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决战大闸蟹!大浪淘沙,顺丰、阿里、京东等巨头迎来生鲜市场的最高端战役!

2017-10-28 十七酱 财经网

对于电商巨头来说,又一个决定命运的时刻来了!选择吃谁家的大闸蟹,或许将直接影响顺丰、阿里、京东在生鲜市场中的地位……


与其他生鲜有所不同,大闸蟹每年的产量十分有限,对保鲜的要求也非常之高。因此,今年秋天互联网上这场大闸蟹狂欢实际上是对各生鲜电商和物流平台的一次重要检验。


小小一只螃蟹,竟能看到生鲜电商的未来格局!?而这场巨头间的战役,到底又会鹿死谁手?



新任网红“大闸蟹”,谁是最大赢家?


大闸蟹属于河蟹的一种,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因为长江水系阳澄湖一代的优良水质与气候条件,所以阳澄湖大闸蟹就有了蟹中之冠的美名。


大闸蟹究竟有多火?一组数据告诉你答案。


有调查称,2016年,大闸蟹产业规模达到600多亿元。预测表示,今年的大闸蟹产业总规模将达778亿,阳澄湖已经成为了各路商家的必争之地。


伴随着惊人的数字,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的新纪录也在这个大闸蟹收获季接连诞生:


9月21日上午10:00点,距离阳澄湖开湖还有两天,在某电商的预售活动中,居然在1分钟内卖出14万只大闸蟹。


9月23日,距离阳澄湖的开湖仪式刚刚过去两个小时,苏州木渎镇的消费者池女士就通过网购,收到了全国第一单阳澄湖大闸蟹。


根据电商物流的配送范围,在当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市县乡(镇),阳澄湖大闸蟹几乎均可送达。


在今年的阳澄湖开湖现场上,物流商已经蠢蠢欲动(图片来源网络)


实际上,今年大闸蟹市场的盛况不仅体现了消费者越来越高的物质需求,更表明了各大电商和物流平台对于生鲜市场的争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开局者顺丰:“塘主”地位正在被瓦解


在最近十年里,顺丰可以说是阳澄湖大闸蟹领域当之无愧的“塘主”。


2008年,顺丰就开始涉足大闸蟹物流。彼时,生鲜电商也尚未崛起,因此远离原产地的消费者们要想品尝正宗的大闸蟹,大多只能在酒店消费,或者通过购买蟹券,到大闸蟹专营店领取。


一时间,阳澄湖大闸蟹的物流运输几乎被顺丰一家所承包。



2016年的数据显示:当年阳澄湖大闸蟹共发出约1000万单,顺丰占约800万单,其余物流公司加起来仅为200万单。


一方面,顺丰帮助上游商家将大闸蟹运送出去,另一方面借由物流配送,顺丰也为其旗下的生鲜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争取到了不少货源。


然而好景不长,在电商巨头们逐渐垄断优质货源的同时,大闸蟹的运输也逐渐被分流。


据了解,虽然其他物流平台如中通、韵达、申通等的业务范围都涉及生鲜服务,但由于大闸蟹的保险需求超乎寻常,因此目前除了顺丰以外,只有EMS、京东物流,和专注于生鲜运输的安鲜达具备大闸蟹物流的实力。


这三家企业仍然对顺丰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实际上,顺丰在大闸蟹物流中统治地位被瓦解早就有迹可循。


虽然去年顺丰占据了阳澄湖高达80%的大闸蟹运输份额,但是这一数字在前几年一度逼近90%,因此纵向来看,顺丰的大闸蟹物流业绩呈现的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阿里:试图霸占全产业链的入局者


在新入局者中,最为财大气粗的非阿里莫属。坐拥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在此方面的布局显然是全方位的。


首先在物流方面,今年8月,天猫曾向安鲜达所在的易果集团投资3亿美元,据悉这笔投资的用途即为安鲜达的物流设施建设和扩张。


果不其然,在当前这场围绕大闸蟹的商战中,安鲜达起到了不错的反哺作用。


据了解,安鲜达除了建立公用仓储资源外,还在自有配送网络基础上,借助EMS的业务范围,共同服务大闸蟹物流。


在前段时间,天猫方面每天有将近七十架“大闸蟹专机”飞往各地。其中江浙沪等地陆路可达的由安鲜达配送体系陆路配送,EMS负责安鲜达未覆盖区域,最快6小时可达。


除此之外,天猫方面最大的亮点还体现在对上游供应链的涉足和几轮声势浩大的营销。


据天猫生鲜负责人朱霞介绍,天猫今年早早就锁定了阳澄湖的大部分湖面,与数十家蟹商签订了合作。其中全国最大的淡水水域承包企业三家村蟹业,甚至把5万亩阳澄湖水域中的3.8万亩都“承包”给了天猫消费者。


业内分析认为,天猫的这次行为实则是在试水“半自营”的模式,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参与到产业链当中掌控更多资源。


在货源和物流的加持下,天猫的营销似乎也做了几家之最。


例如邀请明星谢霆锋下湖捞蟹、推出了“抢空阳澄湖”的预售活动和大闸蟹贩卖机等等。



如此全方位的布局,天猫在此方面的野心可见一斑。


不过金主买不买账就是另一回事了。有消费者表示,天猫生鲜的大闸蟹价格忽高忽低,常常出现刚刚购买完就降价的情况,根本摸不清套路。



另外,在服务方面,天猫也受到了消费者不少的质疑和诟病。有消费者表示:天猫超市客服和大闸蟹商家客服相互甩锅,无法按时退货。



但总的来说,天猫在大闸蟹上的发力体现了其对于生鲜市场布局的决心,而从网站的销售量上看,天猫的高投入显然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京东:被“挤出”阳澄湖后继续捞蟹


想要争抢大闸蟹电商市场的企业显然不止天猫一家,京东同样野心勃勃。但对比于阿里系来说,京东除了可以称道的自家物流体系以外,在货源和营销方面明显有些实力不足。


其中,京东在物流方面最大的亮点在于阳澄湖畔的大闸蟹协同仓,据悉,该仓库里面设有入库区、生产区、抽检区,以及冷链中转区等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专用空调恒定温度,最大程度确保了大闸蟹的鲜活度。


与顺丰不同的是,京东有自己的电商平台,配送服务对象也定位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商家。而平台的统筹能力则成为京东切入大闸蟹市场的利器。



不久前,京东联合阳澄湖、洪泽湖、太湖、大纵湖等11个大闸蟹产区的政府及协会成立京东生鲜大闸蟹产业联盟。


作为江苏宿迁人,10月11日,刘强东还在社交媒体上为泗洪大闸蟹打起了广告。



实际上,京东把大闸蟹战场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一方面反映了大闸蟹电商市场在阳澄湖的饱和状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本身在争夺优质市场上的实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生鲜市场——大佬才敢玩的游戏


从曾经的顺丰一家独大、用物流连接大闸蟹和消费者,到如今和阿里、京东共同展开三国杀,小小的一只大闸蟹背后竟是几家商业巨头的一场恶战,而战争的最终目标无疑瞄向了愈加火热的生鲜市场。


大浪淘沙,生鲜电商的魔幻三年


生鲜电商曾被视为电商零售的最后一片蓝海,而生鲜作为电商中门槛最高、要求最高的品类,在几年的喧嚣过后,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洗牌阶段。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2012-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40亿元猛增至950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上述研报直言,生鲜电商是巨头们必争之地。



2014年前后,生鲜电商创业公司集中爆发。IT桔子数据统计,2014年,约35家初创公司涌入生鲜电商市场。数量是前一年的两倍,前三年的七倍。


资本也随之踏破门槛,亚马逊2000万美元入股美味七七,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易果,顺丰上线生鲜电商顺丰优选。


生鲜半成品电商青年菜君的联合创始人任牧表示,2014年投资人普遍看好生鲜电商,积极鼓励其加速投入。


然而不到两年,资本态度骤变。多数曾红极一时的生鲜电商明星项目,都在2016年失去了续命资本,倒闭、裁员、砍业务、被收购等消息屡见不鲜:美味七七倒闭、沱沱工社放弃扩张深耕有机市场,一米鲜被收购,多点Dmall核心高管全部撤离、裁员过半……


2016年,包括小型垂直品牌在内的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而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的头部效应开始出现,从QuestMobile数据来看,2017年7月生鲜电商月度活跃用户规模TOP5 APP, 大部分实现了100%以上的同比增长,其中包括了多点、 每日优鲜、 京东到家 、本来生活、 盒马。

这一统计体现了生鲜电商APP用户向头部应用集中的趋势,同时也加剧了头部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的态势。


冷链物流走的有多远,这个市场就有多大


据了解,目前存货的电商生鲜小平台更倾向于关注一些价低的日常生鲜,而大闸蟹等高价生鲜的争夺战则将是几家生鲜巨头之间的抢夺。其背后的原因直接指向了生鲜的易损和运输储存难的特点。


多点创始人刘江峰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生鲜电商难啃的原因在于,平台做了99%的努力,但就差1%的功夫,都会引发用户差评。”


这意味着,冷链物流某种意义上就是生鲜市场的生命力所在,但毫无疑问,冷链物流背后是巨大的资本投入。


有业内专家表示,如果说生鲜上半场的竞争是以垂直电商的混战为主,表现形式为运营端的打折促销和跑马圈地,那么在生鲜下半场,生鲜供应链及冷链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竞争的核心看点。


例如目前生鲜电商行业中最被看好的易果生鲜,其最大的卖店就是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冷库。


从仓储端到用户端,易果生鲜的整个网络都消耗了较大的资本。2017年8月,易果生鲜获得阿里3亿美元的D轮融资,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其连续进行的 C 和 C+ 轮融资金额已超过 5 亿美元,并使其成为生鲜领域史上最大一笔融资。


再来看京东,目前京东在全国建立了11个生鲜冷库,覆盖深冷、冷冻、冷藏和控温四个温层,实现了零下30度至零上30度的全温层覆盖,以满足不同品类的个性化存储需求。京东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300多个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享受京东自营生鲜配送,其中超过220个城市实现了当日达和次日达,京东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平台,而这背后也指向了巨大的资本投入。

  

不过有分析认为,巨头们不惜巨资投入生鲜行业的背后,恰恰是产业规模化和集中化进一步提升的前夜。


当用户规模和复购率到达一定的程度,边际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边际利润也会进一步提升,最终集中度最高的巨头们将分羹这一巨大市场。而谁能笑到最后,尚是一个未知数……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零售老板内参,中工网,中国新闻网,商业与生活,搜狐财经,中国经营报,红商网,现代物流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