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大医学院姚玉峰教授谈后抗生素时代的耐药防控对策

姚玉峰 世界科学 2019-06-30

姚玉峰教授

面对愈演愈烈的抗生素问题,世卫组织警告说,很多普通的感染将不再有解药,它们会再次成为致命的感染。“后抗生素”时代正在逼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家姚玉峰教授就目前的抗生素危局发表评论,呼吁重视这一威胁到现代医学基础的问题。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的大量应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带来诸多问题:如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甚至死亡;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药费用增加;人体正常菌群平衡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耐药菌株的传播扩散,很多类型的感染已经面临无药可治的处境。以结核病为例,目前全球每年近200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菌耐药率逐年升高,不只是单耐药,多耐药、泛耐药以及全耐药菌株的比例更是显著上升。抗结核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和临床治疗不规范是结核菌耐药率逐年升高的重要原因。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给耐药菌的传播带来极大便利,同时给耐药菌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超级细菌携带的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在全球快速传播。

对于耐药菌的防控,首先应在全球层面建立统一的协作机制。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建立全球性监控网络,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耐药问题。各国政府也应在政策制定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包括推行全面的药敏检测及备案制度,用以指导治疗、检测医院感染和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卫计委制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于2012年正式发布施行,管理办法中规定抗生素临床应用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同时明确医疗机构抗生素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这些措施都是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

其次,对于细菌耐药以及抗生素的使用进行必要的药物教育宣传,改变公众对抗生素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使用习惯,比如“抗生素=消炎药”,“抗生素可预防感染”,“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新的比老的好”,“贵的比便宜的好”等。从而提高人们用药意识,提供信息以帮助人们规范用药。

再次,鼓励生物公司加大对抗生素新药的研发力度。由于抗生素研发周期长,而且一旦投入到临床使用,很快就会出现耐药性,利润空间也不容乐观,因此愿意投入时间和资金来开发抗生素的公司越来越少。据统计,抗生素的开发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小型制药公司,许多大型生物公司已开始从抗生素领域撤离。所以政府应该通过拓宽税收减免范围和程度,向开发高风险候选抗生素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资金资助,以引导和支持其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

最后,尽管现在已经发现几千种抗生素,很多科学家还在继续从自然界中筛选新的抗生素,或者对现有抗生素进行定向改造,也有很多实验室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设计特异的小分子化合物来控制细菌感染。这些努力都很有必要,但还应在耐药菌控制方面探索新的策略,比如利用噬菌体来控制细菌感染。噬菌体可以特异性地感染并裂解一种或一群细菌,从而达到控制细菌感染的目的。早在20世纪初,噬菌体治疗就取得过积极的治疗效果,但当抗生素出现后,人们渐渐失去了对噬菌体治疗的兴趣。随着耐药问题的日趋严重,利用噬菌体对细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进行防控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现在很多科学家正试图通过从自然界中筛选更多具有特异性,或者广谱性的噬菌体,来对高危环境如医院等进行耐药菌的控制。在临床治疗上,特别是对一些严重耐药菌感染,也应探索新的对策。比如今年11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一篇文章,研究人员用由健康志愿者粪便制成的胶囊对20名因艰难梭菌引起的严重腹泻病人进行治疗,发现服用这种大便药丸能在8周内使得病人的腹泻症状完全缓解。这也提示我们,对细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的感染不能简单依赖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应是多种治疗策略的运用,以期达到消除细菌感染,同时控制耐药细菌的发展和传播。

随着全球进入到“后抗生素时代”,微生物的耐药问题日渐严重。虽然无药可治的日子还未到来,但如果各国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规范抗生素使用,加紧筛选和研发新型抗生素以及制定新型抗菌策略,将有助于我们控制微生物的耐药问题,并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