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ick我电“大师姐”!54岁创业,打造出中国“中间件”第一品牌!




还记得那位在今年毕业典礼上致辞的、1956年入学的“大师姐”张齐春校友吗?

今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这位“大师姐”吧。


“总是怕自己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正是因为这样的紧迫感,促使张齐春校友在45岁那年离开科研院所下海创业,又从54岁这年起致力于打造中国自己的中间件,并最终将公司打造为中国中间件领域的第一品牌,成为中国基础软件领域的一面旗帜。

作为成电的第一批学生,1956年入学的张齐春在6月26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上说,“我们同你们的毕业时间相隔近60年,我们对母校的怀念依然不减。”

面对台下年轻的面孔,她希望成电学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在新时代努力奋斗,为国争光,为国效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7209y47si&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来看看“大师姐”回校的采访视频~~~右边的“大师兄”朱德生也是1956年入学的,是张齐春校友的丈夫,好恩爱的伉俪!

谈成电:“同学们,你们来对了!”


“同学们,你们来对了!”张齐春至今还记得,在1956年9月的成电首届开学典礼上,吴立人校长对成电第一届学生说的这句话。


当年,张齐春通过高考和学校推荐,进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系求学。她坦言,自己进校前对“电讯工程”懵懵懂懂,也并不知道无线电系是一个怎样的专业。

第一届学生汇聚成电的时候,校园还在建设中。在张齐春的记忆里,最初的教室里还没有桌椅,学生们就坐在砖头上开始学习;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们一边翻译国外的资料,一边加入自己编写的内容,再用蜡纸刻板印成一本本教材;学校里到处都是泥巴地,但大家每天都在交响乐的伴奏下去大草棚食堂吃饭,课后在操场上锻炼身体,乘着小船在沙河的水中荡漾,“现在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在沙河里划船,也很浪漫。”


虽然环境艰苦,但同学们毫无怨言、苦中作乐,积极乐观地生活学习。张齐春认为,“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成电精神就肇始于此。

首任院长吴立人给张齐春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她说,吴立人对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听学生们在想什么、看他们在干什么,和学生谈心。“吴院长做事待人的态度也影响了我们,让我们学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去看待人和事。”

吴立人“来对了”这句话更是一直印在张齐春的脑海里。她也时刻关注着母校,通过新闻、微信等了解学校的动态,“每次看到学校又取得了什么成绩,学生竞赛获得了一等奖,我都特别地兴奋。”面对今日的成电,她连连说:“学校发展得太好了,不得了。”

几十年过去,张齐春对吴立人的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真的,到成电是来对了,如今的同学们更是来对了。成电在电子信息领域很有影响力,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做事做人的态度。当同学们进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时,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如今,东方通公司与成电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张齐春为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做过报告,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创新实验室,每年举办“东方通杯”软件创新大赛等等,助力学校人才培养;东方通公司的发展也离不开成电人的贡献,公司的技术骨干、高层管理人员都有成电学子的身影。



性格决定命运:和自己“较劲”,不愿庸庸碌碌过一生


12岁那年,张齐春读了一本书——《意志与性格的培养》。从那时起,她就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当时,大家都喜欢看电影,她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偏偏不让自己去看电影,强制自己自律,如果懒惰了,她就会问自己:你不这样做,还想提高意志力吗?不断和自己“较劲”,逐渐锻炼了她坚毅、果敢的性格。

张齐春这一代人阅读的书籍大多来自苏联,受其影响,她非常崇拜英雄人物。不到14岁的时候,她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张齐春一直将这段话牢记在心,并将其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审视自己:我有没有碌碌无为地度过我的一生?

从成电毕业后,张齐春被分配到第四机械工业部708厂工作,但是她觉得所做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既不是通讯,也和无线电无关。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她偶然碰到了前来调研的时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蒋崇璟。在蒋崇璟的帮助下,张齐春于1965年被调往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所任技术员,后又于1979年-1984年间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在林科院搞研究、写论文的生活虽然充实,但张齐春觉得自己仍然没有对社会作出比较明显的贡献,因为研究成果不能迅速转变成现实生产力。

不能虚度年华的紧迫感一直督促着她继续向前。1984年,张齐春45岁,“如果我活到55岁,那我还剩10年的时间,这10年不好好过的话,那我这一辈子真的就庸庸碌碌地度过了。”于是,她毅然决然地和一群中年人下海创业,以“做中国的IBM”为口号,成立了四通集团。


勇担使命:“我为祖国工作了57年!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不是瓜分社会的财富。”张齐春说,创办四通集团就是要努力让知识分子走向市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管理层对公司的战略发展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觉得“什么赚钱做什么”,但张齐春认为,“我们应该专注于高技术、高科技的发展,在硬件方面,我国工业基础比较差,难度很大,但我们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去做软件。”

1992年,54岁的张齐春和一群年轻人成立了“通科技”公司,后改名为现今的“东方通科技”公司。她的心中有一个这样的理想:“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公司”。

成立伊始,公司主要做系统集成。但在1993年,公司在建行的一次投标中输给了IBM,张齐春也第一次听说了“中间件”这个产品,意识到这正是东方通寻觅已久的软件产品。

中间件是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的三驾马车之一,是连接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软件,技术门槛比较高,当时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难以做出中间件。

张齐春和一群年轻人憋着一口气,就是要证明中国人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消息中间件TongLINK和交易中间件TongEASY先后诞生。自那以后,东方通专注中间件领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中间件的第一品牌,为国家守卫了基础软件的阵地。

创业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基础软件技术门槛很高,投入也很大,客户在选择软件时非常慎重。张齐春说,“在这一点上,非常感谢我的母校培养了很多人才,让我们公司、我们国家在中间件的领域上能够不断进步。”

从1961年毕业到现在,张齐春已经工作了57个年头。结合自己的创业及人生经历,她希望广大成电学子“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包括家庭责任、组织责任和社会责任。组织责任就是工作责任,认真工作是基本,更要积极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地工作,这三点加在一起才是10分”。


文 / 学生记者团  王艺蒙

图 / 逆光摄影,成电图片库

视频:校电视台



推荐阅读

◇从“机械”跨越到“细胞”,看这个女神老师是如何做到的?!

雨下得再大也挡不住,我电首届捕鱼节!

每一帧都是桌面|他去到“雪线之上”,用3年时间拍摄了300秒风光大片

88名本科生发表32篇高水平论文,我电的这个学霸年级厉害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