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哥哥的成绩单,不止直博清华!
01
规划之内与规划之外
“我喜欢做一些或长或短的规划,并努力去实现它。”谈到大学的学习节奏时,倪志彬对“规划”二字情有独钟,他说:“这会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框架感和结构感”。
早在大一的时候,他就对自己未来四年绘制了较为详细的“蓝图”——大一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大二缩小涉猎范围,攻坚克难,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大三在摘取硕果的同时争取深造机会;大四提前进入自己未来的科研生活。回顾大学三年的时光,倪志彬正按照自己的蓝图稳步前进。
不仅如此,“规划”还是倪志彬学习研究中的一套“方法论”。“在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习惯,那就是关注一个学科或者问题的研究历史和发展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目标,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研究更具有方向性。”
然而,谁能想到,成绩优异、竞赛出色的他,曾经也是一个害怕“事多”、不愿规划的人。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朋辈分享活动上,倪志彬认识了沈馨悦学姐——“一个既能兼顾学业竞赛,又能发展自己文学爱好的学姐”。听完学姐的分享,倪志彬感慨于她充满节奏感的大学生活,同时,他也从学姐的分享里找了自己的动力。
不过,倪志彬也调侃道:“长久而科学的规划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生充满了变数。”
大二专业分流时他选择了互联网安全专业,但是大量而枯燥的数学课程,以及他对数学的抗拒情绪,让他一度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是否正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次讲座中,讲授《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的聂旭云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结构化的讲解,突然让倪志彬对这个学科有了清晰的思路。“那一刻我感觉我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在这之后,他逐渐接受并喜欢上这个专业独特的思维模式,开始认真钻研,每一门专业课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人生充满了变故和意外,但是这些意外会给你带来新的篇章。”
02
好奇于心,勇于试错
“因为相同的环境和教育模式,我们也许会有相同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学会寻找自己的方向。”所以,在“优秀模板”般的规划之外,倪志彬仍然保持着对学习和生活的一份好奇与探索。
初入大学时,面对这个崭新、多元的平台,他不放过每一个尝试新事物的机会。于他而言,每一份学生工作都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好奇。因为希望在心理健康方面帮助自己的同学,他经过学院的层层筛选收获了“人生第一个职务”——班级心理委员;因为希望帮助到校内其他师生,他加入了学生会和软件学院心理辅导站成长吧;因为想让自己的经验惠及更多人,大二他成为了2019级互联网+二班的导生。03
探索于行,重视过程
在拓展生活广度的同时,倪志彬还执着于探索知识的深度。课堂上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他都会在课下与老师、同学交流,直到完全明白它的原理和逻辑。
在罗绪成老师的《网络安全攻防技术》课程中,他常常对知识的产生原理疑惑。“为什么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呢?”下课后,他就向罗老师请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直到完全掌握。
带着这份不懈探索的动力,倪志彬在多项竞赛中收获了优异的成绩。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和国家级铜奖、网络技术挑战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大学期间,他收获了十余项竞赛奖项,两项软件著作权和四项专利在申,一篇IEEE DSN会议论文在投。
当然,比赛过程中倪志彬也遇到过困难。他参加的第一个专业竞赛是大二上学期时的计算机设计大赛,所做的项目属于大数据分析项目。由于前期需求分析错误,后期系统开发时他发现一些内容根本无法实现。
好在面对困难,他有一份乐观的心态。“每次竞赛都不可能完全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肯定会遇到难题,但是只要大方向没有错误,百分之八九十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是大方向的错误也没关系,推翻重来就好了。”在这份乐观平和心态的支持下,他们及时调整项目内容,改正之前出现的错误,最终斩获国赛三等奖。在倪志彬眼中,学习不止是为了一个漂亮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掌握一项知识技能。竞赛同样如此,不同于对竞赛结果的追求,他更关注的是在项目中自身能力的提升。于他而言,比赛的结果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只要自己认真准备,在比赛过程中有所收获,即使没有获奖这份经历也是有价值的。毕竟,“积累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结果倒是没那么重要。”
且攀云倪观山海,志存高远为栋梁
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林伊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