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邹涛:大学通识课,教出“新花样”!
近日,川观新闻、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邹涛教授,看看她如何将一门核心通识课程教出“新花样”。
人物名片
获得荣誉包括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电子科技大学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等;主讲的核心通识课程“外国经典文学著作选读”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校级核心通识示范课程。该课程配套的在线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课程。邹 涛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人物故事
近日,在国家级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上,邹涛发布了课程“外国文学经典选读与现实观照”第15次开课的学习内容。在电子科技大学,邹涛是首批录制慕课的教师。慕课“外国文学经典选读与现实观照”的原型,就是她在学校里教授的一门核心通识课“外国经典文学著作选读”,通过品鉴外国文学作品关照现实生活,启迪人生。截至目前,该课程的在线播放量已突破50万次。通过无形的互联网,邹涛从校园的方寸之地走向网络的大千世界,在“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实现了“桃李满天下”的梦想。她常常在想,如果孔子生活在当今时代,他该有多少弟子,收获多少点赞呀!
老师是一个可以最大化发挥自己光热、照亮更多人的崇高职业。当下,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需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
立志为师
邹涛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的一个偏僻村庄里,她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曾是当地的一位民办教师。“那时候,我们当地农村有文化的人少,很缺老师。”所以,从邹涛有记忆开始,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去给学生们上课,“他在村里的小学校教过绝大部分的课程,后来到了乡镇初中主要教数学、物理、化学,常常回到家也在备课、调整教案。”邹涛说,虽然父亲在家说话不多,但在她幼年记忆的昏黄灯光下,她真切感受到了一位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同时也看到了当地人对老师的尊重。“我们走在路上遇到我爸的学生时,他们都会恭恭敬敬地过来跟我们打招呼,有的学生成家后也会专程到家里来,向我爸讨教子女教育的问题。”
创新为师
到了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开始建设一批核心通识课,并面向全校的老师招揽课程负责人,想要做出进一步尝试的邹涛便申请了“外国经典文学著作选读”这门课程的建设。
然而,在电子科技大学这样一个理工科学生相对较多的高校,如何让理工科专业的同学们对外国文学类的课程感兴趣?首先,邹涛意识到必须拉近外国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才能真正地让外国文学走进现实生活中。于是,在课程开设之初,邹涛就决定要把外国文学和当下现实紧密连接。譬如,在一系列“扶不起”事件引发国内普遍的道德焦虑时,她觉得自己一定要发挥老师的伦理引导功能,为改善不良风气做点什么。她在一本国外教材中找到《堪萨斯》这个讲危机时刻的伦理选择及后果的短篇小说,通过该小说让学生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见义不为事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她还及时将自己的这个教学实践写成论文《认知研究与伦理批评合力下的外国文学教学》(2017),以进一步激发更多同行共同行动。
终生为师
为了扩大课程的辐射范围,2016年,邹涛尝试将这门课程录制成慕课。“第一次尝试是在暑假期间,就我和赵敏、廖雪玲两名研究生一起,我们反复了十来遍。”虽然课程内容熟悉,但每次要持续讲近一个小时,包含了近万字的文稿,在没有提词器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不出错。邹涛记得,“每次要反复多遍,每录一次都是满头大汗。”后来,在学校信息中心老师的帮助下,这门慕课终于录制成功,并以“外国文学经典选读与现实观照”为课程名,放到了中国大学MOOC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
来源:川观新闻、四川日报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江致远
推荐阅读
全国特等奖,电子科大+5!
亲爱的电子科大,生日快乐!
现场直击!电子科大建校67周年活动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