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访学哈佛一年,并获实习科研助理最高评定,这位学霸努力成就“最好的我”!
第一次看到施成的本科经历的时候,很多人会惊讶于他这几年的丰富多彩。从竞赛高手到科研达人,他几乎尝试了本科生所有的可能性。从电子科大到北京中科院到欧洲巴黎高师再到美国哈佛大学,他求学的足迹遍及了他心里想去的地方。他从成电出发,把世界当作方向,在不断尝试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电子科大的本科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在大一刚入校时就体现地非常明显。早晚自习课,被填满的课表……除了繁重的课业负担,施成还同时参加了三四项竞赛,“忙到吃饭、洗澡的时候都想着竞赛的事情”,然而这样的忙碌不仅没有吓退施成,更激发了他不断尝试、勇往直前的的雄心。
“利用好课堂”是施成“最好的学习方法”,“上课好好听讲很重要”,每节课施成总是坐在最前排中间的座位,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与老师互动交流,不容易打瞌睡,另一方面也“会慢慢被老师注意到”,就必须强迫自己不错过每一节课。
凭借进入大学前训练物理竞赛打下的扎实的数理基础,他在大一就获得了部分课程免修的资格,这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利用空闲时间旁听其他学院高年级的课程,学习到了大量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为他之后参与竞赛和科研作了铺垫。
大一下学期,施成利用几乎所有课余时间参加了多种感兴趣的比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辩论演讲……获得校级比赛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
各类竞赛与学业之间难免存在时间冲突,大部分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施成有个绝招,就是“睡觉时手机尽量不要带上床”,要在保证睡眠的同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其实在同一所大学里,同学们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时间的安排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施成说,“当你短时间内必须要做很多事,你一开始会觉得不可能,但只要努力去做,这些都是可以慢慢克服的。”他习惯把每一件事的deadline写出来,把每项工作可以分成哪几部分,在什么时间段完成都明确出来,然后逐项去完成。
大一下学期,在学校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励下,施成建立了104电子设计工作室。短短一个学期内,带领着20人拿下4个项目,其中 “编队的飞行器的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创业基金13万元的资助,也获得了校内很多教授的高度评价。
在创业过程中,施成发现了自己对尖端技术研究的极大兴趣。相比于对基本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他更希望自己能真正从事最尖端理论的研究,所以开始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科研上。
大二下学期,施成开始跟随计算机学院周涛教授从事传统统计物理方面的研究。之后,周涛教授把他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习统计物理、自旋玻璃等相关理论知识。
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之前完全未涉及过的领域,但他却在短短的两个月访学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的论文“Weighted community detection and data clustering using message passing”在SCI 检索的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Experiment上发表。
这项研究运用统计物理中spin glass的理论模型去解决计算机科学中的社团挖掘问题。在统计物理的系统里,不同的原子之间有相互作用,把这个相互作用类比到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运用统计物理的模型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施成对这段经历印象深刻,“如果你真的做科研,每一次项目都不会忘的”。施成说这是他第一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一篇论文,就连每一个图的细节,每一个上标、下标他都如数家珍。
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Florent Krzakala教授的注意,Florent Krzakala教授对施成在中国科学院做的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邀请他去法国做学术访问,想与他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当施成到了法国,Florent Krzakala教授才惊奇的发现这个课题的完成者竟然是一个本科生,此后他与施成展开了较长期的关于自旋玻璃和统计推断课题方面的合作。
在大三的分水岭,是继续创业还是投身科研?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国深造?施成迷茫了,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的他最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去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一年,他想看看自己在世界最高学府还能不能继续玩转科研。
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张潘教授的推荐下,施成在哈佛大学工程应用学院担任了科研助理的实习工作,从事通讯理论方面的研究。
在哈佛大学的一年,他在此领域完成了突破性的工作,他与哈佛大学Prof. Yue M. Lu 一起研究二值MIMO系统的一些理论极限。通常情况下,这是一个高纬非凸问题,无法找到精确答案,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找到理论极限。“当时也是在读一些理论物理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可以借用物理学家算亚稳态点的方式去完成计算”,施成说。
这个工作受邀在两个美国的顶级会议上做专题报告,获得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他也最终拿到了哈佛大学实习科研助理的最高评定“Excellent”。
通过访学,施成发现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浓厚兴趣和相应的能力,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从事科研的想法。他坦言,大学几年,自己的目标一直在变,最终觉得科研更适合自己。“科研要静下心来学很多东西,并且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选择。”
访学结束后,施成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他通过讲座等形式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访学经历,与他们交流欧美和国内不同的科研氛围,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同学尽快走上自己的学术道路。
“电子科大的本科生活让我没有遗憾,感谢学校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感谢格拉斯哥学院给我提供的国际化视野,让我尝试了所有可能性,也让我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接下来,我将出去深造,回来报效祖国。”施成说。
图片由本人提供
采访:学生记者团 王宏伟 谢欣桐 徐冰砚
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常子祎
◆ ◆ ◆ ◆ ◆
推荐阅读
◇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成果转化产值超2亿元,他见证了成电计算机学科的发展!| 爱国情 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