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人性的十大阴暗面
有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人之初,性本善 or 性本恶?
前者认为,人类虽然不完美,但本质上是善良、理智、性情温和;而后者认为,我们人类内心深处天生就是狭隘的、懒惰的、虚荣的、自私的……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每个人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但在这里,我们通过10个令人沮丧的心理学发现,揭示人性中黑暗和稍显逊色的方面,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倾向于将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视为异类
这种公然去人性化的一个显著例子来自一项脑部扫描研究。
研究发现,一组学生在观看无家可归者或吸毒者的照片时,他们的大脑产生与思考人类有关的神经活动较少;
反之,观看地位较高的人的照片则会使他们产生较多与思考人类有关的神经活动。
另一项研究表明:
那些反对阿拉伯移民的人倾向于认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进化程度低于平均水平。
在其他例子中,也有证据表明很多年轻人倾向于将老年人视为另类。
男人和女人往往都看不起喝醉酒的女性。
更重要的是,去人性化的倾向很早就开始了——5岁的孩子就将群体外的脸孔(来自不同城市或不同性别的孩子)视为异类。
4岁的时候,人就会有幸灾乐祸的感觉
2013年的一项研究,如果孩子觉得这个人应该遭受痛苦,那么这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就会增强。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到6岁时,相比花钱买贴纸,孩子们会更愿意花钱看一个被他人操纵的反社会之人被殴打。
相信因果报应,认为被压迫者那是活该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文•勒纳(Melvin Lerner)和卡罗琳•西蒙斯(Carolyn Simmons)的一项经典研究首次证明了这种观点:
在他们的实验中,一名女性学习者因为做出错误的答案而受到电击的惩罚;女性参与者们听说自己可以再次观看她遭受惩罚时,尤其是当她们感到无力将观看时痛苦的感受减少时,她们更倾向于认为被惩罚的姑娘不那么可爱,也不那么令人尊敬了。
这一研究可能意味着,我们倾向于将穷人、强奸受害者、艾滋病患者等悲惨境况归结为命中注定,从而维护我们对公正世界的信念。
延伸而言,同样或类似的过程很可能影响我们潜意识里对富人的看法——他们的好运是他们应得的。
我们思想狭隘,自以为是
如果人类足够理性和开放,那么纠正某个人的错误信念会变得很简单——直接方法就是向其展示一些相关的事实。
然而,1979年的一项经典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徒劳的——强烈支持或反对死刑的参与者们完全忽视了那些削弱他们立场的事实,甚至更加坚定于他们最初的观点。部分原因似乎是我们认为相反的事实会削弱我们的认同感。
我们中的很多人对自己的理解力过于自信,而当我们相信自己的观点优于他人时,会阻碍我们进一步探求真相。
宁愿遭受电击,也不愿花时间好好思考
这在2014年一项有争议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67%的男性参与者和25%的女性参与者宁愿选择让自己遭受不愉快的电击,也不愿花15分钟安静地沉思。
自负,过于自信
但凡能多一点谦逊和自知之明,非理性和教条主义可能也不是那么糟糕。
但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比如驾驶技能、智力和魅力,都比较自负——这一现象被称为“沃比冈湖效应”。
这个现象的名字源于一个虚构的小镇,在那里所有的女人都很强壮,所有的男人都很英俊,所有的孩子都聪明过人。
讽刺的是,我们当中最缺乏技能的人恰恰是最容易过度自信的(所谓的邓宁-克鲁格效应)。
就我们的道德而言,这种过度自负的心理似乎是最为极端和非理性的,比如,我们认为自己多么有原则、多么公正。
事实上,即使是被监禁的罪犯也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善良、更值得信赖、更诚实。
道德上的伪君子:多重标准
对于那些最迅速、最大声地谴责他人道德缺陷的人,要保持警惕——很有可能道德说教者自己也有同样的罪过,但却不以为然。
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认为完全相同的自私行为(在提供的两个实验任务中,自己去做更快更容易的那个),如果由他人去做,就是非常不公平的。
类似地,有一种被长期研究的现象,称为“行动者-观察者不对称”,它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我们倾向于将他人的不良行为(比如伴侣的不忠)归咎于他们的性格,而将我们自己所做的同样的行为归因于目前的形势。
这些自私的双重标准甚至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感觉到不礼貌现象正在逐渐增加。
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认为同样的粗鲁行为,如果是陌生人干的,要比我们的朋友或自己干的恶劣得多。
潜在的网络暴民
想想网络上发生口水战的场景!
我们发现,社交媒体可能放大了人性中一些糟糕的方面,部分原因是“在线去抑制效应“(去抑制效应是指观察者看到他人的不良行为未受到应有的惩处,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重新发作),以及众所周知的事实——匿名(在网上很容易实现)会增加我们的不道德倾向。
有调查表明,那些每天都有施虐倾向的人(比例高得令人担忧)尤其倾向于在网上进行恶意破坏。
2017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心情不好,或是被别人欺负,从事恶意破坏的可能性会加倍。事实上,一些人最初的恶意攻击会导致负面情绪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正如研究人员对CNN.com上的读者论坛进行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攻击性言论的比例和发布攻击性言论的用户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我们偏爱有精神病特征的低效领导者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Dan McAdams)最近说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公然的攻击性和侮辱性言行具有一种“原始吸引力”,他“煽动性的推文”就像一只雄性黑猩猩的“攻击性展示”,“意在进行恐吓”。
如果麦克亚当斯的评估是正确的,这将符合一个更广泛的模式——即精神变态的特质在领导者中比在普通人中更常见。
以对纽约金融领袖的调查为例,他们在心理变态方面得分很高,但情商却低于平均水平。
2018年夏天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得出结论,精神病态程度较高与获得领导职位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精神变态也与较差的领导能力有关。
在性方面,我们容易被具有黑暗性格特征的人所吸引
我们不仅选择具有精神病特征的人成为我们的领导者,而且有证据表明,至少在短期内,男人和女人在性方面都会被具有所谓黑暗三联征的人所吸引——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从而冒着进一步传播这些特征的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当男人被描述为自私、控制欲强、麻木不仁时,他对女人的吸引力反而会增加。有一种理论认为,黑暗性格成功地传达了伴侣的自信和承担风险的意愿。
这对我们人类的未来有影响吗?或许答案是肯定的!
在2016年发表的另一篇研究论文中发现,那些更容易被自恋男性面孔所吸引的女性往往会生育更多的孩子。
也不要太悲观——这些发现丝毫不能动摇一个事实——即我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功地克服了天性中不太好的方面。
事实上,通过承认和理解人类本身的缺点,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克服它们,从而培养我们天性中更美好的方面。
本文作者:克里斯蒂安•贾勒特(Christian Jarrett),居住在英国,是一名认知神经学家,也是一位科学作家,他的作品发表在《新科学家》、《卫报》和《今日心理学》等期刊杂志上。
资料来源:
The bad news on human nature, in 10 findings from psychology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