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打击到底有多精准?能使战争变得人道吗?
导读:
2018年4月13日,美国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联军在此次打击中发射了105枚导弹)。据美国CNBC网站4月16日消息,在当日的空袭伊始,美军向叙利亚的3处目标(大马士革附近一个科研中心、霍姆斯以西的一处化武储存中心,以及靠近第二个目标的一处化武储存和军事指挥综合体),共发射了66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导弹轰炸非常精确,多处机库和里面的战机被炸成废渣。随着高科技军工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军的精确打击能力也越来越所向披靡、妙到毫颠。本文以以色列的军事创新为例,展示了高科技武器如何减少平民伤亡,从而使战争更加人道。
受数字革命的驱动,同时迫于西方保护无辜生命的道德标准的压力,战场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打仗的方式。
目前,军队可以使用精确定位的武器以减少平民的伤亡;军队可以向密集的建筑物里的一间公寓投射导弹;可以识别恐怖组织头目的车辆并监视它,直到它行驶进隔离区被无人机摧毁;可以使用网络工具远程操控武器系统,无需投放炸弹就能使系统瘫痪。
简单地说,精准定位武器运用一种更人道的方法来攻击敌方及其军事资产,特别是针对那些利用城市和平民来掩护自己的时候。这些武器及其在战场上的合理使用是我们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的。
使精确战斗成为可能的大量武器都发源于以色列。《武器奇才:以色列如何成为高科技军事超级大国》,这一由以色列记者雅各布•卡茨(Yaakov Katz)和埃米尔•博波特(Amir Bohbot)撰写的书籍叙述了发展这种先进武器的缘由和经过。这本书采用叙事非小说(不是散文和政策报告)的形式讲述了一系列关于“以色列人的胆识”如何使其成长为一个军事技术中心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以色列在英国统治之下的动荡不安的时期,当时以色列军需品发展还比较落后,民兵们在地下的工厂、洗衣店和面包店内非法制造子弹。而如今的以色列配备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无人机、卫星和网络武器。西方许多军队依赖于以色列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供应。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以色列在全球军事无人机制造市场的压倒性份额——60%,远远超过位列其后的美国(24%),显然这是以色列军事发展对现代战争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个例证。
在作者的讲述中,以色列基本上独自研发这些武器,这是该国弱势和外交孤立的必然结果。以色列的地理位置无疑导致了这个民族对高科技工具的迫切需要。人口数量或金融资源方面都不占优势的以色列,一直在竭力开发任何能够利用的资源。例如,从1948年建国开始,以色列国防军就征募女性来扩大武装力量。以色列的首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在1952年的公开信中解释道:“我们的子民很少,可是我们的敌人很多,如果当战争来临(但愿不会如此),男人们会去对抗敌人,而在家中保护孩子的女人们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那结局会如何?”
因黑色幽默闻名的以色列人会告诉你孩子们是他们国家唯一能睡得香的人。有句谚语流传至今“当你还小的时候,你睡得香是因为你知道有人在看守边境;当你参军后,你夜不能寐是因为你在守护边疆;当你退役后,你还是不能睡得踏实,是因为你知道是谁在守护边疆!”现如今,以色列的边境巡逻依赖于自动化来减少人为失误,并取得显著的成果。约旦河西岸边境设置了由电子传感器、监视摄像机和巡逻道路组成的复杂的防护系统。自2000年以来,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境内发起的类似于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的自杀性袭击事件大幅减少,支持者经常将这类激烈冲突大幅减少的原因归功于防御系统。
但是就以色列很大程度上“凭借勇气和创新而生存”这一主题,作者淡化了国际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支持)在以色列军事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武器发展上,还体现在武器发展的经济可行性上。在他们的讲述中,美国对于开创性的箭式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唯一贡献就是提供资金,可以作为例证的就是著名的“铁穹”防御系统和“大卫投石索”防空导弹系统。实际上,尽管箭式系统最初在以色列规模生产并充分发展,但是它是在以色列航天工业和美国波音公司共同努力下研制而成的。此外,按照波音公司的计划,新版本的箭式系统的主要元件和子系统会在阿拉巴马州生产研发。如果没有美国的投资和生产能力,这些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本书还讨论了“六日战争”在以色列军事发展上的作用,但是书中略去了战后美国开始向以色列出售“幻影”无人机的一年。在后续的埃、以消耗战中,就是以色列飞行员乘坐美国战机将埃及战机从天空中击落。如今,几乎所有的以色列战机都是美国制造。
20世纪60年代这些先进武器的出售连同公认的共同目标和原则一起,促使美国做出承诺,保证以色列与邻国相比,在技术、资金、战略上拥有实质性的优势。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都认真对待和以色列的特殊关系,在物质和财政上对以色列进行扶持。自二战以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以色列那样得到如此频繁地获得美国援助,其中大部分是军事援助。1991年,以色列使用美制“爱国者”导弹来防御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袭击。在21世纪初爆发的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中,以色列每天都会遭到来自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的袭击,美国国会授权9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和10亿美元的军事赠款。至今为止最大的承诺签署于2016年,承诺从2019年开始的10年期间,将对以色列实行38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国际援助同样也对提供支持的国家有益。尽管没有西方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大部分技术革新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以色列对这些武器的使用也说明了西方军队能够在战场上越来越多地应用这些武器。以色列的军事创新和发展已经显示出技术的创造性使用是可以实现的。对于西方军队在对抵抗恐怖主义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
军事创新能否使战争更人道?
《武器奇才》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技术先进的武器是否使“人道地参与战争”成为可能。在后冷战世界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似乎已经过时了,很多人问国家如何与非国家行为体进行战争,几十年来以色列也一直致力于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以色列公民面临飞机劫持,大规模自杀式爆炸袭击,以及汽车撞人和持刀攻击事件。然而,由于西方批评者声称对巴勒斯坦战斗人员过度使用武力,以色列经常受到国际上的谴责。以色列不得不平衡其应对暴力的行为以回应来自西方社会的担忧,国家政府、司法系统和军队不断辩论和修改交战规则和创新战术,以尽量减少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8年12月,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恐怖组织哈马斯发动了一场名为“加沙战争”(又叫“铸铅行动”)的重大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军希望摧毁整个加沙地带的武器库,但是哈马斯已经把自己的军火库藏在了平民公寓里。为避免平民伤亡,以色列打电话给公寓居民,用阿拉伯语解释向居民解释,袭击事件即将发生,等待居民完全撤离之后才投下炸弹,摧毁了隐藏在下面的火箭弹。
以色列不仅面临国内要求终止火箭袭击对公民的威胁的呼声,同时还面临结束冲突的国际压力。不到两个星期,联合国就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立即、持久和全面遵守停火协议”导致以色列部队撤出加沙。
正如作者在书中叙述的,这种考量促使以色列军队设计出一种非常规的方法——“敲击屋顶”方法,即使用先进武器让房子里的平民出来。一旦居民爬上屋顶,或任何人在警告之后仍然留在屋顶,那么直升机就会向屋顶的一个角落发射一枚小型导弹,这种导弹的弹片分散性很低,旨在尽量减少伤害。其余的居民就会离开该地区,以色列国防军就可以完成任务并摧毁炮弹库。到2009年初,每30个参战者中有一个平民牺牲,这个数量远远低于2002年,当年以色列国防军杀害的平民和战士的比例将近1:1。
伊拉克一个死亡人数统计组织估计,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联合部队杀害的平民与战斗人员的比例约为1:2。2001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进行的研究估计,现代战争的这一比例令人惊讶,达到10:1。如果1:30的比例接近准确的话,这将为以色列军方采用精确技术的正义性提供有力的证据。但是这个比例还是存在很大的怀疑空间,作者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料来追踪这些数字。卡茨在《耶路撒冷邮报》中发表的文章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况,指出在冲突中,死亡平民的比例大致在25%~60%。至少可以这么说,关于这一数字依然存在很多疑点。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数字的方式来思考这类重要的道德问题是存在风险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数字是精确的,代表了得到拯救的生命。但是,这些数字也是苍白的,就像带着计算器穿过战场一样。为高精度武器存在道德优势提供证据,就是将思考人们在战争中死去的方式转化为可以统计优化处理的事物。
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已经激起了国际上的争论。有些人认为,平民死亡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官方报告显示的数量,并且认为无人机战斗方式的隐秘性可能会掩盖这些死亡的真实数量。另外一些人则质疑无人机袭击在持续性武装冲突背后的合法性。还有些人担心远程操控无人机的相对容易的特性使驾驶员对地面上发生的暴力事件麻木不仁,使驾驶员仅仅成为远离道德压力约束的、摆弄操纵杆的电子游戏玩家。
尽管存在这些争论,大量的证据还是证实了这样一种结论:相对于其他武器来说,高度精确的武器——特别是无人机——有助于减少间接伤害,能使和平稳定更容易实现。美国最近利用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叙利亚和其他冲突地区寻找武装分子。在密集的平民区发生的战争永远存在非战斗人员被杀害的风险,而这些地区的战斗人员往往将自己伪装成当地人口,在这种情境下,像无人机这样的精准武器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在巴基斯坦地区,无人机已经成为主要的进攻方式,其所造成的平民伤亡远远低于更多的传统攻击方式。《经济学人》2013年的一篇文章对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居民进行了采访。采访得出证据:周围存在恐怖分子的居民更偏好高精武器。一些居民表示,无人机不会造成很多的居民伤亡,至少没有巴基斯坦在抵抗武装分子时对炮击的滥用所造成的伤亡多。一些巴基斯坦的政客和非政府组织甚至在2010年发表了一项声明,支持针对武装分子的无人机袭击。
先进武器能使士兵兼顾“武装冲突法”原则
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些武器的突破性,讨论约束战争的法律可能更有意义。在这个背景之下可以明确的是,即使非国家行为者在城市环境中应用这些新技术,也能提供一种攻击性更小的、更人道的实现合法军事目标的方式。
战争受“武装冲突法”(LOAC)的约束。武装冲突法的目的在于:在各方积极参战的情况下规范武装敌对行为。通常受以下几个原则的支配:
军事必要原则——如果军事目标意义重大并有助于取得胜利,从而可以结束冲突,那么即使使用致命武力意味着造成平民死伤,在法律范围内武力也是被允许的;
区分原则——军队应该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
人道主义原则——军队必须尽量减小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比例原则——武力使用程度及其造成的伤害与痛苦绝不能超过预期的军事目标。
如果潜在的攻击预计会给平民造成严重的伤害,武装冲突法要求战斗人员必须停止攻击。否则,攻击的军队可能犯下战争罪。简而言之,武装冲突法对军事行动进行约束,以防止不必要的伤害,同时承认战争本身不是非法行为。
“敲击屋顶”战略就阐释了这些原则:
军事必要原则:虽然目标建筑物是供家庭居住的场所,但由于哈马斯将弹药库储存在建筑物地下室中,它就代表了合法的军事目标。
区分原则:以色列军队运用策略将平民从建筑物中安全地驱散就是将合法的军队目标和平民区分开。以色列使用技术不只是为了对居民发出警告,也是为了确保他们能离开爆炸范围。
人道主义原则:失去家园是不幸的。但军事上的必要性仍然允许财产的破坏。以色列并没有限制居民离开大楼,也没有轰炸整个街道。它是基于情报来选择目标的,这证明武器是应用于某个特定的地址,而不是破坏周围的结构。
比例原则:以色列军队通过肉眼辨识之后才追击武器和武装分子,体现了它的克制;同时,在使用精确制导导弹之前,操作员要引导其至合适的标志。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发射导弹。
武装冲突法只约束对条款无异议国家的军事行为,即已经签署日内瓦条约的国家。在传统战争中,战争双方都应该遵守这些条款。比如,双方军队在常规战争中都应身着制服,以便将构成合法军事目标的士兵和平民区分开来。
但是赫兹布拉、基地组织、“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都不属于日内瓦条约的签署国。这些武装分子从外表看就像是平民。为了遵守区分原则和比例原则,军队需要将士兵和平民完全区分开。有关武装分子身份和地点的信息必须实时提供,军队才能精确定位军火,尽可能少地造成军事目标以外的伤害和损失。精准技术使军队既能够遵守武装冲突法的法则,又能够成功击中目标。
无人机可以做到在不危及一名飞行员和士兵生命的情况下侦察、跟踪目标。一旦目标确定,无人机可以持续追踪个体,直到袭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确定为止。这些能力降低了草率决策的风险,因为即使是在比例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下做出的决策,仍然会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
武装分子将会继续参与各种形式不对称的战争,迫使军队在儿童们玩耍和普通居民生活的场所开展战斗。作战方式要不断变化,这样才能在对抗这些威胁的同时维护道德准则——生命是神圣的,我们应该把暴力所带来的恐慌降到最低。
西方军队的原则性视角为书中所描述的武器提供了基础。可以长时间停留在空中的无人机,由操纵杆引导的导弹,以及能够射中正在袭来的火箭弹的反弹道系统都是为了保护战士和平民生命而发明的武器。以色列和西方国家不断地研发新武器,这样他们才能够在不违反道德准则的同时保护他们立誓要捍卫的公民。
本文作者Merav Ceren,外交政策分析师,现居华盛顿。
资料来源:
https://www.thenewatlantis.com/publications/the-moral-case-for-high-tech-weapons
部分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