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半年没了3万亿,银行也“哭穷”,你的钱都去哪了?

2017-08-30 十七酱 财经网

山水轮流转,银行也“哭穷”……


不久前,央行公布:过去半年,个人活期存款和现金合计大幅减少3万多亿元人民币。


3万亿就这么“不见”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不是中国人变穷,而是他们不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


那么,这些钱都去哪了?



 钱从银行跑了,马云却笑了


“中国人爱存钱”,这曾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事实。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2015年发布的《世界概况》,卡塔尔、科威特和中国大陆在收入储蓄排行榜上位居前三甲。


美国某理财网站的调查发现,超过62%的美国人的储蓄账户存款不足一千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没有储蓄账户。



对比来看,中国人在银行存款这一方面显然力压一众国家。


但是,这种现象或许不会永远持续,因为最爱存钱的中国人居然也变了。


钱都去哪了?


一部分转变成了定期存款!


与活期存款和现金减少的现象相反,老百姓们定期存款的热情却是有增无减。


根据央行的数据,减少的活期和现金部分为了定期存款。近半年来,中国的个人定期及其他存款数据增加了1.22万亿元。



但总的来看,还是有近两万亿的资金“逃离”出了银行系统。


没有疑问,剩余的一大部分的钱流向了货币基金组织。


在银行不断“抱怨”个人活期存款和现金减少的同时,今年1月至7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规模从12.83万亿元增长到了14.5万亿元,增长数额近1.7万元。


其中,货币基金首当其冲。根据2016年底全球各类基金规模排名,中国货币基金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近4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


马云笑了,余额宝基金规模直逼中国银行


作为互联网货币基金的代表,天弘余额宝二季度末规模超1.4万亿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这个规模甚至超过了招商银行2016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总额,就要直逼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



中国基金报分析称,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余额宝在2017年9月底的规模有望超过中国银行2016年全年的个人平均存款余额。


从最爱存钱的中国人,到世界最大的货币基金,这种转变最有力的推手无疑是无现金思维的普及。


例如,腾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知名调研机构益普索近期共同发布的《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显示:84%的受访人“不带钱出门,也能很淡定”,原因在于“没带就没带,反正有手机”,实际原因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已非常发达。



不久前,微信和支付宝再一次在移动支付领域交战,双方各自推出“无现金日”和“无现金城市周”,以吸引更多用户。



虽然此次行动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并遭到央行约谈,但不可否认的是,无现金模式的影响力已经十分巨大。


在这种前提下,人们的闲散资金当然就储存在了货币基金之中。


 银行怎么办?


以上情况是否对银行造成了威胁呢?


实际上,我们的货币基金大部分又流向了银行,只不过通过货币基金这一“中介”,银行的盈利大大受损。


货币基金组织把人们的资金集中起来,购买了银行发行的高门槛的定期存单,转区利润的差价,这就是大部分货币基金的商业逻辑。


例如,从余额宝资金流向来看,2017年一季度约64%的资金流向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



不过,商业银行对居民支付的活期存款利率仅在0.35%左右,但支付给货币基金组织的利率远不如此,这势必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


当前,货币基金加速扩张,蚕食银行零售存款,已经引起了商业银行的警觉。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就直接表示,“个别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功能异化,以公募基金之名,行银行功能之实。”这一表态可以看做是传统银行向货币基金组织的公然开炮,火药味十足。


近期,余额宝限额的新闻也是闹得沸沸扬扬。三个月来,余额宝的限额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从100万的高位变成了25万再变成了10万元,虽然阿里巴巴方面否认是央行干预,但还是不免引来人们关于银行方面施压的猜想。


然而,余额宝们的发展当真对传统银行百害而无一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



实际上,货币基金的发展意外推动了传统银行的变革和发展,甚至培养了国人的理财思维。


在货币基金大规模发展出现之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可以用“龟速”二字来形容。


但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出现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在短短两年时间之内,银行就放开了一年期以上的定存上限。这样的改革进度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所以,货币基金的繁荣虽然给传统银行带来了阵痛,却也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银行的创新与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各种各样货币基金的出现,中国的老百姓不自觉地对各种理财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基金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中国正在经历着一次大规模的储蓄搬家,而这种现象对于银行来说的确有利有弊。


那么,你的钱又放在了哪里呢?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华尔街见闻,南方财富网,小白读财经,p2p头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