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元告急!香港金管局出手托市,索罗斯还会再来吗?

2018-04-14 昝秀丽 中国证券报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12日,美元兑港元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红线,这也是联系汇率以来,港元首次触及7.85关键水平。12日晚间,香港金管局入市承接港元沽盘,买入8.16亿港元,13日开市前和收市后,又先后买入24.42亿港元和30.38亿港元,14日凌晨再次买入33.68亿港元,4次合计买入96.64亿港元。


香港金管局的干预,不禁让人联想到20年前索罗斯做空港元时,政府出手救市的情形,另外,在机构预测香港出现了54个金融危机初期警报灯后,市场开始猜想,港币保卫战是否将再次打响?索罗斯会不会卷土重来?


港币贬值的背后!美元霸权在作祟?


说到港汇持续走弱的原因,还要从联系汇率制度谈起。


其实早在十九世纪末,英国就为殖民地提出并设立了与英镑挂勾的联系汇率制度。上世纪70年代,随着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改与美元挂钩,之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元信心出现动摇,港元不断贬值,直至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当年10月,再度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公布与美元挂钩联系汇率制度,此后,港元拆息(Hibor)一直与美元拆息(Libor)走势同步。


受美联储加息的提振,年初以来,美元Libor从1.6969%一路推高至13日的2.3416%上方,刷新自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而Hibor却一直在低位徘徊,从年初的1.3061%下滑至金管局出手前(12日)的1.1725%。


Libor的上升和Hibor的下滑,使港美拆息息差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港元的持续走弱。目前,港美拆息息差接近10年以来最大,至100基点,相当于持有港元和美元的利息收益相差1%。因此市场纷纷抛售港元,换取美元,再发放美元贷款或购买美元债券套息。


正常情况下,套息交易应导致息差收窄,但实际情况却是港美拆息息差不断扩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源于港元融资不足和美元中心化的作祟。


首先,港元融资不足压低了港元利率。由于港元的需求主要源于房地产抵押贷款,而为了遏制房价大涨(香港2月楼价指数已连升23个月),香港政府将新购房首付调高至5成以上,这使得抵押贷款比率降至1998年以来最低;再加上面临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将港元投放到银行间市场,直接导致Hibor维持低水平。香港楼市和股市等资产价格的上升没能推升Hibor,成为港元贬值的最直接原因。


再者,市场对于美元融资的需求旺盛,导致了Libor的飙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跨国公司聚集地和亚洲融资中心,香港融资的主流货币仍然是美元。即使企业融来了港元,出于国际结算便利等原因,也往往会通过货币掉期换成美元。


干预刚刚开始!港府能否救市?


根据香港联汇制度,在汇率触及7.8500时,金管局开始介入市场,买入港元以稳定汇率。

自12日港元触及弱方兑换保证以来,香港金管局共4次出手,合计买入96.64亿港元(约合12.31亿美元)。然而由于历史上每次维护汇率操作规模都在100亿美元上下(其中2012 年、2014 年和2015年,香港监管局分别买入138亿、97亿和92亿美元用以调控汇率),因此从资金角度看,干预才刚刚开始。


关于港汇的后续走势

美银美林预计,美元兑港元将在今年余下时间维持在7.85水平,因香港利率将持续低于美国的借贷成本;3个月期港元Hibor到年底涨至1.6%;香港金管局将在未来一到两个月购入约800亿港元(约102亿美元)。

高盛表示,此次香港金管局出手捍卫联汇制度频率会更高。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周浩则分析认为,将在未来几天看到香港金管局的更多干预,因为流动性充裕致市场对港元的预期仍相当悲观。因对港元的需求依然疲弱,这种干预不太可能推动汇率大幅上涨。

那么港府此举能维持汇率稳定吗?得益于创纪录的外汇储备、强劲的财政盈余和充裕的经常账户盈余,大华银行相信香港金管局有能力维持联系汇率制度。同时,该机构认为,香港金管局可能会发行更多的外汇基金票据,作为一种暂时吸收流动性的方式。


另外,李达志13日也承诺,“香港银行体系资金非常充裕,也绝对有能力应付这个情况,目前高流动资产在银行体系高达4万亿港元之多。”


据wind统计,香港金管局入市干预汇市后,港元HIBOR全线走高,其中13日隔夜利率涨4.9个基点至0.10857%,7天利率升10个基点至0.31607%,3个月利率升4个基点至1.21496%。



危机历历在目!历史是否重演?


此次港元贬值触及红线,不禁使人联想到投资大鳄索罗斯1998年做空港元时的情景。


回顾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在带领国际炒家横扫东南亚后,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隐现的香港。


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前,香港房地产投机盛行。其中,1984-1997年,主要物业价格上涨12倍,由此造成的经济过热又导致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恒生指数在1997年上半年上涨40%,当年7月连创11次新高)。


当时索罗斯判断,港元将持贬值趋势,且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因此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元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


1998年8月5月-7月,对冲基金抛售的港元高达460亿。此后,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千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大举吸纳港元,并进入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大举吸纳,最终击退了国际炒家。

不过面对市场对索罗斯做空港元重现的担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与当年新兴市场基本面较弱、市场泡沫高企的情况不同,如今香港市场已进入经济扩张周期、杠杆率也得到控制,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另外,香港金管局最近一次出手捍卫联汇制度是在2005年。不过与此次情况相反,当年香港的资本流入造成了港元升值,导致汇率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最终香港金管局通过干预市场使港元贬值。


虽然野村证券指出,香港出现了54个金融危机初期的警报灯,比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还要多。


但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与当年新兴市场基本面较弱、市场泡沫高企的情况不同,如今香港市场已进入经济扩张周期、杠杆率也得到控制,与索罗斯狙击港币时的情景大相径庭。


缺陷暴露!联汇制度将被取消?


由于近一年以来,港元汇率持续面临的贬值压力,暴露了联系汇率制度的缺陷,因此业界对香港采用联汇制度产生了质疑。


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就曾建议,“香港应考虑取消港元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另外,他还表示,汇率制度可以更加灵活,港元可盯住美元、人民币或一篮子货币。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香港要保持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地位,实行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仍然是最优选择。


从大家熟知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三者不可能同时满足)判断,香港作为世界最发达的自由贸易港之一,势必会选择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独立自主货币政策只能选其一。而汇率和货币之争代表了虚拟经济(资产价格定价与汇率直接相关)和实体经济(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博弈。显然资产价格居高位的香港会选择固定汇率,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从资金角度分析,香港也不会放弃联汇制度。目前香港外汇储备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有约3万亿美元外储,因此在面临港币大幅贬值时,金管局有足够的“弹药”干预市场,因此不可能因外储耗尽而放弃联系汇率制。

由于香港已经几乎完全受到内地经济的影响,也有声音表示,在这样的状况下,港币挂钩人民币似乎更加合理。


然而香港金管局指出,港元与人民币挂钩机会不大,条件仍未成熟。去年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就曾表示,将港元与人民币挂钩必须符合4个先决条件,即人民币可完全自由兑换,内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金融市场有足够深度与广度让香港外汇基金能持有资产以支持港元货币基础,以及经济体系的经济周期同步。但从该4大先决条件看来,目前人民币还没具备与港元挂钩的条件。因此目前维持港元兑美元汇率稳定,是最适当的安排。




推荐阅读

2018,春天里的改革故事!

凝聚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又是春潮涌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海南之行释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信号

新华社评论员:把新时代的经济特区办得更好——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