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闭馆日故宫里开大奔“撒欢儿”,人民日报评论:故宫还需一查到底,给公众一个交代

财经网 2020-01-27

来源丨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奔驰车与故宫的配图,微博上的一句话与四张图火了。

“大奔”开进故宫 连上四个热搜

1月17日14时56分,一位名为“露小宝LL”的用户通过微博发布一组照片,配文字是“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

四张配图背景均为太和门广场,三张图片上有一辆黑色奔驰车出现。出镜的两位女士均着便服,没有佩戴任何故宫工作人员证件。



故宫禁车,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曾解释禁车原因,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都不允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国宾或者外国首脑也没有“走后门”。

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来故宫参观,一路步行参观了这组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同年10月,李克强总理陪同81岁的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故宫从钓鱼台国宾馆借了辆电瓶车,让辛格总理一路乘坐参观。

故宫:深表痛心、诚恳致歉

昨日晚间20时许,故宫博物院也回应了此事:针对今日有网民发布周一开车进入故宫事件,经核查属实。故宫博物院对此深表痛心并向公众诚恳致歉。今后,我院将严格管理,杜绝此类现象。

新华社评论:故宫地砖岂能被特权碾压

最近,“大奔开进故宫”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尽管故宫方面承认开车进入故宫事件属实,并向公众诚恳致歉,但人们的心头还有不少疑虑待解。故宫的管理维护有相关制度和规则,一些人竟然可以在闭馆日堂而皇之驱车游览,如此任性行为,给文物安全带来了风险,更散发着一股特权的味道。

历经600年风雨沧桑,故宫已经成为人民的文化圣地。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公众对“故宫开大奔”事件高度关注,恰恰说明人们何其珍视公平正义和文化遗产。但愿故宫和有关部门拿出“修文物”的认真与担当,对这一事件进行彻查,堵塞漏洞、加强管理,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人民日报数次评论:故宫还需一查到底

17日晚间,《人民日报》微博发文称:闭馆日开越野车进故宫,引发轩然大波。故宫不是开越野的场所,更不是撒野之地。如果说点燃公众怒火的是特权,那么引发人们痛心的则是故宫被冒犯。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历史叙事,一草一木都氤氲着文明气息。故宫,不容碾压!


18日早间,《人民日报转发》北晚评论《闭馆日开越野车进故宫,媒体发文质问:大门为何失守》:去年12月北京第二场大雪正赶上故宫周一闭馆,网友曾讨论闭馆的故宫该不该为大雪破一次例,赞成者和反对者不分上下。反对者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是规则,就不该为任何事情、任何人破例。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博物馆中的博物馆,不是哪个人的私家领地。这一次故宫的大门究竟为何失守,又为谁失守?当有下文。



18日下午,《人民日报》再次发文:人们的痛心,在于我们珍之重之的国家文物和文化尊严受到了侵犯;人们的愤慨,在于600年的故宫早已不是封建特权的私产,却依然有人试图破坏这样的共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公众的追问不无道理。为什么闭馆日仍有游客能够进入?为什么2013年初故宫全面实行开放区内禁止机动车驶入的规定后,竟有人可以开着大奔游览?这是管理的漏洞,还是特权的恣意?面对网上各种猜测,故宫还需一查到底,给公众一个交代,否则规则失守,只会衍生破窗效应,最终形成难以挽回的信任危机与形象危机。
 
规则的生命力取决于所有人的敬畏程度,也取决于制定者的维护力度。规则就是铁律,绝非于我有利就遵守,于我不利就变通。如果任由变通的风气大行其道,规则的刚性就会被切得七零八落,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规则不是弹簧,绝非松一阵紧一阵,不是“关系”可以疏通,不是“金钱”可以买通,如果任由规则出现缝隙,只会堤溃蚁孔、气泄针芒,规则便无公平可言。应当说,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撒欢儿”的特权。
———————     END     ———————

 其他用户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