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原来这些地方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三小”场所这个词,但是什么是“三小”场所?具体是
哪“三小”?
今天,小编就带你认识一下这个词语。
经营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具有销售、服务性质的商店、营业性的饮食店、汽车摩托车修理店、洗衣店、电器维修店、美容美发店等。
建筑高度不超过24米,且每层建筑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的场所(含配套的仓库、办公、值班住宿等场所)。
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酒吧、茶艺馆、沐足屋、棋牌室、桌球室等。
“三小”场所
事故案例
2007年1月25日,东莞市大岭山镇杨屋村一废旧塑料回收加工家庭小作坊期货,共造成13人死亡、5人受伤。这个小作坊式一个典型的“三合一”场所,起火原因是首层中部的照明线路发生短路,产生的电火花引燃了堆放在首层的大量塑胶原料而酿成火灾。
2013年12月11日1时26分,深圳市光明新区荣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生火灾,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7万元,起火原因为荣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B区A56号商铺西南角上方的自制冷藏室空气冷却器电源线短路。
2014年3月5日3时07分,上海宝山区祁骆路310号杂货店发生火灾,住在二楼阁楼上的一对江苏兴化来沪的夫妻和他们8个月大的男婴不幸丧生火灾。经调查,起火建筑为砖混1层的杂货店,共4间店面,总面积约50平方米,燃烧面积约20平方米。据悉,起火商铺内堆放着的塑料面盆、棉絮等物品助燃了火势。
2017年2月16日23时左右,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高坑村一摩托车维修店发生火灾,共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61nk4x7k&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三小”场所的危害1.消防救助困难。
三小场所家家户户生产时会占用街道上的道路,私家车乱停,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如此密集,消防车想要顺利到达救援现场也成了一个现实又颇难解决的难题。
2.“三合一”现象严重。
由于从事的是小规模的生产,资金有限,多数小作坊都是在原有家庭住宅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设施简陋,有的是用铁皮、竹棚搭建,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通道不畅。所招聘的员工基本上是外来务工人员,无固定居住场所,住所便被安排在了生产场所,严重存在“二合一”、“三合一”现象。
3.违规用火用电用气易引火灾事故。
由于是租用房,生产线的铺设需要另接电线,很多“三小场所”中便存在了电线不穿阻燃套管敷设,乱拉乱接临时线路,违规用火用电用气等现象,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4.业主与从业人员消防意识淡薄。
“三小”场所业主在意的一个“利”字,“利”字当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消防安全观念自然淡薄,且“三小”场所从业人员大多以外来务工者和农民工为主,整体文化素质,安全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匮乏,逃生自救能力低下,不懂扑救初起火灾,再加上流动性强,难以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大家不禁要问了,
为什么“三合一”场所会出现这么多危害呢?
多数是违法建筑,建筑物设计不规范,结构不合理
很多“三合一”建筑根本未经建设规划部门统一规划、未经消防部门防火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从头到脚就是违法的产物。建筑耐火等级低,多为住宅、出租屋改变用途,还有的是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建筑疏散逃生条件差,疏散楼梯被封堵,单一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缺乏,灭火器材配备不足,住宿、仓储、生产等不同用途的房间之间没有防火分隔。火灾荷载大,可燃、易燃物品多等等问题触目惊心,火灾隐患随处可见,抗御火灾能力非常差。
>>>>
产权不明,责任不清。
很多“三合一”建筑都存在多家使用、多家法人的现象,这势必造成产权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就表现在各使用单位各行其事,无专门人员负责消防安全,管理非常混乱。
一味注重生产经营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管理。
企业内根本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未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不对员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同时,从业人员也未经消防培训教育,消防意识缺乏,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成功逃生自救。
说重点!
“三合一”场所应严格落实以下消防安全措施
严格控制使用性质
在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 经营等场所或建筑中严禁设置住宿场所、人员宿舍。严禁在地下、半地下室类的“三合一”建筑内设置人员住宿场所。对成片开发的门面房要严格限制经营油漆等危险化学品。
严格落实防火分隔措施
应釆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的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当墙上确需开门时,应采用常闭式乙级防火门。住宿内部隔墙应釆用不燃烧的寒体墙,并应建筑至楼板底部。
严格落实逃生疏散措施
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当确有困难时,在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下,应设置室外金属梯,配备逃生避难设施的阳台和外墙等作为独立的辅助疏散逃生设施,添置消防救生梯、救生绳索等逃生自救设备。场所内的疏散门应釆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场所内的外窗或阳台不应设置金属栅栏,当必须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
严格落实火源控制措施
“三合一”场所除厨房外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和烟花爆竹、油漆、汽油等易燃可燃物品。存放液化石油气罐的厨房应釆取防火分隔措施。住棺人员不得在床上吸烟和乱丢烟头。要加强老人和儿童的用火管理,火种应放在儿童。取不到的地方,教育儿童不要玩火。家中不得储存等危险品。所有的电气线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负荷要求,不应私拉乱接临时电气线路电气线路应穿金属管、阻燃塑料管等。场所内不应采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慰斗、电热毯等电热器具使用后应釆取拔出电源插销等切断电源的措施,对产生高温或使用明火的设备应限制周围的可燃物,使用期间应落实专人监护。建筑内的照明设施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体上。场所内应有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可燃材料的使用
建筑物的吊顶、墙面等装修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釆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且不应影响房间内釆光、排风、辅助疏散设施的使用、消防车的通行乙级灭火救援行动。
严格落实技术防范措施
要根据不同“三合一”场所的情况,在疏散走道、住宿部分、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房间、疏散楼梯的顶部应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按照要求设置应急广播扬声器或火灾警报装置。场所内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灯。
小贴士:
三合一场所必须另外设置室外疏散楼梯,且每层均应设置通向室外疏散梯的安全出口;当住宿人数不超过5人且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场所,可采取设置逃生窗,配置逃生梯、逃生缓降器或架设通往相邻建筑物的逃生通道等方式,作为第二逃生出口。如遇到火灾要镇定冷静处理,切不可盲目逃生!
1、经营场所内不得住人(若必须留守值班人员的,不得超过1人,且值班住宿处须设有一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经营场所与同一建筑物住宿部位应采取不燃楼板、实体墙或乙级防火门分隔,住宿部位应设置独立式火灾报警器;住宿部位及二层以上设置金属栅栏或防盗网的经营场所应设置逃生口并配备多用途消防救生梯;如有通向屋顶的门需锁闭的,应采用推闩式门锁。
3、场所内应按每75平方米配备2具2公斤ABC干粉灭火器的标准配置手提式灭火器;疏散通道、出口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
4、经营场所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穿金属管或阻燃型PVC管保护。
5、经营场所的吊顶、墙面不得采用可燃材料装修。
6、建筑物中的疏散门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开启。
7、必须张贴防火公约。
1、与相邻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的,建筑物之间应采用砖墙分隔,开设窗口的应错开设置;车间、仓库与办公室之间应采用不燃材料分隔。
2、在设置有车间、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和家庭住宅。
3、三层及三层以上,且仅设置一条疏散楼梯的建筑物应配备多用途消防救生梯。
4、生产性场所的外窗和阳台等部位不得设置金属栅栏或防盗网,已经设置的,应当拆除或者在每个楼层的不同方位开启两个高度不小于100厘米、宽度不小于80厘米的紧急逃生口,逃生口需锁闭的,应采用推闩式门锁;设置在二层(含二层)以上的还应配备多用途消防救生梯。
5、生产性场所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穿金属套管或阻燃型PVC管保护,电气设备应安装在不燃物体上。
6、生产性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7、应按每75平方米配备2具2公斤ABC干粉灭火器的标准配置手提式灭火器;疏散通道、出口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
8、在建筑内部或毗连设置各类发电机、燃油燃气锅炉、可燃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高压电容器或多油开关等设施的应采用砖墙分隔。
9、疏散楼梯在首层应采用实体墙与生产、储存场所分隔。
10、必须悬挂防火公约。
1、经营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2、经营场所内不得住人。
3、场所与建筑物其他部位应采取砖墙分隔,并应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建筑物中的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4、厨房应采用砖墙与其它部位隔开。
5、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及简易喷水灭火系统。
6、场所内应按每75平方米配备2具2公斤ABC干粉灭火器的标准配置手提式灭火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及消防应急照明。
7、场所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穿金属管或阻燃型PVC管保护。
8、建筑物中的吊顶、墙面的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9、必须悬挂防火公约。
最后,跟大家普及一下“三小”场所的六不准:
①不准在“三小场所”内搭建阁楼;
②“三小场所”住人不准超过1人;
③不准在“三小场所”生火做饭;
④不准超量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⑤不准乱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
⑥不准堵塞“三小场所”的火灾逃生通道。
大家都记住了吗?
素材来源:肇庆高要消防
由广东消防综合编辑
本期编辑:林丹霞、黎静雯(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