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91岁顾诵芬、86岁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杨洁 中国证券报 2021-12-01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据科技部消息,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历来备受关注。设立至今,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等35位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得至高荣誉的91岁的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王大中院士,曾经攻克了哪些技术难关?


来源:新华视点



顾诵芬: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



顾诵芬,1930年2月出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他是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是中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根据央视报道,顾诵芬与飞机的缘分,开始于他的少年时代。1935年,5岁的顾诵芬随父母迁居北京。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时的日本飞机轰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顾诵芬的内心燃烧起航空救国梦。1951年,顾诵芬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学专业毕业,当时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零开始艰难起步,从那时起他就憋着一股劲,立志一定要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特殊的岁月里,顾诵芬和同事们攻克了无数难关,1969年7月5日,歼-8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它成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顾诵芬如今已经91岁高龄,他的一生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创新设计了多型飞机气动布局,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声速歼击机,成为20世纪我军核心主战装备,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他建立了我国歼击机研制体系,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培养的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事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大中:带领我国高温气冷堆核能技术实现领跑



王大中,1935年2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原校长,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今年9月,建在山东石岛湾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机组正式开启带核功率运行。这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这些成果,与王大中数十年持之以恒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密不可分。


王大中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1982年在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自然科学博士。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20世纪60年代,他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基地及屏蔽实验反应堆的研究与建设。80年代,主持领导建成世界首座一体化壳式核供热堆-5兆瓦低温核供热堆,在我国开创了核能供热新领域。近20年来,积极倡导并主持领导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发展,于2000年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根据央视报道,王大中当年参与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屏蔽试验反应堆的设计和建设时,才刚刚大学毕业留校不久,他们清华师生组成的研究团队平均年龄也就23岁半,当时世界核能发展也刚刚起步,唯一可以参考的资料就是是苏联人的一张图纸,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王大中说:“我们的创新必须立足于自身、立足于原创,过程可能是艰苦的,这是必由之路。”


王大中认为,科研目标要“跳起来摘果子”,设法使自己跳得高一些,但也要够得着,要把勇于创新与务实求真做到完美结合。


“为了和平与安全”,这是2020年清华大学核能院和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成立60周年时王大中团队提出的口号。如今,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研究正在沿着王大中曾经设计规划的目标,从无到有,走到了领跑世界的前沿。


值得注意的是,王大中还是一位教育家,在1994-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王大中和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共评选出264个获奖项目



除了最受瞩目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他获奖项目也是精彩纷呈。


科技部表示,经网络评审组、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评审,科技部审核,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有8位外国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据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奖有的聚焦基础研究,有的瞄准应用基础研究或民生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比如,两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部由化学领域研究成果摘得,其中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团队原创性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新概念并成功实践,引领和推动了催化学科的发展。


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要求提名成果应用需满三年以上。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其中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38.9%。


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这是褒奖创新的荣耀时刻,这是属于创新者的伟大时代。让我们向所有科技工作者致敬!



部分一等奖项目获奖名单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曹帅



推荐阅读


疯狂!狂飙2300倍后血崩归零,创办人跑路,投资者:“这是场鱿鱼游戏”


2000亿芯片龙头再被国家大基金加仓!一期浮盈近10倍,二期狂揽15亿份额


【中证盘前】重磅!北交所7大基本业务规则出齐;商务部回应鼓励储存必需品:供应完全有保障;中电兴发子公司与华为战略合作


重磅!北京证券交易所7件基本业务规则出齐!一文看懂七大重点

戳!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