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线招聘平台乱象丛生,为何会有这么多“坑”?

2017-09-06 乔麦 财经网


前段时间,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深陷传销后溺亡一事被曝光后,牵出诸多求职大学生被骗至传销组织后不幸身亡的案件。这些案件的具体细节各有不同,但均将矛头指向网络招聘平台。


一时间,Boss直聘被推上风口浪尖,随之引发关注的还有一系列互联网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拉勾网等大型招聘网站也被指骗局丛生。本应为就业市场提供便利的平台,却暗含吃人陷阱,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1


乱象

李文星以生命为代价揭示出互联网招聘平台乱象的冰山一角。在这些平台上发布一条招聘信息十分容易,这给别有用心的人可趁之机。


一项调查显示:高达51.24%的网络求职受访者表示自己或熟人有过在招聘平台受骗的经历。具体而言,利用平台进行的不法行为至少有三类。


➤ 传销陷阱


传销分子通过冒名或虚构招聘单位发布招聘信息,待求职者上钩后将其诱骗至传销窝点,进而通过控制人身自由、威胁恐吓等方式获取钱财,类似“套路”一次次上演。



这种骗局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最终上班地点与招聘信息不符,对方会以出差、异地项目等为理由将求职者诱骗至较为偏僻的地点。


网络诈骗


除以招聘为名发展传销队伍外,还有人通过虚假招聘骗取培训费用。


这种信息一般以兼职形式挂在招聘平台上,中介先要两三百元办所谓的“兼职信息卡”,才给介绍工作。


                    

有时,“公司”还会要求应聘者缴纳培训费用。今年8月,求职者小平面试的公司让他交2万元的培训费用,参加长达8个月的岗前培训,如果没有钱,可以由公司出面帮忙贷款;该公司还承诺培训结束后给他介绍工作,月薪能达到8000元。


在南京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企业招聘的黄女士提醒:“先让交钱的,基本都是坑,画大饼的也不要去,大饼一般意味着大坑。”


 涉黄涉赌


去年6月,在多个招聘网站上,还可以看到许多营业执照未经验证的公司,发布了大量所谓高薪、低门槛的职位信息。其中,如“夜总会招聘”“私人秘书”“澳门赌场招人”之类的“招聘”网帖,更是涉黄涉赌。


而早在去年年初,网信办就会同工信等部门依法关闭了兼职人才114网、招聘网、颍上招聘网、快点招聘网、586兼职网、夜场招聘网等16家严重违规失信招聘网站。


其中部分平台传播存在色情低俗信息等问题。


 信息泄露


有一些应聘者的信息被招聘平台的内部员工私自出售。


公开报道显示,在几个人力资源专员集结的微信群中,常有人发布售卖简历的广告,通常是打包形式出售几百份简历,叫价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今年6月,知名求职人才网站智联招聘的两名内部人员和购买信息人一同在北京朝阳法院受审,他们被控销售15.5万余条个人简历,网聘公司每份简历对外的市场报价是50元,但这两名内部人员对外的兜售价格仅为2元一份。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如果被类似传销的非法组织获得,后果就非常严重。


 企业宣传


”挂羊头卖狗肉“是一些企业的惯用伎俩,除不法分子会钻网上招聘的空子外,还有其他可能性。


有求职者在招聘网站上找工作时发现,和自己专业对口、薪资待遇优越的工作不少,然而电话询问后,不是被告知已经结束招聘,就是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话面试”就被告知应聘失败。


对此,一位从事网络推广的专业人士透露,造成这种现象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企业确实招聘人员已满,而所交推广费未到期,而另一种则是企业根本不需要招聘。


通常,这类企业的招聘信息十分靠前,提供的岗位竞争力也最强,打开网站页面第一眼就会看到,采用这种宣传方式,费用低、时间长,效果也不错,是现在不少企业的宣传方式。


总之,在线招聘平台的种种乱象为应聘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轻则浪费求职者的时间、精力,重则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


症结

网络招聘平台是发布招聘信息的把关人,招聘骗局多发,凸显了招聘平台审核把关不严的问题。一些招聘平台为让KPI(关键绩效指标)数据漂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低了审核门槛。


2016年,中国在线招聘市场规模为54.7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139.9%。预计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增至63.7亿元。


独立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表示,用户数量是招聘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企业主和用户,自然有放松审核的倾向,这是招聘平台虚假信息频现的根源。


就58同城而言,其在蓝领招聘市场具有优势,但也正因如此,平台上更多定位于中低端岗位,且目标用户群人数相对高端白领用户更高,使用频率也更高。这也就导致了平台会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事实上,在诸多漏洞的背后,相当一部分互联网招聘平台即便引入了包括移动客户端在内的新技术,但其整体运营思维和信息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互联网1.0时代。即企业发布信息求职者搜索,或者求职者发布信息企业搜索,并未搭建起有效的双方互动平台。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招聘网站尚无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这给监管带来了困难。


一些小网站发现虚假信息后可以直接查封,但大型网站的问题处理起来尤为复杂。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虽然规定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义务,但对义务的范畴界定,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


广告主管机关是工商部门,招聘涉及劳动部门,招聘过程中有违法犯罪行为又涉及公安部门。这种涉及多个部门的权责关系使监管难度加大,部门间合作机制的不健全使问题日趋严重。


此外,在执法力度问题上,往往也是发现一家公司造假,却没有相应的处理结果。形成举报了,未必抓;抓了,未必取缔;取缔了,未必不会再生;在网上挂出来了,未必有人问津,有人问津了,未必能把企业怎么样;个别企业还可以跨省经营恶劣循环生态链。


此外,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在线招聘平台骗局滋生的助力因素。


就业形势严峻下的大学生,多数求职心切。漫长的求职过程让很多大学生不再相信自己,甚至开始怀疑:“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求职心切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最终随随便便地就进了一家公司,只为先养活自己。


李文星在收到上班通知后,并没有认真核实公司的具体信息,最终造成了悲剧发生。

3


措施

互联网招聘平台的问题已致严重后果,数位年轻人因此失去生命。尽管问题一直存在,引起重视不过数月。


8月19日,人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聘信 48 27817 48 13553 0 0 3393 0 0:00:08 0:00:03 0:00:05 3393息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对招聘活动特别是互联网招聘活动的监管。


但不得不说的是,就以往经验和现有情况来看,要想真正遏止在线招聘骗局的发生,仅靠一个《通知》是远远不够的。


《通知》只能看做是加力监管网络平台招聘的又一个利好、一个环节,但要想真正遏止在线平台虚假招聘或招聘骗局,有关方面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比如增加网络招聘平台违规成本,加大经济、法制等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用巨大的违规成本促进网络平台监管的内生动力。


再比如,强化和合理分工人社、公安、网监等部门在虚假网络招聘中的职责分工,聚合监督之力。


营造良好的招聘环境也需要从高校毕业后的求职季、求职人群中给予合理有方的职业生涯指导。同时,教会应届生如何识别公司资质,如何树立就业择业安全意识以及在误入非法类公司后的自保。


只有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有效整治互联网招聘平台乱象,避免下一个”李文星“悲剧发生。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经济观察报、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新华社、新京报、澎湃新闻、光明网、中国网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