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年轻人深夜“充电”成常态,悄声崛起的知识电台治愈的不止是焦虑

2017-06-11 财经网


导读

借着音频App与知识付费的东风,没落的电台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崛起,摒弃了知心大姐的深夜鸡汤,和落寞女演员式的伤春悲秋,“个性化的知识咀嚼”正俘获着大波新生代听众的心。


本期全媒派(qq_qmp)带你解锁知识电台二三事,看看那“深夜里令人着迷的声音”如何成为年轻人孤独成长的闲静一隅。


“听”经济时代,知识电台成宠儿

平台井喷、八方入局


荔枝FM、蜻蜓FM、喜马拉雅等音频App以及各大音乐软件,如今都已成为电台节目的栖息地。继音乐、新闻、 情感、交通等主题电台后,知识类电台渐渐成长为电台市场的生力军。


《围炉夜话》、《科学史评话》、《知了读书》、《学校欠你的西方文化课》……搜索音频软件中的人文社科类电台,各种或文艺或新奇的知识类节目会让你眼花缭乱。以网易云为例,部分头部电台的订阅听众已超过10万,单期节目收听数量可达到30万次以上。


网易云知识类电台


《围炉夜话》最高播放量达30万+


当知识消费的浪潮蔓延到电台领域,已入局的内容提供方包括:一是专业的IP内容商,如主打精品付费的课程性节目《好好说话》,以及文学作品版权方的音频转录即有声书;二是团队化运作,名人影响力为主导的媒体人,如蒙曼、罗永浩、梁宏达、郎咸平等;三是UGC形式的自媒体主播,凭借优质内容打响个人品牌并聚集大批粉丝,如心理开花、加州101、大内密谈、PAGE SEVEN胡先笙等。


电台发烧友小芮是北京一位大四学生,她回忆自己“入坑”经历时表示“一年前刚开始听电台的时候感觉就像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而后每每发掘出一个意趣相投的电台时,都如获至宝。


持续的用户增长反映出音频市场的无限前景。今年3月,权威数据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发布了《2016-2017中国移动电台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电台整体用户规模达2.26亿,至2019年中国移动电台用户规模预计将超过3亿。



自2011年主打清新电台路线的蜻蜓FM面世以来,2012年喜马拉雅成立,2013年荔枝、多听、考拉等多家音频FM相继成立, 2014、15年整个音频行业迎来了澎湃的资本盛筵,经过近两年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市场格局初步显现。目前,各大平台火拼的重头便是知识类音频节目引领下的用户付费运动。


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认为,音频内容折射出整个内容生态的缩影,当下人们对优质内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核心有三点:干货足、人格化、娱乐化,因此,提供自身所在领域深度内容的“知识网红”将会大行其道。


撩人音色唤醒你的耳朵

收割听众的三重痛点


音频节目应用场景多且具有伴随性,知识电台又是怎样契合用户需求的呢?


解放双眼,偷得浮生片刻闲


英国出版商协会会长Stephen Lotinga曾表达过“屏幕时代”的忧虑:“普遍而言,人们过多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因而对屏幕深感疲倦,人们的确是时候认真思考如何多屏幕共处的问题了。”


年轻群体长期处于紧绷的工作环境中,从睁眼到闭眼都是屏幕,在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在伴随性上有先天优势的电台节目则就成为一剂帮助人们解放双眼、缓解压力、夜间促眠的良方,能够平衡白天工作的油腻感,平复白领小青年的深夜焦虑,起到“洗耳朵”,平心境的神奇疗效。  



对于声控党而言,电台节目就更加治愈了。清澈、优柔、浑厚、有磁性……“回到家收听喜欢的主播电台,是一种美的享受,能让自己放下一天的疲惫。”Damon也是知识电台的忠实听众之一,但是在他看来,知识电台的休闲意义排在首位。“我不是跟着知识走而是跟着主播走,顺便学点知识。”听电台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放松的方式。


睡前充电:速食阅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除此之外,电台节目的另一大优势便是碎片化的形式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可控的节目时长,多样的精华内容将原本需要花大量时间研读的书本知识进行高效压缩,且伴随性的音频知识相比厚重的书籍而言接受起来更轻松,对于时时刻刻希望扩充知识面,提升自我的上进一族, 不失为一个快速上道的好方法。


喜马拉雅FM


蜻蜓FM


此外,作为音频节目的重要形式之一的有声书市场正在觉醒,海外有声出版行业正逐渐步入成熟期,有声书的收听数已被列入国民人均年阅读量统计,2015年全球有声书市场价值就已经超过28亿美元,音频节目助力下的有声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电台“人格化”:孤独而有趣的价值认同

无论是专业IP内容商、团队运作的自媒体还是UGC的自媒体主播,我们渐渐发现,知识电台节目的个人印记都越来越浓了,知识的重要性退为其次,主播从“幕后” 到台前,反而成为了最大的IP。


传统电台时代主播并非内容生产者,只是承担播音员的角色,而如今,个性化的知识咀嚼实为主播个人知识经验的兜售,是知识的二次贩卖。而这种强烈的个人色彩恰恰吸引了价值观兴趣相似的一波听众,且聚集形成社群。



谈及最喜欢电台主播的何种气质时,听众小芮认为“最喜欢的是电台主播的认知格局,人家见过你没见过的风景,想过你没想过的事情,说白了还是阅历和价值观。”她坦言,起初在发现非常喜欢的电台的时候是极其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她希望电台里的小世界能有小众、安稳并且高端的感觉,“那是一种很粗暴的优越感,但是我私藏的幸福。”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个人时间被极大压缩,“充电”很悖论地变成一件耗费体力的事情。


知识电台的兴起或许正印证了这种现象——人们在追求更加有效的时间利用方式。


事情既然不能一件一件的做,那就几件一起做吧,“伴随性”治愈的,或许只是现代人在“没时间”与“自我提升”之间摇摆不定的焦虑感。



本文转载自全媒派 ID:qq_qm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