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觉得对胃口,化学元素S代言人从中获得坚持的力量,是什么打动了他们?

世界科学 编辑部 世界科学 2022-05-04

导读:

1978年,《世界科学》创刊,至今已走过40个年头。


2019年4月25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了《世界科学》创刊40周年研讨会。



40年,一本杂志,与一批科学家建立非常深厚的感情,有科学家觉得是一本对胃口的杂志,有的科学家获得一份坚持的力量,有的科学家觉得在信息漫天的当今杂志帮他浪里淘金……



匡定波:对胃口的一本综合科普杂志
匡定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所长

科学以发现规律为主,技术是利用规律来创造和应用,因而,科学和技术并不是一回事。《世界科学》杂志立足科学,涉及技术,选题很好把握了自然界的重要发展、研究和认识,比较对我的胃口。


汪品先:中国科学应该形成“中国学派”
汪品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以地球学科为例,长期奉行的是欧洲中心论,言必称“北大西洋板块”。我们最近做了八年南海大计划,这与北大西洋板块完全就是两码事。还有气候演变,现在发现低纬度地区有自己变化的规律,不完全受高纬度地区影响。


我们要形成中国学派!这并不是空讲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提高汉语的币值,要有胆量走到世界科学前沿。《世界科学》作为科学传播杂志,也应该反映这样的特点。


杨雄里:“新、广、人”
雄里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

“新”:科学家清楚自己的学科领域发展,但因为科学发展太快,对其他领域进展了解非常有限,《世界科学》杂志提供了可能性;


“广”:不仅有科学,也有技术,及时报道不同学科的重要发现。


“人”:不仅报道已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同时也报道青年科学家——启明星的成才故事,这些故事能够激励一批在科研过程遇到困难的科学家。


戴立信:受益于《世界科学》
戴立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世界科学》这本杂志我还是经常翻阅,每一期都能找到我感兴趣并会细读的文章。


这本杂志的一个特点是除了传递一定的信息和知识性和内容外,它还注重介绍一些科学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学科交叉的内容,一般的读者看了这本杂志多少能开阔视野,而科技人员能从中了解到专业以外的学科发展。


匡院士对黑洞的选题很感兴趣,他说:“最近黑洞照片问世,有不少报道,但我读了还是不过瘾,比如这张照片是如何推演计算出来的?黑洞的侧面又是怎样的?”(《世界科学》杂志将于第5期探讨这些问题)


胡守钧:沙里淘金,唯真是说!

胡守钧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现在假科普很多,为了吸引眼球的特别多,但是不真、不可靠。人们需要比较准确、可靠的科学知识。这需要编辑做大量的工作,沙里淘金,守正不跟风。《世界科学》杂志办得非常好,推荐大家看看。


吴家睿:做出自己的特色

吴家睿

中科院生化细胞研究所研究员


《世界科学》不一定要做成以追求读者阅读量的大众式科普,而是办有自身特色的科普期刊,成为某个范围内都知道的品牌杂志。


沈葹:做好一件事情重在坚持

沈  葹  
同济大学教授

《世界科学》首任主编夏禹龙先生多次强调这本杂志的宗旨和办刊方针: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这本杂志四十年一以贯之,不取媚于世俗,历任的编辑人员都坚持了这一点,所以它的科学性是很强的。

卞毓麟:《世界科学》彰显精华
卞毓麟
著名科普作家

《世界科学》是元科普的阵地。所谓元科普,就是某些学科领域第一线领军人物或者他的团队组织编译或者撰写的科普作品。这些科普作品对本领域的科学前沿阐释清晰,系统梳理,理性展望,独特感悟。


这本杂志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点。


姜雪峰:《世界科学》带给我力量
姜雪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启明星联谊会理事


科学未知占99.9%,发现的可能只有0.1%。对于刚刚踏入这个领域的很多年轻人,都会经历受挫、迷盲甚至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当看到《世界科学》里科学前辈和科学大家,他们曾经也偶然和必然的出现了相同的状况时,在最低谷的时刻,内心会生出坚定和信心,而这已经是我们青年群体的共识。


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举行的“青年化学家周期表”评选活动将产生118位青年化学家担当118个化学元素的代表。在已选出的代表中不乏中国代表,姜雪峰教授就是“S”元素的代言人。

周其凤,公众号:世界科学周其凤院士: 2019,感恩化学之年 ︱ 大家

方松华:100年前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今天是否已经完成?

方松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都是科学与民主的标志性成果,它们把中国从古代世界导向了现代文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用三四十年的历程跨越性地走过了西方三四百年宏大的发展历程,我们今天到达了中国历史上科技最有成就的时刻。


但是,100年前“五四”科学和民主的口号今天是否已经完成?事实上,无论是民主还是科学,无论是学术还是理论,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仍然在路上。




未来,《世界科学》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承“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办刊宗旨和方针,坚持内涵和特色,求精求新,生产更加有思想、有深度、有态度的科普产品。 



《世界科学》四十华诞 


春华秋实四十年,

沙里淘金历辛艰。

不跟风转心守正,

唯求真说德卑谦。

老马识途志千里,

新星启明耀九天。

五四精神岂敢忘?

薪火相传照人间!


复旦大学 胡守钧教授

2019年4月28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