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遇成电 | 让工科生搞艺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今天出版的《中国科学报》第6版刊登了题为《让工科生搞艺术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文章,深入报道了我校开展美育工作、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举措和成效,全文如下:
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与位于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相隔数百公里;从专业领域上看,这两所高校更是完全没有交集。
今年9月28日,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届科技艺术节活动——“超验植入—技术理性、数字密码与经验本能”联合教学与创作成果展在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众创空间实验艺术馆开幕。
然而,不久前,来自这两所高校的几十位年轻学子,竟然在成都和重庆两地联手搞了两场创作成果展。这两场名为“超验植入—技术理性、数字密码与经验本能”的联合教学与创作成果展上的所有展品,均是由32位电子科大学生与22位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历时三个多月独立创作完成的。他们将技术与艺术相融合,进行了跨学科、多媒介的艺术创作,让前来看展的观众赞叹连连。作为典型的理工类院校,电子科大为什么要参与这样的艺术展呢?
#01制造一些挑战
电子科大的32名学生全部来自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iArt)。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今年仅是其开办的第三年。但在新专业的背后,却凝结着电子科大几十年对学生美育工作的探索。
2020年7月3日,电子科技大学与四川美术学院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如今,这一项目已持续两年,其间还开展了与四川美术学院的联合培养,这也就有了上文提到的教学创作成果展。“让工科生搞艺术其实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回忆起那段经历,iArt项目首席教授彭岷笑称,因为科学和艺术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这一点在合作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学艺术的学生讲究作品的创意漂亮,而理工科学生讲究作品的稳定和功能的实现,这就导致合作开始时,两校学生经常会“吵架”。然而,正是在彼此的摩擦中,他们逐渐走近对方,科技与艺术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
“在美育教育中,我们需要给学生们制造一些挑战。在克服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己‘教育’好自己。” 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刘惠说。#02提供一个空间
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除了设置挑战外,还可以给他们一个空间、一个舞台。
记得有一次在路过美育教室时,刘惠忽然听到教室中传来了一阵悦耳的钢琴声。“美育教室是我们专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场所,里面有很多专用乐器,但当时是课余时间,教室应该是关闭的状态。”刘惠循声进入教室,发现一名学生正在专心地弹钢琴。“对不起,老师,我实在是太想弹钢琴了,所以才悄悄溜进来!”看着学生神情紧张地解释和道歉,刘惠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很难过。“学生要弹钢琴,这是多好的一件事,但我们却因为要用钢琴教学,就把门锁起来。”她问学生是不是特别希望学校为他们提供钢琴,学生点头,说之前学了那么久的钢琴,现在课程紧张,真的想通过弹琴放松一下。一个念头闪过刘惠的脑海:“我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今年4月30日,电子科大“学党史·奏红曲·演经典”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也拉开了“美遇成电 文艺校园”钢琴校园建设计划的序幕,校友曲建明先生向学校捐赠了12台钢琴。
于是,刘惠便开始联系热心校友为学校捐赠钢琴。“校友情·校园琴”钢琴校园计划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热情支持。今年5月,学生们发现学校科研楼、图书馆、咖啡厅、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都陆续摆放了崭新的钢琴。“无需预约,免费使用。我们计划两年内完成100台公共钢琴的购置,还请专业设计师为钢琴量身设计了漂亮时尚的琴厅、琴房。”刘惠说。她表示,很多人觉得美育教育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但很多时候,学校需要做的只是把空间和舞台放心地交给学生,让学生陶醉其中。“就像你只是简单地放上几台钢琴,但学生就会通过它,在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时,给整个校园带来艺术的氛围。”#03给予一份信任
说到电子科大的美育教育,有一门曲种不能不提,那就是川剧。
作为成都地区的地方曲种,川剧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2017年开始,电子科大先后建立了川剧基地、川剧研究中心并挂牌川剧名家工作室,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川剧素质课程,成立5个川剧类社团……然而,在国内地方曲种普遍式微的背景下,“00后”大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古老的传统戏剧?今年6月24日,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校园川剧文化艺术节开幕,同学们在进行川剧快闪。
“作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育工作就是要让学生在校园中能随时真切地体验美,在体验中自我提升。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空间和条件,让这一切自然发生。”刘惠说。
图片:新闻中心、艺术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 卿晗推荐阅读
◇学党史 办实事 | 用心用情,为离退休教职工健康幸福不断“加分”
◇聚是四三二,散是满天星!三年攀登,山顶重逢!◇清水河!清水河!◇这次,是电子科大昆虫、蘑菇图鉴!◇5103,请确认!◇超燃!军训汇报表演视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