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百次主题班会,2800多天陪伴,所带班级从倒数第一到年级第一……这样的“雯姐”,爱了爱了!
“雯姐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迷茫的时候会找我谈心,有困难也会帮助我,我很信任她。”
“能成为雯姐的学生,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对雯姐想说的就是:雯姐!我!好!喜!欢!你!”
……
38个班级,1320名学生,上百次主题班会,2800多天的相伴相守,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胡雯在8年的工作中扎根班级,扎根学生,收获了累累的奇迹之果。
“做学生工作给了我巨大的成就感。”胡雯谈到带过的学生时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每帮助到有需要的学生,我都会感觉到无比的快乐,或许这就是身为一名辅导员的意义。”
不过,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接触的学生工作让她感受到辅导员这项工作的魅力。一颗小小的种子逐渐在胡雯心中生根发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者,去帮助更多人。
2012年,胡雯来到成电工作,担任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辅导员不同于播音员或主持人,你可以带领一个团队去奋斗、去努力、去成长。”胡雯说,“同时,团队和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所收获。这是其它工作所不能带给我的。”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从事辅导员这项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在支持着胡雯。“和学生在一起让我感觉到很快乐,我会感觉被别人所需要,而我确实也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在胡雯心里,她始终认为:只要用心“经营”,学生就没有带不好的。“那些一开始迷茫的同学,只要我们不放弃,想办法,绝大部分人在毕业时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这时帮助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家庭。”
胡雯印象最深的是她所带的第一届学生。2012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全国贫困定向生,他们被划在机电学院,其中所有学生都来自全国各个贫困地区。经过商讨,机电学院最终决定把他们分配在一个班级。
但是,由于学习基础较弱,这个班级的第一次考试在全年级排在了倒数第一。于是,胡雯与其他老师一起为这个班搭建了“励志体系教育”,为每位同学进行一对一指导,并做学业规划、心理辅导。同时,她还开设了“学霸大讲堂”,邀请高年级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学习经验。为了鼓励大家,胡雯又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鼓励大家“积跬步,行千里,永不言弃”。每天,胡雯和同学们一起上学、一起下课,陪同他们上早晚自习。
就这样,同学们拧成一股绳,刻苦努力,终于在毕业时,实现了蜕变:学业成绩年级第一,答辩全场最高分,被评为“陈邦清班”;全班30人,28人深造,2人考取选调生,保研名额占全专业指标的四分之一……
“理工科专业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普遍很强,但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偶尔会出现‘嘴巴跟不上脑子’的情况。在这方面,我希望我的专业可以给同学们一些帮助,也更希望在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感受科技之外的人文之美。”
胡雯认为,普通话语音表达之类的“口耳之学”需要更多实践与演练的机会。因此,她的课堂以互动教学为主要形式,寓言、故事、小品等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展播轮番上阵,与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时事热点匹配,课堂也就转变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平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胡雯像是一名教练式的引导者。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用热情给含蓄的同学“破胆”,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提升了参与度,同时更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应用、分享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希望同学们可以看到,辅导员不是只会做思政工作,其实也还可以教会大家一些技能。”胡雯认为,作为辅导员,适当地参与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平衡,既给予了她坚持自我终身学习的无尽动力,也带来了见证学生进步的巨大成就感。
“作为辅导员,我的初心就是培养出健康快乐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雯说,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是她作为辅导员的职责。
“我希望同学们怀揣家国情怀,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以一己之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让青春在为祖国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学生记者团 彭相龙 任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