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 | 余友涵:探索内心需要的历程

ShanghART 香格纳画廊 2021-09-26
艺术家余友涵在工作室

出生于1943年,余友涵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重要和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实践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而中国当代艺术普遍被认为开始于1980年代。作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和政治波普风格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余友涵的各个系列不仅在时间上相互穿插,在绘画语言上也存在着相互渗透。

“看到余友涵的作品,很难相信这一切是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不同的主题、技巧和风格极为多样,千差万别。一开始似乎无法把他归入某一场特定的艺术运动。[...] 不过在多样化的创作的背后,余是一位独特的艺术家。无论我们把余友涵的整个创作视为抽象还是政治波普,抑或我们只是着眼于一件作品,一种超然的感觉都无处不在。”
——娜·玛丽·苏菲·康拉德

今年春季,香格纳画廊将荣幸推出余友涵在北京空间的第一次个展《循 · 游》,呈现其创作于2010年代的代表性抽象作品。在展览即将开幕之际,让我们把时光拨回77年前,一同重新探索这位艺术家的生活与不同创作阶段。







1943


出生于上海


_




_




1962

加入中国解放军

1965


退伍考入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


_




_




1973

本科毕业回到上海
任教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







1973-1984

风景与静物写生


始于西方印象派等诸多流派的启蒙,余友涵对毕沙罗、塞尚、丢飞等艺术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体现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技巧。

1980


开始最早的抽象绘画实践,并尝试将“圆”作为主要元素。










1985

“圆”系列正式诞生


不满足形式上的中西合璧,余友涵决定回归到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本身,其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对其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同年在复旦大学举办的 “现代绘画——六人联展”标志着该系列的首次亮相。



1985-1991


由黑白圆到彩色圆,并以相似的笔触创作造型千变万化的抽象作品。

由气韵感较强的‘黑白圆’进入带有‘意境俗气’危险的‘彩色圆’,更表明了他自信和成熟。”

——薄小波 1991



















1988

波普系列


余友涵对波普风格产生浓厚兴趣,尝试以同样的手法表现世俗文化和日常事物,并开始创作“毛”系列。

余友涵凭借毛肖像系列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他将花融入典型图像的前景和背景中,这并非只是摆出一个粉饰的姿态,而是尝试着让近乎上帝的伟人更人性化。



1989


以“圆”系列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1993


受邀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成为首次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1997


创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系列









1998

“啊!我们”系列


描绘从古至今的平凡人物形象,从兵马俑士兵、头戴小花的小女孩、有穿着传统唐装及小凤仙装得妇人到系着欢迎肩带的现代女子等,充分表达了艺术家对时代变革中众生相的感悟。




1999-2005


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时期的名作为素材范本,开始创作“毛主席的西方现代美术简史”系列











2002

“沂蒙山风景”系列


“沂蒙山区之行让余友涵再一次回到风景画领域,但此时已经没有了塞尚的影子,也不再是早期写生的构图类型,也彻底摆脱了依赖于自然对象的视觉束缚。似乎这片风景是从圆的抽象意象中来,带着主观的抒情色彩……”


——丁乙



2003


重拾抽象绘画

用更简练的架构组织画面














2008至今

主要精力再一次投入抽象“圆”的主题,形态多变而自由,试图更大范围地打破曾经的绘画经验和语言限定。


2016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余友涵举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全面的回顾展
















2020

香格纳画廊即将推出余友涵在北京空间的首次个展《循 · 游》,呈现其2010年代的代表性抽象作品。




 

‘内心的需要’催着我去作新的探索。我想,现代绘画作品不能单有一个直观的形式美,也不能单有一些浮躁的情绪波动,必须寻求一种能把高度概括的情感与高度概括的理念结合起来的形象,这应该是我追求的新目标。——余友涵,1985








▼ 相关阅读 ▼




近期香格纳北京将围绕余友涵个展

推出一系列精彩内容

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浏览更多推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