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被骗十亿!是美的集团太单纯?还是理财这行水太深...

2017-06-30 十七酱 财经网


谁说容易上当的只有大爷大妈,上市公司美的集团就不小心买了个假理财,而且涉事金额竟有十亿元之多……



6月29日中午,美的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确认下属公司在累计规模高达10亿元的理财投资中遭遇诈骗,并预计出现损失。


美的集团针对遭遇假理财事件的声明


 “美的”,为啥是你上当了?


根据美的集团的声明,距离其陷入假理财事件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然而在这段时间里,这一信息却一直未被公告,好面子的美的究竟发生了什么?


论演技,只服这位假行长


根据网易「清流」工作室获得的《民事诉状》,美的集团于2016年3月由“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财通和渤海信托,购买了7亿元的理财产品,钱款流向了3家借款公司。


可放款后2个多月,美的方面却发现:无论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最核心的项目《承诺函》是伪造的,就连负责盖章的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银行行长和负责接待的“客户经理”陈某都是冒牌的。


本次假理财事件中又一次惊现“萝卜章”行为


与上述7亿元理财资金遭遇“骗局”几乎同一时间,美的集团另有3亿元理财资金也遭遇了相似的情况,涉案银行为“重庆银行贵阳分行”。


在商谈理财项目时,美的集团员工曾被接待人员带到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办公大楼的行长办公室,整个过程并无异样,这一假行长和假客户经理在面对美的员工的各类提问时未曾表现出一丝破绽。(具体画面敬请脑补……)


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的办公大楼


据悉,在正式放款以前,美的集团内部对这一笔涉及7亿元的理财计划进行了内部论证和审批。尽管有人曾对业务中作出“本笔投资的主债权相当于没有担保措施,我们唯一的保障在于农行出具的承诺函,该风险请予以特别注意”的提示,但至少两名决策者均以“美的集团此前曾有过多次类似操作”为由,认为“风险相对可控”。


最终,美的方面顺利放款,累计十亿元不知所踪……


上市公司竟扎堆买理财


不骗不知道,一骗吓一跳,虽然本次美的陷入了假理财的骗局,但这一事件也牵出了美的集团的投资版图。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美的已经悄然成为规模较大的专业金融与投资业务机构。截至2016年年底,美的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超100亿元,同时还有银行同业业务92亿元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不仅美的如此,据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其实自2012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认购金额都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曾逐年增长趋势 图片来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


据《证券日报》,截至昨日,上半年沪深两市共有742家上市公司购买4663款理财产品,合计金额高达4420.55亿元。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豪掷10亿以上购买理财。


为啥上当的是“美的”?


上市公司如此热衷买理财,原因无非在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获取额外的投资收益。但买理财的上市公司千百家,为啥偏偏被骗的是美的?


据悉,本案中的假行长用以接待美的方的办公室是由农行成都武侯支行一位在编的副行长“借”给他们用的,总共借过三次,但在美的之前接待的另外两家金融机构都没上当。


 

总的来说,美的上当的原因在于负责改起理财项目的美的员工对老同学的过分相信以及美的自身的风控漏洞。


案件细节显示:本次项目的牵线人为美的集团金融中心安徽分部负责人李某的大学同学聂某,从李某处了解到了美的的理财需求之后,聂某等人便设局为美的定制了一个“十分符合要求的”理财骗局,随即便是一场请君入瓮的戏码。


与此同时,该项目的领导的专业水准也被质疑:在听了下属李某几句拍胸脯式的保证之后,便跨越了本应有的审核程序,对项目真实性表示盲目相信,批示同意。而这也引来了市场对其风控水平的强烈质疑。


除此之外,一家城商行相关人士也表示,发生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即本项目的负责人在交易中有受贿行为。目前这一猜想尚未得到证实。


截至目前,美的该项目的经办人已被开除,陈某、王某、唐某3个合同诈骗案嫌疑人均已被逮捕,农行出借办公室的那位副行长则已被取保候审。而资金流向的三个实际用资方,有多人在逃。


 理财陷阱如何规避?


近期以来,被曝光的理财骗局比比皆是,其中不仅有美的这类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也包括本分谋生的小老百姓。


理财骗局花样百出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日,中国证券报还披露了一场极度相似的理财骗局,而具体细节竟然是“银行骗银行……


2015年,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通过通道方东吴证券购买了10亿元建行咸宁分行的理财产品。可当理财产品快要到期时,兴业银行兴高采烈向建行咸宁分行发函要求兑付,可建行咸宁分行却一脸无辜说:并没有签署这种协议,合约是肖俊(建行咸宁分行潜山支行行长)签署的,是他个人行为,建行咸宁分行完全不知情!

  

兴业银行此时此刻也是一脸无辜,没想到理财产品、合同、公章统统是假的……自己竟然被自家的银行兄弟摆了一道。



今年4月份,民生银行的萝卜章事件也曾引起理财关注者的一阵恐慌,(详情回顾文章:月薪5-8千群体理财意识最强 工薪阶层怎么科学理财?80后美女行长一手策划了萝卜章、飞单等事件,涉案金额近30亿元,受害者均为民生银行的高级会员。


在以上事例中,陷入理财骗局的都是所谓的“有钱人”,但实际上,普通百姓身边也处处存在着理财的陷阱。


本月17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董事长梅世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16年我国银行个人类理财产品为老百姓实现收益4600亿。但实现营收的同时,银行理财“飞单”现象屡屡被报道。


除此之外,其他理财渠道也频爆丑闻。去年5月,40名投资者起诉深油所一案开庭审理,控诉遭其会员单位诱骗投资,亏损金额从几万元起,数百位投资者“血本无归”……


如何避免买到假理财


面对鱼龙混杂的理财市场,普通百姓又该如何鉴别呢?


注意一:银行理财中的真假美猴王


需要注意的是,在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并不都是银行自己发行的,也有帮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售卖的。


银行自家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的投资合同上,是有银行公章的。如果是代销的理财产品,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银行要在代销产品宣传资料首页显著位置应当标明合作机构名称,并配备文字说明。


注意二:在权威网站上查询理财产品真假


银行理财产品都可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真假,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登记编码,并可以用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n)查询到产品信息。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查看在售、存续的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信息并进行产品对比,也可输入完整精确的产品登记编码或产品名称查询私人银行专属、机构专属和银行同业专属理财产品。


注意三:是否有“双录”,是否在专区销售


在银行网点销售的理财产品,无论是银行自己发行还是代销的,都必须在专门区域进行,还要进行“双录”。


此外,银行应该在网点设立专门区域进行自有理财及代销产品销售,所有自有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必须在专区销售。所以,在销售专区以外的区域售卖的理财产品,千万不要轻信。


注意四:风险等级是否与自己偏好匹配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每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都要有相应的风险等级,并与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具体来说,理财产品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个等级,虽然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采用了不同的符号,但一般数字越高的就代表风险越大。


此外,如果购买的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这类产品挂钩股指、股票、汇率、黄金等高风险标的,收益率是一个区间,要参考的资产的表现而定,如果运气不好,收益为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网易清流工作室,财经女记者部落,环球老虎财经,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网,第一财经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