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折叠屏惊艳世界,这位成电人的付出你绝对想不到!
前几天,世界科技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华为发布了首款5G折叠屏手机。一经发布就爆红全球,有网友如此评价道:这款手机的意义不亚于12年前苹果发布首代iphone,开启了中国人引领手机生态的新时代。
华为的第一代折叠屏手机,就达到了人们对于折叠屏手机最极致的想象。这款手机在专业者的疯狂灌水下,大家都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但是有一件事可能大部分人却都不知道:那就是这款创造历史的手机的屏幕,来自中国的京东方。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个名字?对了,王亚非书记在我电2018年毕业典礼上也曾为其点赞:
1992年,一位35岁的年轻人临危受命,担任连续亏损7年已濒临破产的北京电子管厂厂长。第二年,他创立京东方,希望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显示领域的“缺屏之痛”。进入新世纪,他制定了一个“二十五年”规划,希望从进入者、追赶者、挑战者、领先者,最终成为领导者。这期间,公司曾多年巨亏,他也背负无数骂名……但是他坚毅的目光,一直聚焦在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上,公司也始终没有偏离主航道。今天,他领导的京东方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巨人,他就是我们的校友,京东方的董事长——王东升。
京东方在王东升校友的带领下,默默奋战了25年,冲破国际巨头的重重围剿,让中国告别液晶屏依赖进口的窘境,连苹果都来找它订购屏幕。
如今,全球每四台平板电脑就有一块京东方生产的屏,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京东方的屏。一块屏幕撬动了一个产业。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王东升校友如何把一个濒临破产的电子管厂,成功逆袭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巨头的。
为了一份情感留下创业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王东升,忘不了35岁时的自己。那一年,新单位给他在北京西单分了两套房子。他却决定:把刚在手心里捂热的房子钥匙退回去,重新回到老东家北京电子管厂。
临危受命的王东升,面对已经连续亏损七年的北京电子管厂,感到忐忑不安。但也觉得长期憋着的一口气,似乎可以吐出来了。
王东升也曾纠结过:新单位待遇优厚,我为什么要回头接一个烂摊子?但是有个同事给他讲了一个充分的理由,就那几句话,让王东升不再犹豫,也成就了今天的京东方。
王东升是浙江人,虽然已在北京生活多年,但一张口依然会暴露他南方人身份。王东升认为自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北漂”,当初来到北京电子管厂,厂里的师傅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
劝王东升回到老东家的同事告诉他,在北京酒仙桥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散市以后会有一些卖不掉的菜倒在市场里。单位的困难员工,甚至还有退休工程师,就在那边捡白菜帮,把烂叶剥掉后回家煮了吃。
“我听了以后心里特别难受,我就决定回去,当然我心里也赌了一口气。为什么别人行,就我们厂不行,我们得奋起。”王东升下定了决心。
面对产品老、设备老、技术老、观念老的现实,王东升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他带领员工自筹资金进行股份改造。2000多员工,多的几千块钱,少的几百块,有的是准备结婚的,有的准备买家具的,还有的退休,大家凑了650万,说服银行把债务转成股份。
就这样,北京电子管厂,成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紧接着,空置的厂房出租、没有利润的设备变卖,员工关系放到市场……1993年4月,京东方正式开始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京东方就这样,在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的大潮中,一头扎进了资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的液晶显示产业。
尊敬源于实力
正式建立起股份制公司之后,王东升将目光投向了先进的液晶显示技术。但是在当时液晶面板技术被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所垄断,整个中国大陆面临着没有一块国产液晶面板的窘境。要想迅速攻克技术难关、摆脱被动依赖的处境,就必须主动对外进行合作。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总要看别人的脸色。
有一次,一家公司当着王东升的面,说了一些有关于国人的很无理的内容。王东升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当场把酒杯都捏碎了,血都出来了,必须要对方道歉,否则这生意不做了。
一次次的碰壁后,王东升意识到要创办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唯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老一辈工程师一直告诉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我忘不了去探望一位病危的老工程师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其实没有遗憾,他的工作任务完成了,唯一不舍的就是孩子,孩子还太小。”
很多人真不是为了钱,真是为了一种理想,一代又一代人的牺牲和奉献,才是京东方创业创新创未来的动力和源泉。
在京东方和王东升身上,有一种别样的英雄主义,他们以一己之躯承载着先辈衣钵孤勇向前,不畏时代变革大胆跨界创新。他们也在深夜直面自己内心的孤独、忧虑前路,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引领行业潮流,也在屏幕背后默默耕耘。
他曾说,京东方的使命就是要率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壁垒,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缺屏之痛”!“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世界领导者!”他要求所有京东方人,必须把“产业强国、企业报国”作为信念,肩负起如同他名字一样的“东升”使命。
从进入者、追赶者
挑战者、领先者
最终成为领导者
1994年,京东方成立了平板显示项目预研小组,跟踪研究TFT-LCD、PDP、FED等技术。
1997年,京东方成立了TFT-LCD实验室。
1998年,京东方确定了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
2002年,由于Hynix陷入巨额债务危机,宣布要出售旗下HYDIS的液晶显示业务。
2003年1月,京东方抓住机遇,以3.8亿美元收购HYDIS,并迅速消化吸收再创新。采取“海外收购、国内扎根”战略,在北京建设了中国大陆首条依靠自主技术的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2017年10月26日,作为中国首条柔性显示生产线,京东方成都第6代AMOLED生产线26日宣布量产,并向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十余家客户交付了首批柔性显示屏。这意味着中国打破韩国三星独家供给、成为全球第二个可批量生产柔性显示屏的国家。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王东升说:“多年来,我们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疼’就是‘缺芯少屏’。这么多年都有一个梦想,就是什么时候这些基础的东西,中国人自己也能自主地、可控地生产。为此我想了十年,干了十五年。”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柔性显示屏制造代表了全球半导体显示技术的最高水平。3000名工程师,10年储备,40000个技术难题攻破,终于将中国显示屏制造产业带向世界最先进行列。从“缺芯少屏”到“芯屏器和”,中国整整为之努力了20年。
京东方给人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比如我们每天都在看显示屏,却不知道它可能出自京东方。这样一组数字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每四台平板电脑,就有一块京东方生产的屏;全球每五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是京东方的屏;一块屏幕撬动了一个产业,靠的就是创新的技术与产品。
而京东方也正在向物联网时代“智慧端口”的多元化跨界转型。王东升认为要比别人更有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京东方要把这么多年投入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资源放到传感、物联网、健康医疗领域去。
“显示和传感领域我们要成为全球领导者,相关智慧产品和服务要成为全球的领先者,生命科技和智慧健康领域要成为全球的典范,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来支撑这么一个伟大企业的愿景。”
在高精尖的产业人人都是追赶者,就像跑步一样,前面没有人了,这个路往哪儿走呀?一方面要探索前面的路,一方面听到后面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这是一个很难的路,他只能劝自己:我们不去做,谁去做?最后还是自己先战胜自己吧!然后再说服别人,坚持走工业化的路,走更难的路。男人流血不流泪,哭也要一个人回家去哭。
曾有一本书,里面罗列了京东方当初在不断投入研发,但是不断亏损,局面难以扭转的时候很多人的批评。但王东升自己的内心从来没有放弃,他把这样的批评做了一个比喻:“液晶材料有一个特性,叫各向异性特性,就是说好的信息、好的光它能够接受进来,不好的光它可以放射出去。我们的耳朵也可以这样,把负面的消息当做警惕提醒自己的话,把一切负面的信息当成别人的善意,或者少听,不听,往前看,我们说战略定力。”
死也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死在口水中。
王东升坦言,焦虑依然伴随他的每一天,但他同时也很快乐。他早已经忘记自己的年龄过生日吃一个蛋糕可以,但不说年龄了,唯有梦想愈加清晰。
年过花甲的王东升,笑起来一如他30岁的模样,时间没有冷却他的热血,反而让他更加自信。
相关链接
更多内容请点击新华社对王东升校友的专题采访视频
近年来,京东方不断加强与我校的合作,王东升校友多次率团访问母校推进合作。2018年10月27日,曾勇校长在清水河校区会见了王东升校友。
王东升校友说,成电是京东方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校企产学研合作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2017年9月签约共建京东方-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创新研究院以来,双方合作迈入全新阶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京东方推进面向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事业战略转型,在显示和传感基础上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布局发展物联网和医工业务,希望今后与母校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及前沿技术研究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占据技术和产业前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新华社、玩酷实验室、新闻中心
编辑:文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