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张锦江:《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

育儿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05-25

10月30日,“《新说山海经》神话小说的文化价值”系列讲座在中华艺术宫顺利开讲,场内座无虚席。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著名作家、学者张锦江教授和现场读者朋友们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经典《山海经》的理解,并介绍了自己的新书《新说山海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据悉,本场讲座是该系列讲座中的第一讲,主要围绕着“《山海经》是一本什么奇书”而展开,张锦江教授从“《山海经》的由来之谜”和“为什么说《山海经》是远古神话小说之源”两大问题着手,带领读者朋友一步步揭开上古奇书《山海经》的神秘面纱。

精彩回顾


《山海经》的由来之谜——


张锦江教授首先解释了上海话里常说的“谈山海经”的意思,活跃了现场的气氛。他指出作为古书名的“山海经”与之大不相同,有着特殊的意义:山海经,就是山海之经纪,即讲山讲海的条理和秩序。


  《山海经》是谁写的?

接下来的山海经探讨中,张锦江教授告诉读者,关于“《山海经》是谁写的?”这个问题,至今是个悬案,没有定论。据考证,《山海经》成书至今近两千多年历史,也就是说自战国至汉初成书流传至今。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是西汉刘歆所校订的,共有18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五藏山经》和《海经》。《五藏山经》有5卷(分为南、西、北、东、中5经各为1卷);《海经》有13卷,包括《海外经》4卷(南、西、北、东经各1卷)、《海内经》4卷(南、西、北、东经各1卷)及《大荒经》5卷(大荒东、南、西、北经各1卷及《海内经》1卷)。

西汉刘歆校订的《山海经》

山海经的图从哪里来?

张锦江教授提到《山海经》是先有图再有文字的,他向读者介绍了四种关于山海经图出处的说法:

禹鼎说


传说,大禹治水后功盖天下,创立夏朝并成为第一代君主,他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九鼎上刻有图纹,以示山川奇异之物,以表毒虫怪兽、妖神鬼精,布天下子民辟邪防奸。“禹鼎说”推测九鼎图就是《山海图》,即《山海经》的母本。

地图说
白古以来,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山海经》是地理书。最早的版本应该是古地图。

壁画说


在山野石壁、祖庙神祠上作壁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蔚然成风。有人推测大诗人屈原写《天问》是看了楚国先王庙《山海经》的古图壁画故事写出来的。因为《山海经》与《天问》是先秦同时期的作品。


巫图说

这种说法来自古代的巫师祭祖祭神所用的巫图。最早的古巫图也是一个谜,我们在《山海经》中看到有关巫的记录,第十六卷大荒西经第三篇就写到灵山十巫,这是一些求神占卜为业的人,又是往返于人间与天上的人。巫师问神占卜有图,每图都有神仙鬼怪的故事,这也许是《山海图》的出处。
之后,张锦江教授告诉大家,他介绍《山海图》的出处,无非是想说明,即便《山海经》先有图再有文,《山海经》的形成也非一人之手,非一人所能,这部作品是从原始的框架历经千年慢慢演变成今天所见到的版本。



《山海经》是远古神话小说之源
介绍完《山海经》的问世后,张锦江教授开始谈《山海经》之奇。他指出千年以来,对于《山海经》的解读千奇百怪,光是对《山海经》的评说就有上古世界大观说、上古地理说、上古历史说、帝王书、博物志等若干种。他认为要回归《山海经》的本来面貌,蔑视与夸大都是不可取的。从一个作家感悟的角度来讲,《山海经》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一本文学的,充满神话小说元素的书。
《山海经》里的神界环境什么样?

《山海经》的神界环境分为奇山怪水、奇禽异兽、奇神怪仙、奇国异俗、奇木异草等。这些神界环境只有神话小说才可出现,它不是凡间俗物随时可见的山水、禽兽、草木。


山海奇兽


山海奇国

《山海经》中的主角是谁?

张锦江教授谈到自己对《山海经》的阅读心得时说,《山海经》说到底就是神与神、神与妖的战争,就是神与妖的生活,就是神与妖的奇事、怪事。具体来说,大神主要就是三皇五帝,其中最主要的这样几位:黄帝、炎帝还有帝俊,通常称他们为天帝,另外还有伏羲、女娲与大禹。


他谈到,关于“三皇”说法不一,关于“五帝”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东方为太皞,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还有一种说法:“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五帝”中似乎黄帝最为核心。图为第一种说法中的“五帝”。

除了大神之外,还有大妖,其中有水妖、有旱妖、有瘟妖,水妖中领头的是共工、长右、軨軨、九头蛇相柳。

旱妖有长得像刺猬一样的鱄鱼、人面鸟身颙、六脚四只翅膀的肥遗蛇。


张锦江教授指出除了神界环境、神妖为主角,《山海经》的神话小说因素还体现在它的主线脉络,它主要讲述神妖间的两场战争:一是大禹与水妖之战,另一个是黄帝与炎帝大神争位的战争。

大禹与水妖的战争

大禹与水妖共工势不两立,他降服了长右猿妖,把它压在淮阴龟山下。又杀死了共工大将九头蛇相柳。对于杀九头蛇的情景《山海经》第十七卷《大荒北经》第四篇中有详细描写:大禹杀死相柳,蛇血又腥又臭,使谷物不能生长,那地方又水涝成灾,不能居住,大禹用神土填也没有用,屡填屡陷,于是干脆挖成了一个很大的池子,把挖出的土建了几座高台,祭拜天帝,称天帝台,这下好了,神土填下去不再陷了。
大神的战争

大神的战争,也就是黄帝与炎帝争天帝权位的战争。《山海经》记述了这场大神战争非常残酷。其中最有名的是黄帝与炎帝手下大将刑天、蚩尤的两仗。随后,张锦江老师向读者朋友生动讲述了这两个故事。
刑天与黄帝争夺神位,黄帝砍断刑天的头,并将其头颅埋葬于常羊山上。失去了头颅的刑天,并不屈服,以双乳为目,以肚脐为口,双手各执盾牌和大斧舞动着:

(刑天)

另一场也是争神位战争,黄帝在岳山大战蚩尤,蚩尤是炎帝手下大将,黄帝派了飞翅应龙蓄水而战,蚩尤请来了风伯和雨师,这是风雨大战,杀得天昏地暗,生灵死伤无数,不分胜负,后来黄帝又让天女助阵,蚩尤大败,这才被应龙砍下头颅:
(蚩尤)

 《山海经》中的微型神话小说有哪些?

《山海经》的神话小说元素遍及全书,但大都零星分散,片言只语,不成篇章,但也有比较完整的神话故事,如果称它为神话小说,只能说是神话微型小说。说出自己的观点之后,张锦江老师以《山海经》中的两篇微型神话《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为例,再次充分展现了《山海经》作为神话奇书的魅力。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有其杖,化为邓林。”


——《海外北经》



精卫填海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北山经·北次三经》


张锦江教授最后总结说,“我说这三点无非是说《山海经》是中国神话之源,是一部中国神话奇书,它的想象与幻想是无以复加,不可多得的。”他的精彩讲座,再次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延伸阅读】


看,这儿有比宠物小精灵还神奇的山海奇兽!


爱琴海和黄河——那些绮丽神话的源头




【欢迎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新说山海经(奇兽卷)》。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