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6项!他凭什么拿下IEEE工业应用学会最高学生奖励?
前不久,2021年IEEE工业应用学会(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 Society)旗舰会议Electrical Safety Workshop(IEEE ESW)举行,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生唐啸天在导师张真源副研究员指导下,凭借在电力系统电弧事故分析预防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Novel Pre-Diagnosis Strategies for Medium-Low Voltage Arc Flash”荣获"IEEE IAS Electrical Safety Prevention Through Design Student Engineering Initiative"(电气安全设计奖)。该奖项为IEEE工业应用学会的最高等级学生奖励,电子科技大学为该奖项的唯一单位,唐啸天为第一获奖人并获IAS学生科研资助奖励。
据了解,本次IEEE ESW从全球150余份候选成果中最终评选出"IEEE IAS Electrical Safety Prevention Through Design Student Engineering Initiative"奖励6项,唐啸天中国大陆地区首次独立完成并获奖的研究生。
那么,他的成果具体是什么?它能在电网安全领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啸天的科研世界与日常生活来寻找答案。
科研总是一个不断重复再缓缓前进的过程,也总会经历各种困境和挫折,所以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唐啸天认为,心理强大是必备的素质。在踏上科研这条道路之前,唐啸天曾经在工地工作了两年多,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成长。本科毕业以后,由于考研失利和生活压力,他选择了先就业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工作的同时自行备考考研。唐啸天的工作是在工地上做配电网的工作,工作强度较大。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及大功率电气设备的高比例渗透与高密度互联,随之所带来的电气安全隐患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避免电弧事故风险是当前国际电力安全治理的主要方向之一。
唐啸天(中)参加国际会议
什么是电弧?唐啸天告诉我们,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流通过某些绝缘介质(例如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在生活中,电弧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当我们闭合电闸开关,或是拔插头的时候,会见到的电火花就是电弧。但同时,电弧的本质是极端条件下的系统短路故障,在放电的同时伴随着强烈而集中的热能形式对外输出,极易引发火灾及弧光闪爆事故,对人体及设备造成严重灼伤,严重威胁电工安全。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电弧事故引起的致残伤害达到3600起,其中,由于电弧事故引起的热危害直接造成的严重烧伤高达每年2000起。
为了避免实际运维场景下电弧事故的风险,实现对电弧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唐啸天在“Novel Pre-Diagnosis Strategies for Medium-Low Voltage Arc Flash”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新颖的电弧故障的定位方法。利用磁传感器阵列去测量电弧产生前的微小电流所形成的磁场,通过分析磁场的大小规律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以便于在电弧产生之前迅速地断开开关,达到预防电弧事故的目的。
2020年9月,唐啸天刚刚从硕士转为博士,在新生报到的时候,他接受了校学生记者团关于“我的大学我的梦”的采访。当时他说:“在成电读完硕士以后,由于这边的研究方向更适合我,于是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的研究的方向是电力系统,它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非常强大的推动力。在读博期间,我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好好做科研,希望能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应用起来,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