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对那些“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人来说,今天是个大日子,速来围观!

2017-11-08 CCTV焦点访谈

今天,是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纪念日,是第十八个中国记者节,同时也是第27届中国新闻奖颁奖的日子。这些获奖作品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代表着中国新闻报道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新时代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新风貌。


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国记协组织评选的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自1991年起,每年评选一次,至今已经是27届了。这次获奖的287件新闻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4件作品获得了特别奖,50件作品获得一等奖,233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

人民日报送评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评论文章《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历史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为指导,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获得了特别奖。

中央电视台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电视新闻消息;中央电视台关于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活动的电视直播报道以及电视记录片《锦绣记》、新闻专栏《海峡两岸》也分别在这次评选中获得了特别奖和一等奖。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通过对一个个落马官员案例的剖析,全景式呈现了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重大主题,对广大党员干部起到了警示作用,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举措,在这次评奖中获得了一等奖。

这次获得了特别奖的还有新华社的新华全媒头条。此外,新华社特约记者《太空日记》,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中国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网的《您好,马克思!》等一批融媒体作品也以创新的思维获得了一等奖。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传播局副局长谢登科表示:“这次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的获奖作品,大多是小切口、大主题,运用网言网语讲好宏大的中国故事,使网民们能够有非常深刻的正能量的体验;第二就是今年的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普遍地运用了创新的手段和思维。”

获得通讯一等奖的《别了,白家庄矿》,讲述了两对矿山父子告别了多年奉献的煤矿,选择新的岗位的故事,以人物命运的变化,反映了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煤矿去产能的大变革。

这次评选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惊心动魄的160分钟——首次揭秘“长五”推迟发射》,河北广播电视台的《“新愚公”李保国》等一批广播节目的获奖。此外还有《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减法并举》《从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铁纪铁流》《民企也是国家队》《为85岁的爷爷拍照》《问政湖南》《外国漫画家手绘北京》等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中国记协:“记者之家”


我们看到,这些获奖作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紧紧抓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关切点,记录新变化,反映新生活,社会反响强烈。而就在这次中国新闻奖颁奖的同时,负责这一奖项评选和颁奖的中国记协也迎来了自己80 周年的生日。

中国记协,全称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新闻界全国性人民团体。它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抗日烽火中的1937年,在周恩来倡导和支持下,经过胡愈之、夏衍等酝酿,推举范长江、恽逸群等出面组织,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成立,当时的名称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

协会成立后,于1938年3月30日在汉口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将协会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组织全国新闻界为宣传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记者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生命。1941年4月,皖南事变之后,虽然学会总部被国民党政府关闭,但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几天前,就在上海市的山西南路,纪念中国青年记者协会成立80周年会址纪念馆开馆,参观者不但有媒体代表和各界人士,还有当年的创立者的后人。

“青记”发起人范长江之子范苏苏说:“‘青记’的会员争先恐后的,只要有任务我就去,台儿庄是去的最多的。所以我觉得年轻的新闻记者,到这个地方来看过以后,会产生一种力量。”

“青记”发起人陆诒之子陆年良说:“这是新闻革命传统的学习的地方,不要忘初心,那就是说,你要了解他们的初心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委会在北平成立,随后,作为全国性的新闻团体,同其他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共同发起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7年2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党和政府历来对记协工作十分重视。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记协为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行业自律、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对外新闻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新闻奖获奖代表时指出:中国记协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希望中国记协再接再厉,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把广大新闻工作者凝聚起来,真正成为“记者之家”。

周剑是《经济日报》的一名编辑。他十分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增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而中国记协组织的记者走转改活动,给他提供了机遇。他说:“在重庆我们还去参观了九龙坡新农村的建设,我们看到当地的新农村已经有了产业支撑,百姓们从农民变成了工人,这对于我更好的把握这些稿件的主题,把它们更好的呈现给读者来说,有很好的帮助。”

余熙是武汉《长江日报》的一名记者。20多年来,他利用自己的采访和美术特长,以自费和民间参与为主的方式,到60多个国家,举办过40多场美术展览,采访了50多位外国元首和国家首脑,出版了28部国际交流书籍,举办过近200场演讲会,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2015年4月,为了鼓励更多的记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记协邀请他来到“记者大讲堂”与在京的各大媒体记者分享他的经历。

余熙说:“当我在中国记协面向媒体同行汇报公共外交心得时,一种回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从2014年以来,在中宣部等单位指导下,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它成为每年的11月8日中国记者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特别节目,至今已经连续三年播出了。今年的节目也已经制作完成,有13位新闻工作者登台讲述他们的精彩故事。

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赵新乐表示:“好记者讲好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很多的优秀的新闻同行,能够在这里讲述自己遇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记者的这个群体,以及中国的前进与发展。通过这样一个舞台,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大家身上的那些比较优秀的品质和品格,同时也能够激励着广大新闻工作者,追随前辈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

这些年来,中国记协围绕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在为记者们排忧解难,维护记者正当的合法权益方面做出了努力。

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说:“中国记协作为新闻工作人的娘家,让他有归属感,我觉得非常必要的,就是应该让他在采访遇到困难,采访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时侯,要有人为他发声,有人为他撑腰。”

除此之外,作为联系国外新闻界的纽带,多年来,中国记协也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中外新闻交流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每周一次的新闻茶话会就吸引了很多外国记者。

中国记协国际部主任戎昌海说:“及时向国外发出中国的声音,作为我们的一项主要的职能,我们也会积极主动的邀请,一些新闻媒体的记者到实地去看一看,走一走,能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当地真实的情况。”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胡孝汉说:“去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代表,对我们中国记协指出了增强‘三性’的大方向,提出了建设‘记者之家’的总目标,我们中国记协要按照习总书记这些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要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就要拿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些获奖的优秀作品,就为我们树立了标杆。而走过80年历程的中国记协,还将继续助力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凝心聚力,打造真正的“记者之家”。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