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天津市是全国社区志愿组织的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视察天津时为天津志愿者点赞,对志愿服务作出重要指示。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4月,市民政局、市教委、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组织开展天津市“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行动。全市上下各相关方面积极响应,取得明显效果。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和“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构建“津牌养老”志愿服务体系,把助老志愿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今年4月份我们在全市发起征集助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活动。经过各区、各相关部门踊跃推荐和评审专家认真筛选,最终我们遴选出56篇典型经验和个人事迹。我们开设“寸草心 手足情”栏目,与您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青少年志愿篇
用青春担当和心之所系 绘就“最美夕阳红”画卷
——记天津师范大学志愿助老活动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专门出台并实施中长期规划,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学校始终坚持做好尊老爱老助老工作,不断建立健全以服务为主线、专业为依托、助力为补充的工作服务模式,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在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贡献了“天师之力”。
一、“青”系夕阳,在服务奉献中担起敬老助老社会责任
坚持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努力营造敬老助老浓厚氛围。学校长期与市养老机构开展服务合作,将校红十字会作为牵引,以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组织青年学生深入我市养老院、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街道开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到现在的几千人,人员构成从单一学生社团志愿者到全校各级团学组织,形式上从敬老院环境清洁到关怀老年人精神健康,青年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老年人有陪伴、有温暖、有所乐。每年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学校青年志愿者都会到天津鹤童公益养老集团等中心院所开展敬老助老活动,陪伴老人们共度佳节。他们与老人一起制作新式冰皮月饼、低糖传统月饼、香甜酥脆的饼干等等,让老人们感受家的味道和亲情的温暖;他们与老人们对诗、唱歌、下棋,共同做灯笼、写对联,让老人们尽显才华、乐在其中。我校经济学院长期开展“借以书信,关爱老人”的爱心活动,从“空巢老人”的聊天访谈到“百人百信”的书信琐事,青年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做“老朋友”的心灵帮手,将道不尽的关心关爱娓娓道来,“您们的健康快乐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永远在您们身边”,这是同学们的热切期盼;“得注意点,别感冒了,下次回去的时候,让您尝尝我的手艺……说好了哈!”,这是同学们的书信之约;“我知道您在思念您的孩子,我也相信他们同样也在想念着您……请您不要感到孤独,因为这个社会中有无数像我一样的青年人在牵挂着您”,这是同学们的悄然惦念,纸短情长情暖人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儿女历久弥新的优秀品质,在学校多年敬老爱老助老实践中,音乐与影视学院、经济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等一批深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单位,在校内外形成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天师青年学子大力弘扬尊老爱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自觉扛起敬老助老的社会责任,他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老龄群体倾心服务、送上关爱、奉献真情,帮助老人们解决问题、纾解困惑、愉悦身心,把爱与温暖无限传递,让老人们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幸福、更加美好,充分展现了学校敬老助老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也充分彰显了青年学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青春担当。
二、“心”所护航,让老龄群体身心拥有更加科学的保障
学校坚持以学科优势为依托,着力为全市敬老助老事业构建新环境、提供新保障。学校于2008年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成立全国高校第一个老年心理研究所,时任国家领导人顾秀莲授牌。现以我校天津市131创新团队——老年心理健康维护与促进创新团队为依托,开设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老年与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专业方向,聚焦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老年与特殊群体的心理规律。老年心理研究所在天津市第一养老公寓、天津市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告示机构广泛建立老年人咨询室和活动室,推动认知老化训练、老年心理评估、行为治疗等技术在老年心理方面的应用,研制开发老年心理产品,着重研究老年心理健康的特点与规律,以提高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问题。学校参与天津市养老事业“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养老服务标准起草制定、老年人居家养老、入户服务、生活起居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为推动本市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起到积极作用。学校与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开展战略合作,创建了天津市老龄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整合社会涉老资源,构建老龄事业协同创新平台,以理论研究助推社会服务为原则,全面开展在老年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老年健康支持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涉老环境营造、老年社会参与指导、老年学科体系创建六个方面的研究、试验、服务、推广等工作,切实提升老年人身心素质,推动老年问题研究深化发展。主办全国首届老龄社会与老年教育论坛、全国第六届老年学科建设研讨会和我国首届老年心理研究论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低龄老年人再职业生涯心理与行为模式研究》,系统研究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工作选择的心理机制,建立再生涯适应性理论模型及素质标准,拟开发出低龄老年人再工作任职素质评价系统,并提出城市低龄老年人人才效能开发的优化模式及对策。曾承担的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承目“天津市老龄事业养老服务评估体系项目”,对加快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实现老龄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始终注重人文关怀,用心用情做好老同志的贴心人。坚持定期看望慰问老同志,为老同志送祝福、订报刊,多措并举做好服务,将关心关爱洒满他们的心田;全力以赴为老同志排忧解难,确保老同志身心健康,保证各项费用及时到位,医药费及时报销,让老同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学校注重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学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我校关工委“五老报告团”理论宣讲的优势和“王辅成师德工作室”的榜样引领作用,让更多老同志参与其中、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