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节日效应难持久
“年终奖理财、红包理财,从春节前一直到2017年元宵节这段期间,银行会推出一些应景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从我们支行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客户还是相当认可的。由于节后的收益率水平普遍都会回调,所以大家都想提早锁定收益。”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某支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如是表示。
实际上,在2017年农历春节期间,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采访北京、深圳、南昌、三亚等地的银行网点时,得到的回答大抵类似。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和普及,投资理财变得越来越“亲民”,但是银行理财产品在普通投资者心中的地位仍旧“难以撼动”,被视作抗风险的最大利器,超过股票、基金、外汇等理财投资渠道。
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发现规模增速下降已成定局,并远低于2015年、2016年的增长水平。而考虑到2017年金融层面去杠杆、防风险的主基调,金融市场利率下行的可能性较小,2017年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等整体收益率水平仍将有所下调。
01
节日效应难持久
银行业内人士坦言,理财产品的“节日效应”只能是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认为,2017年理财收益率仍将呈下行趋势。主要原因是央行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市场资金面保持充裕,利率市场化,导致了利率持续走低。不仅如此,受银监会“8号文”限制,银行理财资金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比例逐渐缩小,刘银平指出,“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债券和货币市场收益的回落带动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
不少券商分析人士也认为,“一行三会”联合监管及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监管升级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毕,后期包括理财征求意见稿在内的监管制度随时可能出台,监管已成为制约理财产品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尽管受互联网金融和股市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退,但对于大量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仍是投资首选。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明显低于股票和P2P,而收益率高于“宝宝类”产品,属于稳健型的投资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传统理财投资渠道,P2P、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渠道的预期收益率也将不断下调。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7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71%,环比下降了5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下降了247个基点。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盈灿咨询总经理马骏指出,1月正值春节之际,投资人对资金需求比较旺盛,对网贷行业形成一定的抽资压力。同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加剧、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行业综合收益率相应下行。此外,2017年1月中国网贷景气指数的数值为130.7,相比12月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02
“避险”成首选
中国证券报(公众号:xhszzb)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与往年相比,投资者的避险需求甚至超过对预期收益率的关注。不少投资者表示,2016年P2P理财平台监管政策收紧、平台跑路等屡见报端,身边更是有不少亲朋好友“踩雷”的实例。因此,个人资产的安全,成为投资者2017年理财投资最为关心的因素。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7年1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共64家。其中,问题平台29家(跑路6家、提现困难23家)、停业平台33家、转型2家。1月问题平台数量相比上月增加了6家。马骏对此表示:“主要原因在于1月发生逾期提现困难的平台有所增加,这与年底加上春节前夕资金面紧张双重压力相关。不过停业转型平台数量仍然占据主导,占1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总数的比例为54.69%。”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成品不可能永远万无一失,由于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都是银行自己投放的信贷资产。因此,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也将使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来看,2017年实体经济暂时还将延续较低的融资需求,优质资产与金融机构之间仍然维持着僧多粥少的局面,资产荒将延续。商业银行为保证存续规模的及客户数量,只能选择更纯粹地依赖债券市场——提升杠杆水平或加大期限错配,以此来维系刚性兑付下的产品收益率水平,但其潜在流动性风险也迅速提升。普益标准预计,2017年央行货币政策仍会偏紧,不过收紧幅度不会过大,因此在资产荒与资金荒的共同作用下,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增速将大幅放缓,也促使银行对于打破刚兑的需求继续增大。
2017年的金融风险将更加频繁地暴露出来:债市出现更多信用债违约、商业银行表外违约加剧以及部分中小银行表内资产质量恶化等。
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金融风险最可能显著上升的领域,是商业银行体系。未来几年,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出现新一轮不良资产浪潮,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与国有大型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未来几年遭遇的压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