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闯”会“创”能“干”,他在深圳高研院勇做“拓荒牛”!

矢志奋斗的 电子科技大学 2022-03-18

从2020年夏天开始,高晶就一直在深圳和成都两地奔波。我们见到他时,他刚刚结束了在成都的工作,准备返回深圳。“有老师想要进一步了解高等研究院的政策,正好回来给他们做一对一的讲解。”他解释说。

2021年度校级荣誉·成电管理服务标兵获得者高晶是学校人力资源部的一名“老兵”,现在负责的是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的人事人才工作。一年多来,他以“拓荒牛”的干劲,助力高等研究院从无到有构建起了一套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围绕重点研究领域聚集人才,建立了一支由48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组成,专兼职结合200余人的科研队伍,有力支撑了高等研究院的快速发展。

回首这一年多在深圳的工作经历,高晶说:“2020年10月,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勉励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学校党委书记王亚非向高研院全体干部传达总书记讲话时鼓励大家‘大胆做、大胆试,蹚出一条路来’。这些鼓励给了我在深圳开展人事人才工作巨大的勇气和力量,也是在深圳我一直坚守的精神堡垒。”


01
“闯”的精神:
做高等研究院的一名“创业者”
时间回溯到2019年12月18日,电子科技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而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是市校合作的重要内容。

高等研究院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2020年5月底,部门领导找到高晶,考虑到他在人才、人事、薪酬、社保、办公室等多个岗位的经验,希望他到高等研究院负责人事人才工作的筹建。

回忆起当时的心情,高晶坦言既忐忑又兴奋。忐忑是因为自己虽然做人事人才工作10年,在多个岗位锻炼,也在教育部人事司借调工作过,但高等研究院当时还是一张“白纸”,在深圳建设高等研究院是学校的战略布局,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而想到高等研究院未来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领导的信任鼓励,自己能够参与其中发挥些作用,他又有些“闯一闯”的兴奋。没有过多的犹豫,接到任务的第三天,他便出发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5月26日。”他回忆说。

当时的高等研究院,来自校内的2位中层领导和7位各部门骨干成为了首批 “创业者”。“我们刚去的时候,所有人只有一间临时办公室和简单的桌椅,真的是白手起家。环境虽很简单,但大家都齐心协力,知道肩上扛着一份使命,这让我想起了很多从一间屋子开始的创业故事。”高晶笑着说。

筹建初期,在领导的带领下高晶系统调研了在深圳办学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人事人才工作,包括中科院先进院、哈工大(深圳)、清华研究院、北大研究生院、南科大等,拜访了深圳市人事人才主管部门。他感受到了深圳各家单位在人事管理模式上的探索创新所焕发出来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发现别人的管理模式各有优势和特色,但没法照搬,如何探索出一条与高等研究院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这里,我们就应该敢闯敢干!”有了这样的信念,他一方面从最基本的做起,主动拜访市、区相关部门,了解当地人事人才政策,和当地兄弟院校和主管部门同事交朋友,另一方面也通过资料对华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体系进行学习。在调研学习过程中,高晶对“四不像”管理模式印象深刻,既是科研机构又兼具大学管理元素,既是事业单位又有企业管理理念,“四不像也是四都像,就是要最大结合不同类型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优点,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服务于我们的快速发展,这也是深圳之所以是深圳的魅力所在。”高晶说。


02
“创”的劲头:
探索构建人事人才工作新机制

高等研究院在建设初期,就有着清晰的定位,那就是打造在电子信息领域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高等研究院。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量的人才。作为师资储备人才,高晶等人发现博士后是一个突破口。为了快速能招收博士后且能享受到深圳博士后补贴,高晶和学校博管办同事多次拜访深圳市人社局相关领导,主动汇报请示,将原本要半年的程序在一个多月就走完。

2020年9月初深圳市批准了高等研究院依托本部招收的申请,开始了博士后的招收工作,12月学校作为4所高校之一在“深圳市博士后工作25周年”纪念大会上与深圳市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协议,进一步加深了和深圳市博士后招收培养的合作。目前,高等研究院已经招收了十余名高水平博士后,其中招收的首位博士后就获得了第69批博后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全校共6名)。如何将学校的平台优势和深圳的地域、政策优势结合,快速建立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高晶在筹建初期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高等研究院校内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的身份,他因势利导,提出教师全职派驻深圳工作及引进人才落地的方案,得到了学校支持,解决了老师全职在深圳工作身份上的顾虑。他和学校人事财务等多个部门协同推动了人员经费保障模式创新,为高等研究院的人才落地提供了“粮草”保障。这些制度保障实现了校地优势资源的整合,为老师们通过高等研究院的平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铺平了道路。

“目前通过校内各学院全职派驻和全球引进,我们已形成了一支包括48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在内的高水平全职人才队伍。尤其是2021年从海内外成建制引进了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团队、多位IEEE Fellow和国家级人才,正是有前期制度的支撑才能顺利落地。”高晶高兴地说。而在高等研究院的人事资源管理体制上,高晶在充分吸取学校和深圳科研机构人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引入了企业的管理机制,从机构岗位设置、招聘与配置、劳动关系管理、宽带薪酬和福利保障体系、考核激励等5大模块着手,制定11项人事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一套既符合事业单位要求,又兼具激励性和灵活性的人事管理体系,保障了高等研究院前期的稳定快速发展。“要形成一整套既有深圳活力又有成电特色的人事人才管理体制,达到‘聚集人才、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才享其业’的氛围,这条探索之路才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思考实践。”


03
“干”的作风:
不怕苦、能吃苦,把每件事做实做好
高晶属牛,在他的身上,有着牛的干劲与韧劲。他踏实、认真,总是力争把每一件事都做实做好。比如对于学校有意向到深圳工作的老师,或者已经到深圳全职工作的老师,他都会给他们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讲解高等研究院的政策,回答每位老师的问题。“每位老师的情况不一样,所关心的问题也不一样,待遇、社保公积金、子女入学、住房这些都涉及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所以做人事人才工作很多必须要‘一对一’地给他们讲解,解除他们的顾虑,才能让他们能够踏踏实实地在深圳干事创业。”高晶说而在深圳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高晶认为大家更有一种奋勇争先的劲头,不断向前奔跑。筹建工作千头万绪,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饭。大家的宿舍都在办公室旁边,“方便随时加班,创业团队的小伙伴都是互相鼓劲,齐心协力。”“前段时间为了赶一个报送材料,领导和大家一起从晚上9点加班到了早上5点,第二天一早大家照常上班。”他回忆说。深圳高等研究院首批“创业者”,左二为高晶

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干劲和作风,在2021年深圳市人才政策作大幅度调整时,他们才抓住了一个好的契机,为高等研究院今后的人才引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初,了解到深圳市的人才政策将做大幅改革,将遴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鹏城孔雀”特聘岗位自主评聘单位,在人才评定方面给予自主评聘单位充分的自主权和经费保障。在学校和高研院领导的支持下,高晶和同事们积极争取,主动上门多次汇报,最终取得了深圳市相关部门的认可,成为了被纳入深圳“自主评聘”的17家单位之一,也是成立时间最短的单位。

今后,高等研究院自主进行人才认定后就能得到深圳市相应人才政策的支持,为后续学校在深圳引进人才获得了充分自主权和资金支持。“获得自主评聘权对学校依托高等研究院全球引才意义深远,我们刚成立就能得到这个宝贵的机会,主要得益于学校强大的实力,和学校及深圳市对高等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和期盼。”

2021年10月,乘着被纳入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自主评聘单位的东风,高等研究院组织了一次线上招聘宣讲,400多人加入了引才微信群,110多名海内外学者在线参加了宣讲。“我们之前也做过几次线上宣讲,被纳入深圳人才自主评聘单位后,这次的关注度明显得到了提升,效果远超预期,甚至有多位海外顶尖高校的教授和IEEE Fellow参加宣讲表示有意全职加盟。”高等研究院也因为在人才工作中的突出成绩,2021年11月深圳人才日期间获得了龙华区第二届“突出贡献人才奖”团队奖。

如今的高等研究院,正在成为优秀人才汇聚之地,欣欣向荣地快速向前发展。高晶认为,这是由于深圳市和学校的战略合作为高等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高起点的平台。而他,能作为高等研究院创业团队中众多“拓荒牛”中的一份子,在其中“竭尽所能做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便是最大的幸运。

文字:新闻中心 何乔、学生记者团 杨敏 邓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新闻中心 卿晗

推荐

◇独家视频 | 醉美成电,暖暖的“杏”福!

全国一等奖+1!成电学子棒棒哒!

◇三十载薪火相传,2021年成电班级“最强天团”花落谁家?

◇创业科研两不误,他在成电开启追梦之旅!

◇全国一等奖!成电学子又双叒叕获奖了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