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营商业务大改,每月发短信账单明细,曾私开增值业务遭用户吐槽

财天作者 财经天下周刊 2019-04-04

目前,中国移动已正式发布“铁令”,从12月1日开始,每个月都会以短信的形式向用户发送本月账单。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目前尚未公布全面执行新政策的时间,但从8月份开始,已经陆续在部分城市试点执行。


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

文|杨雅芳

编辑|祝同



相信许多人都曾困扰于运营商套路满满的增值业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某项付费业务,每月被扣走话费,长久累积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好消息是,从下个月开始,这一漏洞将被填补,用户再也不会被稀里糊涂扣费了。目前,中国移动已正式发布“铁令”,从12月1日开始,每个月都会以短信的形式向用户发送本月账单。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目前尚未公布全面执行新政策的时间,但从8月份开始,已经陆续在部分城市试点执行。


防不胜防的隐形扣费


2018年7月11日,工信部发文要求运营商,从8月起陆续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户主动推送通信账单信息,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随后,三大运营商纷纷宣布将响应新政策,自8月起,部分城市的用户已经开始接受到短信账单。



此前,运营商都是将用户每月账单发送到手机邮箱中,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营业厅或线下营业厅等渠道查询话费。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些方法过于繁琐,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手机邮箱是什么。如果话费没有较大变化,人们一般不会主动查询账单,对于一些隐蔽扣费的项目,自然难以察觉。


这一漏洞让运营商钻了空子。比如,运营商们会以免费体验的形式,邀请用户开通某项服务,在免费期满后,不通知用户,而是将其转为付费服务。但这些增值服务的月费通常在10元以下,涉及金额小,不查询详细账单或者订阅业务,人们通常很难发现这些隐蔽扣费。


还有些增值业务会在开通前给用户发短信,短信中说明,如果不参与的话可以回复相应内容,但没有回复的话,就代表同意开通。用户如果没有注意短息内容,很容易就错过退订机会,被开通增值业务。


但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操作,有时运营商还会偷偷给用户开通某项付费增值业务,防不胜防。


2017年底,新华网曾报道,有人到中国移动营业厅变更套餐时,发现自己曾绑定了一个名为“车友助理”的服务业务,每月10元,但他对此毫无印象。工作人员告诉他,这项业务是通过电话营销的形式办理的,并表示有通话记录证明,该用户是自愿办理。该用户随后向工作人员索要电话录音,却被以涉及“个人隐私”为由拒绝。


该事件被报道后,迅速引发网友讨论,很多人纷纷表示,看了新闻后才发现,自己也“被自愿”办理了同样的业务。


无独有偶,201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曝光,中国移动的员工为保证业绩,私自给用户订购付费增值业务。据焦点访谈报道,运营商员工会在短时间内开通某项增值业务,然后马上取消,分秒之间就已经收取了用户费用,完成当月任务。有用户会投诉,但大部分用户不会追究。


被断掉的财路


增值业务最早诞生于移动通信的话音时代,当时运营商和系统供应商提供了诸如呼叫转移、来电显示等服务。2000年第三方短信增值服务商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中国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的开端。彩铃、彩信等增值业务陆续出现,新的业务为运营商创造巨额收益。据统计,2003年手机短信发送量突破2200亿条,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仅向增值服务提供商(SP)支付的分成就接近90亿元。


WAP浏览技术的产生,推动增值业务进入新的阶段。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和中国联通的“互动视界”就是这一技术下的产物。与短信增值业务一样,运营商吸引大量SP开发WAP增值业务,向用户提供聊天交友、游戏、视频下载等更为丰富的服务。有数据表明,WAP业务出现近半年的时间内,中国联通“互动视界”用户就已经突破300万,业务收入近4千万元。


前述增值业务“车友助理”为背后的SP和中国移动带来了巨大收入。提供“车友助理”这项业务的公司名为世纪恒通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8月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协议。


2015年,“车友助理”为世纪恒通贡献营收为3738万元。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1.4亿元,月平均结算用户308.13万户,较2015年增长402.64%。2017年上半年,车友助理月平均结算用户297.68万户,实现收入6636万元。据世纪恒通招股书显示,“车友助理”包月费用为10元/月,世纪恒通自2015年起分成占比40%,2017年由40%下降至35%。由此推算,仅在2017年6月以前,中国移动借助“车友助理”获得的收益可能超过3.8亿元。


未来,工信部新政策的执行将使得一大批私自开通的增值服务无处遁形,每月用户能够清楚知道其话费去处,即使被订购了增值服务,也能迅速发现,及时止损。


其实真正断掉运营商们这条财路的,是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功能繁多的应用程序层出不穷,使得增值服务再无用武之地。比如在微信出现后,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慢慢变得无人问津。


在三大运营商财报数据下滑最为严重的2016年,增值业务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9.8%;短信及彩信业务收入较上一年度下降8.6%。中国电信移动服务语音收入为441.33亿元,同比下降9.9%;固网服务语音收入下降12.2%为259.87亿元。中国联通移动服务语音收入为491.42亿元,同比下降14.9%;短彩信等其他增值服务收入为207.12亿元,同比下降7.2%。


运营商的提速降费之路


最近一年时间,三大运营商在移动通信方面的业务都发生巨大调整,一些饱受用户诟病的问题,也陆续得到解决,比如取消长途漫游费和流量漫游费。


2017年9月1日,三大运营商宣布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预测,此次业务调整直接惠及5.4亿移动用户,每年降费总额可达280亿元,平均每个用户每年将节约52元。


2018年7月,联通、移动和电信全面取消流量漫游费,原有套餐中的省内通用流量将直接升级为国内流量(不含港澳台)。在此之前,用户购买的如果是手机号归属地省内的流量套餐,那么只能在省内享受套餐,一旦用户离开归属地,流量套餐就将失效。超过套餐外的流量大约0.3元/M,费用高昂。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运营商的规定,当用户同时拥有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时,不管用户是否出省,都优先使用全国流量,用完再用本地流量。用户不可避免会遇到非常尴尬的情况:如果在月初没有出省,将全国流量用完,之后去外地需要使用流量时,即使有再多的本地流量也没用。除此之外,还有网友反映,曾出现过在两省交界处,没有出省,却“被漫游”的情况。


不过与取消长途漫游相比,流量漫游费的取消并没有惠及所有用户。比如校园流量套餐、小区套餐等固定小范围内的套餐都不在调整范围内。


还有人发现,一些更加优惠的省内流量套餐,在升级为全国流量之后,意外消失了。有些不常离开归属地,不需要全国流量的人,在省内套餐流量耗尽后,想要购买流量叠加包时,通常会选择省内流量包。与全国流量叠加包相比,省内流量包价格更低,但在流量漫游取消后,这些用户只能退而求其次,购买更贵的全国流量叠加包。


运营商们的提速降费之路已经走了三年。三年间,除了取消长途漫游费和流量漫游费,三大运营商提高了宽带接入速率、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活动,先后推出不限量流量套餐。但即使三大运营商一直在政策的要求下提速降费,始终没能让大众满意。人民网曾发布“提速降费目标完成,你感受到了吗”的调研,96%网友选择了“无”。


—End—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源自视觉中国


回复:


加入财天组织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哈啰传融资,ofo遭追债,共享单车还是门好生意吗?

史玉柱重生上演蛇吞象,时隔两年重启305亿收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