围的,由主流及支流构成的岩溶地下水流域。
12.12  岩溶强迳流带  concentrated zone of karst water flow
岩溶泉域中具有较强导水性和富水性的地带。

来源:百度文库

免责声明: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推送文章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共筑学术交流新天地  同谱人水和谐新篇章

乐水志愿者邀您携手踏上

节水公益之旅节水、爱水、护水,我们在一起期刊作者QQ群:18681656 和153866345乐水志愿者QQ群:80248226入群请输入暗号:智者乐水欢迎亲对号入座啦~
微信号:nsbdq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