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画廊丨界现VI·拓扑之维——冯斌谈“界现”小组

19画廊 19画廊 2019-04-15

        2018年11月23日16时,“界现”小组第六次展览“界现VI·拓扑之维”于重庆19画廊正式开幕。参加本次展览的三位艺术家为“界现”小组成员:梁伟员、张洋、郑忠和。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冯斌是三位艺术家读大学时的老师,具备多年的国画教学、国画创作经验,亦对国画转型、媒介转换、艺术生态变迁等问题有着独特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我们诚邀他回忆三位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并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些建议。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冯斌


                                           

                                                 口述:冯斌

                                                                                                采访、整理:王雪

 

 

坚守与策略


        三个人都是我们学校国画系的学生,我自己最大一个感慨就是他们很坚持。他们2008年毕业,到现在整整十年,特别是我们搞纯艺术的人,能这样长期坚持下来的很少,他们几个很努力。毕业以后他们面对着生存问题,他们的个人问题,包括经济问题。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他们能坚持这样做,我真的打内心来说是很感动,尤其是在我们国画系出现这样的人。画传统国画类型的艺术家中可能也有那么坚持的人,而且说不定还做得更好。但是他们三个在国画领域中是一种“异端”的情况,在国画内部来说算是跨得很远的,而且大的土壤和环境也并不见得很容易接纳这样一个情况。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他们还能这样坚持十年,我觉得这种坚持精神本身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并且应该给予鼓励,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当时他们在学校的时候我还是系主任,所以我很为他们感到骄傲,特别我们国画系有这样一些人,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还可以咬着牙不屈不挠地去奋争,为自己的艺术,为自己的初心和理想,我觉得是值得肯定的。


《界线》

梁伟员

 60x80cm  /  布面丙烯  /  2018年 

                             

       他们这几年的作品我看得比较多一点,最近两年他们聚在一起做的展览以及他们的情况也都给我做了一些介绍,所以我这有另外一个感受,就是他们坚始至终。话分两头说吧,坚守本真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一直跟他们说还要看到一些策略性的问题。比如说一些艺术潮流的变化,文化层面思想的一些变化,要有一个更大的视野来关注。坚持本身可以,但是还要有效,你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有自信。自信心从哪来,从外界的、客观上的反应而来的。毫不忌讳地说,比如能卖掉我的画,是别人拿了真金白银来肯定我的想法,肯定我的能力。这不只是解决了经济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没有自信心的问题。 

 

《顶梁柱》

梁伟员

80x80cm  /  布面丙烯   /  2018年


       从以前的作品能够看出,他们的创作带有一种与国画历史背景相关的固执,这种固执体现为强烈坚持自己的认知。这就是要分两面说的,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有时候和实际的情况(有距离)。因为我们现在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是在网络的状况里生存,在这种生存里面如果没有一个坐标系、参照系来看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式的话,有效性就会丧失。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使水墨这种传统资源成为当代文化运行中有效的成分或元素。可能国画无形中有很多定式性的思维,比如“我就是传统的”或“我就是水墨的”,等等。总之那个圈,多少无形的(条条框框),包括对我们来说也有。这种影响有好的一面,一定程度上也在有效性方面影响了他们。所以我是很希望跟他们多(交流),希望他们能更好地走出发展的关键性的几步。客观上包括从媒体到专业圈,到市场的反应,这些都需要有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以后,才会对他们健康成长和继续坚持下去有一个最正面的回馈和推动。

             

《观山水系列-2》

张洋

 50x180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否定与跨越


       我觉得他们可贵的是有“自我警醒”这种概念。看了他们现在的作品以后,我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的突破,这种突破首先是否定了以前的自己。如果人要进步或者要再跨越出去的话,首先得从否定自己开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所以他们在这方面再次来印证了他们能继续做下去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因为他们有这种勇气和这样一个能力来否定自己,至于说找到的路到底是不是马上就能展开、能完全走下去,都还留待以后的表现来看。但是不管怎么说,通过这次展览,我们能看到他们三个从一种全新的自我否定状态重新进行探索,而且从三个人的整体来说,画面效果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了。他们以前是一定要把(心里想的)这些东西画出来,但是画面效果怎么样他们顾忌的比较少。比如郑忠和的画一度颜色不是很好,张洋的画面效果稍显简单,梁伟员的作品中设计工艺的成分多了一些。这也是我们反复聊过几次的一个话题,这一次展出的作品在这方面已经有所体现了。我感觉得到他们这种进步是很明显的,这种眼界的拓展也是一个很好很明显的转变。


《观山水系列-4》

张洋

50x180 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另外就是思维方式,不能固定在这上面,因为我们是从国画里出来的,很容易陷进固有的思维状态里面去。可能你在水墨领域或国画领域已经很“异端”了,但是你放到一个更大的范围上来看,够不够呢,而且另外一方面有没有效呢?或者说这是别人已经做过的,还是完全独立创新的东西呢?你这几个坐标系肯定得找得到,现在资讯那么发达,全世界的资源状况都看得到。而且对今天你们“年轻一代”来说,语言不像我们老一代那样是一个问题,你们获得的资讯和成绩是不一样的。所以还要看到这样一个全局以后来调整自己,这种调整不是说迎合或者投机。我觉得分战术和战略两个层面,你要看的到这个问题,清醒以后你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判断,而不是说“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我只管做我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就可以一鸣惊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如今的时代是紧密相扣在一起的,所以你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不管是网络也好坐标系也好,你才能找到这样一个可能性。至于说有效性的话,还得做另外一种分析。


《交织---雨中相遇》

郑忠和

  直径60cm  /  布面综合材料  /  2018



画面与内容


       回到最基本最技术的层面上,不管你画什么,你的画面要好看。这种好看不是我们说的美不美那种概念,而是说视觉上阅读时的接受性,要使人在第一眼画面扑面而来的时候视觉上就能接受下来。特别是现在的读图时代,从打开手机的屏幕到打开电视的屏幕,信息量大到这种情况下的时候,你怎么来(营造)一个画面。因为绘画作品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处理内容,这时候你怎么才能很有效地吸引住眼球,到最后这也就成了展示的效果,或者说能不能吸引别人过来看你的作品(的点)。画面效果有哪些因素,我们把它分解下来看大概就是黑白灰关系、色彩,然后是构成、形式感,大概就是这些因素,这就是最技术层面上的。然后再看另外一个问题:“怎么画”。这些是我们应该解决好的问题,但是作为阅读者来说,他最早接受的不是这些信息,而是这个画面“怎么样”,“怎么样”几乎就决定了他会不会继续阅读你的观念。比如说我们看张洋这次的作品,其实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我也给学生做了那么多展览,也看过那么多作品,如果你这个问题都没解决好,那下一步几乎就没的说了。谁去关注你的观念啊,你要说什么话说什么内容影响谁呢,等于就没基础没可能了。所以,站在最绘画的本位主义角度来说,我还是很强调这些东西的,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在这方面(有所进步)。我这次就很高兴看到他们三个每个人都在做一些改变。


《交织--丝连》 

 郑忠和

60cm×150cm×2  /  布面综合材料丙烯   /  2015年



      有效性里还得坚持一点,就是你自己到底要说什么东西。要说给别人看,你是通过你的画,画出来以后说给别人听。我们刚才讨论的就是怎么画了以后的那种有效性,另外还有一种最后回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就是说的内容是什么,这才是最后打动人的终极点所在。不是因为你是水墨你就特别,是你说的话的内容本身有意思你才能打动别人,所以“作品要诉说的内容很重要”也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以前说是主题也好,思想也好,题材也罢,这些东西你一定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点。而且包括他们几个,其实坚持里面有苦难深重的深刻性一样的东西。现在做作品肯定也需要思想,但是思想要变很有趣,故事要讲得很有意思,才会更容易被人接受。你最后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的想法是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不能说(作品)隐藏的很多想法要靠嘴来说。我们现在(访谈)可以拿嘴来说,或者我们之间讨论的时候可以这样说,但最后是靠放在墙上的画面去说服观众。



《苍白的雨1》

郑忠和

  100×80cm  /  布面综合材料  /  2016年


       反过来说,从这几个点倒回来,应该就找得到这种有效性。刚才第一个我说的是画面的有效性,比如说画面效果,倒过来说就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基点,我的画稿开始的时候想的就是这些问题。想法是不是有趣的,是不是有一定深度。深度肯定是挖掘得越深越好,但是又要有通过画面来解决的可能性。有些问题可能通过哲学可以解决,通过文学可以解决,通过电影可以解决,但是通过画面能不能解决,所以这些特点你还得找得到。最后,从思想的言说方面来说,一定要找到你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一目了然,简单化,尽量轻松一点,特别是对现在来说,要有趣一些。说话老是绷着脸的人和嬉笑怒骂之间就能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的人,哪一个人的话被接受的可能性更高?从这些点出发来考虑问题,或者以这几个方面为参照,再来看一下美术史上每个时段成功的案例。有的时候,艺术的发展是由技术进步促成的,比如说照相术发明以后写实主义的消解,整个大厦都几乎倾倒了,然后印象派就应运而生了。或者说观念方面,当杜尚把马桶放进美术馆,当波伊斯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时候,你可以从社会方方面面来看到很多东西。每一次艺术潮流变化或是两方面同时并进的,或者至少要占其中一块,或是技术层面上的,或是观念层面上的。如果我们在某一方面能有所跨越,有所超越的话,已是有所成就了。这种超越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超越,而且是对前辈的超越或者是对美术史的超越,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应该才是最好的报答。

 

                                                                                 (访谈由口述整理,经受访者审阅)









界现Ⅵ · 拓扑之维


策展人

尹丹 王雪


参展艺术家

梁伟员 张洋 郑忠和


展览时间

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


展览地点

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瑞天路148号重庆天地


主办方
19画廊

合作媒体
当代美术家 雅昌艺术网

支持
锦基金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或关注19画廊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瑞天路148号重庆天地 F栋 19画廊

邮箱: g a l l e r y 1 9 @ q q .c o m

周一至周天,10 时—22 时

电话:17782284456



19画廊成立于2009年,旨在坚持高品质的助推中国当代艺术。目前位于渝中区化龙桥,重庆天地商圈,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画廊集展览、学术、收藏及艺术体验传播于一体,着力于发现、挖掘、培育、助推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并与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合

作,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19画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