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自科基金、11项专利、8篇SCI,这位“基因侦探”真帅!
成杰、国奖、唐奖集于一身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SCI论文8篇
申报1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
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了
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致力于利用基因编辑动物模型
进行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探究
他,就是来自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
博士研究生 杨业明
今天,小电就带大家认识这位
低调“探案”的“基因侦探”
01
新生&新院,年轻的无限可能
时间倒回2011年,本科毕业的杨业明站在了人生的分岔路口。生物技术专业出身的他,是进生物制药厂?还是到酿酒企业工作?虽然可供选择的方向很多,但是这些和“老本行”直接对口的出路都没有令他感到满意,反而是基础医学方向,给了年轻热血的杨业明更多的可能性。逐渐地,杨业明发现利用生物学的手段可以做很多医学方面的工作。在做毕设的时候,他选择了基础医学,进一步深入地感受到了医学领域的光明前景。从2011年的精准医疗计划,再到2030年的健康中国目标,国家已然把医疗事业和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医疗进入分子时代的今天,国家急需一大批研究人才投身到医学领域上,这让杨业明感到热血沸腾,“当时我就决定要跨考基础医学这一领域。”
当下定决心投身医学后,杨业明开始择校,一番机缘巧合之后,杨业明了解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和年轻的成电医学院。一个刚刚成立的医学院到底是什么样的?杨业明有些忐忑,然而,实地参观后,他这一顾虑就烟消云散了。
“它有自己的附属医院,而且配套设施、教学资源、人员设置上都十分完善,这个‘新学院’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最终,杨业明加入了成电医学院院长杨正林教授带队的人类疾病基因重点实验室,师从刚回国的朱献军教授,从此正式踏上了研究人类疾病基因的道路。▲杨业明参加“成杰”答辩
然而,作为“半个”外行,基础知识就像一堵城墙,阻止了他看清医学领域的本质。为了踏入基因侦探之门,杨业明恶补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暑假啃书,研一集中看文献。科研是一件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苦差事”,对于刚踏入科研领域又没有师兄师姐带的他来说,更是如此。谈起自己那段时间的学习经历,杨业明总结道:“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读文献,尤其是读好杂志的文献。”在读完八十多篇论文之后,杨业明在心里才逐渐地勾勒出人类疾病基因的“破案地图”。▲杨业明在实验室
触碰科研的暗礁,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一定会积累负面情绪,此时他就会选择暂时放下,“我这个时候会和朋友出去搓一顿,或者打篮球,玩到过瘾为止再回来继续做。” 杨业明相信,带着负面情绪与实验“相处”,实验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杨业明生活照
在“基因侦探”的这条道路上前行,他的导师朱献军教授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引路人和一位优秀的榜样。在刚入学时,导师带领他参观了实验设备设施,并给他定下一个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让他有了科研的信心。在后续的科研过程中,朱献军老师经常亲自上手演示,这让杨业明从对医学实验技术懵懵懂懂的状况下很快变成了内行人。疾病基因的研究需要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起初杨业明或多或少有点抗拒在晚上做周期冗长的实验,但当他了解到日常本就工作繁忙的朱老师,在每周天还要亲自在动物房整理和处理实验小鼠,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这对杨业明触动很大,心生敬佩的他同时也暗下了努力前行的决心。02
应用&探索,积极的“交流者”
五年研究生生涯的“淬炼”,杨业明业已成为高阶的基因“侦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谈起自己历经风雨取得成功的诀窍,杨业明认为可以概括为:“方向、交流和应用”。▲杨业明在顶刊Journal of Neurochemisty发表的封面文章
在医学领域中,从发现疾病到治疗的路途往往十分漫长,探索疾病基因的过程中,让杨业明感到最欣慰的莫过于自己的研究能够真正“有用处”。作为一名疾病“基因侦探”,不但阐明了基因的致病机理,还能让自己的研究为攻克疾病带来希望,这才是最令自己着迷的地方。▲杨业明生活照
谈起揭开土耳其家系遗传病之谜的“破案”经历,杨业明依然感到兴奋:在土耳其的一个村落中,有许多人得了这样一种病:这些患病的人没法站立,只能像猴子一样四足爬行。“刚开始这些病人遭受了很大的歧视,人们认为这是一种近亲结婚导致的返祖现象。经过精密测序、科学筛查后确定了疾病背后的罪魁祸首:ATP8A2基因突变!在后续的工作中,杨业明通过构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和多种实验阐明了致病机理,解释了这一罕见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也发表到了业内顶级期刊上。 “一种治疗方法,需要从小鼠、到猴子、经过多期的临床试验,最终才能应用于救人。但不管怎样,我们踏出了第一步,这就是希望,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杨业明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了期待。▲杨业明在校园中
在他看来,科研是一个探究真理和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过程,要尽量选择能够填补领域空白的方向,盲目跟风随大流的科研很难出成果。他所在的人类疾病基因实验室主要从事眼科的疾病研究,而眼部疾病就有很多未知的“空白”需要填补,这种从空白中挖掘“宝藏”的科研思路,对杨业明很有启发。▲杨业明和导师朱献军教授
对于杨业明来说,做好“交流者”这个角色,是科研路上的一大助力。“很多人不太愿意和导师交流,我认为这非常不利于科研。导师是块金矿,挖到多少金子,学到多少本领,都是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
▲杨业明参加学术会议
当然,做科研光自己闭门造车是不够的,还要打开视野,多出去与外界的同行交流,吸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不参加一些国际上的会议,不了解别人都在做什么,视野就很难打开。只顾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时做的东西已经过时了。”03
学习&生活,
充满热情的人生才有乐趣
科研外的杨业明还是生活乐天派:爱运动,爱分享,爱狗狗,爱旅行。“科研是场持久战,平衡的生活让人有更加充足的动力前进。”作为一名党员,杨业明乐于分享、善于奉献,在科研和课业外他还担任了研究生论坛的主讲人,为更多人传递医学上的知识。▲杨业明参加医学院研究生论坛
钟南山院士是他生活和科研的“爱豆”, 耄耋之年的钟老仍坚持每天运动的精神加深了杨业明对科研和运动的认知,热爱运动的他涉足游泳、网球、篮球、潜水等多项运动。▲运动场上的杨业明
另外,杨业明还是一名背包客,“除了疫情期间情况特殊以外,平时不管再忙,每年我都会出去旅行两次。一般去玩都是自己背包、住民宿。”正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对杨业明来说,越是偏远的地方就越感兴趣。旅行让他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杨业明生活照
对于自己未来的愿景,杨业明说:希望能留在成电,继续在疾病基因的研究上前进。他希望自己未来能够进一步填补当下基因研究在表观遗传上的空白,同时尽可能地偏向应用和治疗开展研究。编辑:新闻中心 卿晗、微视野工作室 伊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