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旗下,青年说——坚定初心,怀揣文化行囊再前进 | 浙师国社风


国旗下 青年说


为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激励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5月8日上午7时,浙江师范大学“国旗下,青年说”升国旗仪式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于校庆广场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以“教育初心如磐,文化使命在肩”为主题,由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我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崔雪萍,国社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春颖,校学生处学生管理科科长潘向,国社学院青年教师王琳,国社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林浩波出席仪式,国社学院各党支委代表、班团等32位学生干部与会。


升国旗、奏唱国歌。华夏天朗气清,看五星旗帜满天红。仪仗队踏着坚定的步伐护送着红旗,全体师生深情注目,向冉冉升起的国旗庄严敬礼。


党委委员讲党课


新时代,新征程。本次党课主题为“胸怀国之大者,重整中国故事行囊,国际传播新征程再出发”。孙春颖老师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出发,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对国社所有青年学子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在过去的十年里,一批又一批浙师青年怀着毅然的决心奔向异国他乡,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深耕细作,用他们的青春为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贡献着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百年变局、科技赋能、大国博弈,但这些也为我们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二十大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文明对话。最后,孙春颖老师号召大家,整理好中国故事行囊,一起向着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传播新征程再出发!


青年教师讲担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初心永不褪色,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考验,历久弥新。在二十大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用汗水书写人生华章。“中文为桥,文明互鉴,中非青年共筑命运共同体”,青年教师王琳走向教育道路的初心来自童年对教师崇高身份的肯定。任职十载,他带着初心和思考,决定走进非洲,探寻心中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答案。他向国社学子发出号召——我们选择了国际中文教育,文化使者这一历史使命就自然而然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这颗种子会在你的学习中萌芽,会在你的教学实践中成长,会在你的收获中根深蒂固,会在你为中非友谊做出一点贡献时而满心欢悦。“不忘初心,方可砥砺前行”。



然而,前行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我们要经历诸多考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师范生,必须夯实教学技能,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国际教师,瀚宇之花”,我们要立足祖国,胸怀世界,“跨越文明,构建和谐”;我们要善于交流,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王琳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赴非支教故事,他的初心正在慢慢照进现实,发光发热。他将汉语的种子播撒海外,那些种子生根发芽,开满汉语之花。


青年学子话传承


作为浙师学子,中华文化的传播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管201班张睿仪同学作了以“手心里的传统色”为主题的演讲。她见证了金华市岩头村从“除了青瓦白墙,再无别的色彩”到“那抹靛蓝色肆意流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见证了非遗文化从没落到重生。张睿仪同学向我们提出了青年对文化保护的思考,青年人有一双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眼睛,我们要用这双眼睛在此看见过去的传统色彩,去田野中观察、去记录、去对话。唯有被田野作业者看见、记录,才能被传承、被创新。传统文化不是活在记忆里的化石,而应该成为捧在每个人手心里的永恒。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相信全体国社学子在今后能够积极投身实践,牢记肩上使命,共同开创明天的辉煌,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新时代青年。


文字 | 曹梦荧

图片 | 冯艳

今日编辑 | 冯艳

责任编辑 | 蒋文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