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公布】160余位大咖齐聚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欢迎参会!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同道 :
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每年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会持续取得重大进展,定期的基础、临床、产业及资本的深度探讨与交流,对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国际癌症大会在医疗健康领域同仁的支持帮助下,已成功举办两届,已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盛会。延续“传承,创新,卓越,引领”的主题,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暨第二届中德双边论坛暨第六届公济肿瘤论坛将于2021年10月29-31日在上海召开,旨在为肿瘤领域专家同行提供一个深度沟通交流的平台。
今年的大会大牌云集,将邀请百余位国内外肿瘤研究领域顶尖专家分享最新的癌症研究成果。将设肿瘤代谢、肿瘤免疫、肿瘤前沿及新进展、肿瘤早筛、肿瘤临床及转化、分子影像、肿瘤创新等多个专题论坛,主要涉及癌症代谢、肿瘤微环境、多组学、表观遗传及信号调控、类器官与临床转化、肿瘤免疫治疗、新型肿瘤标记物、液体活检等各个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科研到转化的最新进展、最新技术和最新发展趋势。另外,参加本次会议,可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10分。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盛会,共同努力打造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海内外同道们搭建肿瘤基础、临床与转化协作和友谊的桥梁。
第三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组委会
二零二一年六月八日
时间地点
时间:2021年10月29-31日(10月28日报到)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会议中心(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抗癌协会
转化医学网
协办单位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
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
《肿瘤》杂志
重磅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以拼音为序)
董晨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董晨,博士生导师,198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1996年获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博士学位, 1997至200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免疫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免疫学系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回国工作以后曾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医学前沿创新研究院(筹)PI。董晨院士主要致力于免疫学的研究,在T细胞分化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贡献,其研究对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给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董晨院士目前已发表论文200余篇,总被引用次数达28000余次。2014到2019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董晨院士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2009年美国免疫家学会BD Bioscience研究者奖、2019年国际细胞因子与干扰素协会Biolegend-William E. Paul Award奖。他是国家重点研发精准医学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基金委“炎症生物学与疾病”创新群体负责人。现任Frontiers in ImmunologyT Cell Biology主编,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副主编,Immunity、Cell Research等期刊的编委。
樊春海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樊春海,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宽诚讲席教授,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01-2003年在圣芭芭拉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2016年任科技部纳米973首席科学家。入选中国化学会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国际电化学学会(ISE)会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兼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ChemPlusChem编委会共同主席。已在Nature,Nature和Science子刊等SCI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他引3万余次,H因子96,近六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部分成果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和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谭蔚泓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
谭蔚泓,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学院教授。现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纳米研究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等。现任美国化学会JACS杂志副主编, 中国科学化学,CCS Chemistry, ACS Nano、国家科学评论等国内外杂志编委和副主编。谭蔚泓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分子医学。他在Science、PNAS和Nature系列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H-index 135,引用近61,700次。2014-2019连续六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名单。研究成果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美国化学会Florida奖,2013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湖南省光召科技奖,2018年美国化学会“光谱化学分析奖”,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2018年湖南省创新团队奖,2019年匹兹堡分析化学成就奖, 2019年生物分析化学杰出贡献奖。2005年当选美国AAAS Fellow,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谭教授在2019年被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王红阳 院士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王红阳,主任医师,博导,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等。是首届国家创新团队奖的带头人和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获得者。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的炎-癌转化、信号网络调控、肝胆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新策略有重要建树。近五年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国际专利3项),主持研发的Glypican-3肝癌诊断试剂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复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创新性提出肝胆肿瘤治疗新策略(Science Transtration Med.2020)。
白凡 研究员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白凡,现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白凡实验室致力于创新和应用单细胞、单分子技术,探索生物医学前沿交叉领域,关注癌症发生、基因突变和转移机制,关注细菌致病和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已在Science(2篇),Nature,Cell(2篇),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Molecular Cell(2篇)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杰出青年基金(2021)。以课题负责人多次获得科技部863计划、“精准医学”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研究成果获Cell杂志社2019年中国年度论文,获2019年中国临床医学十大进展。
边英男 博士
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边英男,博士,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毕业于复旦大学,并于美国贝勒医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兼任复旦大学校外兼职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CMA)评审员、国家科技专家库和多省专家库在库专家及国内外多部学术期刊学术编辑和审稿人。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地方课题多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5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和7项。曾在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任应用技术科学家、部属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等多项工作。
蔡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蔡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区域医疗与产学研联盟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成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成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委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8篇。参编专著2部,副主编专著1部。主持和参与中国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协作组(CGOG)、CSCO-默克基金、上海市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胃肠道和肺部肿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综合治疗。
曹华 教授
翼方健数
曹华,翼方健数(BaseBit.ai)创始人&首席产品官曹华教授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系犹他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南佛罗里达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曹华教授在南佛罗里达大学担任教授期间,建立了飞秒级别的超快太赫兹实验室,发表30余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在Optics in 2002的期刊中,代表工作之一被美国光学协会列为年度重大发现之一。曹华教授具有10多年高科技公司产品管理和跨国项目管理经验。在加入翼方健数之前,曾任阿里巴巴iDST(数据科学研究院)Data Alibaba 硅谷部门负责人,负责大数据算法团队和阿里巴巴电商业务部门之间合作开发的算法产品的定义、进度管理和推广落地工作,拥有丰富的高科技公司产品管理和跨国项目管理经验。在此之前,曹华教授曾担任好耶集团硅谷团队的产品经理和搜索广告团队(SEM)负责人,和ASML旗下的Brion Technologies的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负责管理跨美国、荷兰、韩国、中国多个国家的市场、产品、技术支持团队的产品开发和推广。
曹流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曹流教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主持人。曹流教授的研究工作,揭示了细胞稳态维系的“阴阳平衡”机制对肿瘤与衰老发生发展的调控规律,以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土壤-种子-土壤”互动效应,于Nature、Science、Cell及其子刊等发表学术成果150余篇,他引8000余次。曹流教授曾获美国卫生研究院长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现担任国际生物学杂志编委、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细胞生物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再生医学分会会长,中国老年医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副会长。
常智杰 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院
常智杰,民盟盟员,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1989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1995年,在西北农业大学任副教授;1995-1998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等访问学者博士后;1998-2005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2005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FEBS Letters编委,曾任Cell Biochemistry and Function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信号转导和肿瘤发生的机理,特别关注STAT3, WNT和NF-kB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在肿瘤发生中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从分子、细胞、小鼠模型及病理组织等水平研究关键蛋白所发挥的功能,为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目前的重点是:CREPT与信号转导调控转录的分子机制;GdX与信号转导在炎症引起的肿瘤中的作用;肿瘤干细胞在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机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第12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2012清华大学先进个人奖,201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回国后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ancer Cell, Molecular Cell, Cell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 JCB, Nature Communications, Oncogene 和JBC 等发表SCI 期刊论文120 余篇,被引用5000多篇次。获发明专利20余项。
陈佳艺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陈佳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199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1998-2000年在Henri-Mondor医院和Gustave Roussy研究所担任外籍专科医师。上海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候任主委,上海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副主委,CSCO神经肿瘤专委会副主委,CSCO 乳腺癌专委会常委,CSCO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离子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分会会员。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权威,核心和SCI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一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三年行动计划”两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一项和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各一项等。
陈锦飞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锦飞,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留学德国乌尔姆大学血液/肿瘤科(综合肿瘤科):Research Fellow。亚洲冷冻治疗学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SCO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CSCO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理事、世界华人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CA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CA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ACA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胃癌标志物协作组组长、CACA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ACA中西医整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CACA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CACA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样本库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与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学会常务委员。研究方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JAMA Network Open”和“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70多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部“973”子课题的20多项科研课题,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肿瘤学学科带头人,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陈洛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陈洛南,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获日本东北大学系统科学硕士学位;获日本东北大学系统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副教授;2000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教授;2002年起任日本大阪产业大学教授;2009年10月至今任中科院生化细胞所 特聘研究员;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国科大杭高院 首席教授。现任中国运筹学会《计算系统生物学分会》理事长和IEEE-SMC《系统生物学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计算系统生物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系统生物学和复杂网络等研究领域发表了350余篇期刊论文及10余部编著书籍(Citation: 20000; H-index: 70)。
陈苗苗 高级项目经理
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
陈苗苗,现任高级项目经理,负责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招商、项目引进、政策对接和融资服务等工作。2019年毕业后加入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接触到的项目近800余家,落户服务项目20家,针对项目需求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双赢的目标。从项目选址到最终项目入驻全部一手服务。
陈思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陈思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百人计划-研究型医师;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癌症研究会(AACR)会员;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国际胃癌学会(IGCA)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卫生系统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肿瘤学组专家;上海市科委基金评审专家;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专家。
陈益定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陈益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乳腺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专委会副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候任主委。
陈震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震,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开展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近20余年。以晚期肝癌、胰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针对中医治疗中的核心环节“证型”的特点,解决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逐步建立“病证合一”的研究及诊疗模式。作为第一负责人,已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最高IF 29。作为副主编编著专业著作5部,教材1部。2011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湿热蕴结病机的清热化湿法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及应用研究”;201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清热化湿法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及应用研究”;201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清热化湿法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2016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2020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程金科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
程金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上海市肿瘤微环境与炎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蛋白质的SUMO修饰的基础与疾病方面的研究, 包括由SENP介导的去SUMO修饰过程和对细胞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在代谢、衰老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在Cell、 Molecular Cell、Nature Cell Biology、MCB、JBC、Oncogene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已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等等基金资助。
丁广进 博士
BioArt
丁广进,博士,BioArt创始人与主编,Protein & Cell执行主编,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副秘书长。201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与代谢调控,以第一作者在Cell Research(in press)、JBC上发表研究论文。
丁红华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丁红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恶性肿瘤诊治领域知识全面,尤其擅长乳腺癌、胃肠道恶性肿瘤、肺癌、泌尿道以及一些罕见恶性肿瘤的诊治。擅长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临床情况、生物基因学特征,组织多学科讨论,利用各种诊疗手段,为患者量身订制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疗效,避免过度治疗。
丁健青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丁健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衰老及组织修复研究院研究员。2000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及神经科学系学习、工作,2007年1月回国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研处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衰老及组织修复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细胞骨架、轴突运输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间关系的研究,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型研究。负责的主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 、 “上海领军人才”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在Nature、Annals of Neurology、PNAS、Journal of Cell B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丁显廷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丁显廷,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子与纳米医学平台主任,个性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求是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担任美国比尔.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复方药物临床研发”专项,中国负责人;中国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负责人;军委科技委国防创新特区第一批启动项目,负责人;中国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负责人。目前担任30个国际SCI期刊审稿人,6个国际SCI期刊的编委会成员,已发表包括Science Advances, Genome Biology,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Nature Protocols, Analytical Chemistry在内的国际期刊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
董春燕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董春燕,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本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编委,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浦东新区领军人才,获上海市“医树奖”;科技进步奖;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肿瘤科访问学者。
董金堂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董金堂,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人类细胞生物和遗传学系主任。南开大学生物学学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理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教授、内科肿瘤学系科研副主任、癌症中心项目共同主任。从事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转化应用研究,尤其在驱动基因的发现和作用机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新发现。承担过近30项各类科研项目,在包括Science和Nature系列杂志在内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担任中国和美国政府不同部门的各种科研和人才项目的评审,是多家国际学术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培养博士和博士后30余名。
范广建 独立PI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范广建,2015/07-至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独立PI。2009/09-2015/06,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命医学研究所, 生物医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方向:1.乳腺癌、结肠癌肿瘤发生、耐药和复发与基因组不稳定性、中心体扩增的关系。2.蛋白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乙酰化和乳酸化修饰等。3.肿瘤微环境中CAFs调控肿瘤耐药、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范国荣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范国荣,主任药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药学科主任。上海市药物(中药)代谢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新药创制项目、科技部863项目与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重点项目等三十余项;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和“军队特需药品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建设;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新药证书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主编、副主编药学教材及学术著作10余部;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60余名。
范江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范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博导。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靶分子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编委。
冯景 主任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三医院
冯景,主任技师,博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三医院,龙岗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检验学会委员等学术任职。主要从事临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检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表观遗传调控与乳腺肿瘤,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各级课题7项,以通讯或共同通讯发表包括Advanced Materials、Angew Chem.、Nucleic Acids Res、Nanoscal、Theranoistics、Oncogene等SCI论文多篇,参编高校教材2部。带教硕博士和博士后30名。
付丽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付丽,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英国皇家病理学院Fellow,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协全国病理学科首席科学家,中国女医师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高栋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栋,博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原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6年先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所接受博士后训练,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2016年8月加入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高栋博士开发和建立了多种组织类器官培养体系,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研究前列腺成体干细胞谱系命运转变,系统阐明了前列腺肿瘤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等科学问题;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0多篇,包括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Genetics、Cell Stem Cell、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Advanced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的多篇论文;获得国家青年人才计划、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上海市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高平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高平,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03年于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3至2005年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任博士后,2005年至2010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博士后及助理研究员,2010年至2017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7年起任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在 Nature、Cancer Cell、Nature Cancer,Cell Metabolism、Nature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 J、Blood 等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论文他引12000次以上。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及干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中科院先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等资助。
高绍荣 教授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绍荣,现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院长,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等奖项。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8-2005年先后在美国、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历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2013年起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高绍荣教授长期从事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调控机制以及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是国际上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即iPS细胞真正多能性的两个实验室之一,研究成果曾入选世界十大医学突破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在包括Nature, Science, Nature Genetics, Cell Stem Cell, 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担任Cell Stem Cell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干细胞学会年会(ISSCR)等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
高勇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高勇,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综合治疗科主任,上海市浦东新区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盆腔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委员,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医师学会肿瘤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科技部重大项目二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上海市重点专科项目1项,在《Cancer Research》、《Gastroent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宫玉艳 博士
北京寻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宫玉艳,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拥有七年NGS测序行业经验。曾任职于博奥生物和贝瑞基因,负责LDT产品研发、合作科研和技术研发等工作。现任北京寻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医学总监, 致力于从科研出发探索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推动单细胞技术的临床转化。
龚建 博士
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龚建博士,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CTO。拥有十几年研发经验,对肿瘤、基因组学技术有深厚的研究经验,擅于提出新方法与新研究思路。在微流控与微分区的技术、质控、临床应用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指导并开发了单细胞分离、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无创产前筛查、病原体分析、miRNA表达分析等30多种检测试剂(盒)。参与实施国家973、863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
顾景凯 教授
吉林大学
顾景凯,博士,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博导,药物代谢中心主任,北京现代药物代谢研究院理事长。近年来,完成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子课题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36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国际专利1项;并在小分子、蛋白多肽、多糖类药物、高分子药物以及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体内分析与DMPK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现兼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专家 ,中国医药管理协会“临床研究质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Acta Pharm Sin B和J Pharm Anal等杂志编委。
郭彩霞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郭彩霞,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研究员。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4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和西南医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9年在美国西南医学中心任讲师和研究助理教授。200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期刊编委。目前课题组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泛素化、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调控肿瘤细胞和胚胎干细胞DNA损伤应答以及肿瘤化疗/PARP抑制剂耐药性;2)环境污染物、化疗药物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3)非编码RNA/RNA结合蛋白/小肽对DNA损伤应答的调控;4)从天然中草药中筛选抗癌药物和化疗辅助药物等。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信作者计34篇,包括学术期刊Cell、Mol Cell、PNAS、EMBO J、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
Olivier Gires
LMU Klinikum der Universität München
Prof. Dr. rer. nat. Olivier Gires, Leitung HNO-Forschung, Klinik und Poliklinik für Hals-Nasen-Ohrenheilkunde, LMU Klinikum der Universität München
Rainer Glass
PI Neurosurgical Research University Clinics Munich
郭俊明 教授
宁波大学
郭俊明,宁波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浙江省病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宁波市“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治新技术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重点资助人才。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非编码RNA与肿瘤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RNA专业分会理事、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韩达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
韩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酸化学与分子诊断研究,开发智能核酸工具应用于解决细胞分析、疾病诊断与治疗等生物医学中难点问题。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著名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Nature Nanotechnol.论文被同期杂志作为研究亮点进行了专题报道,2篇论文分别被Angew. Chem. Int. Ed.遴选为VIP 论文和热点论文,研究成果被多个学术媒体作为亮点报道。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3项。曾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新锐奖、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奖励,入选全球权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 人”。
何逖 博士
吉凯基因医学检验事业部
何逖,吉凯基因医学检验事业部总经理,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毕业于University of Alamaba at Birmingham。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于美国科学院院士Max Cooper教授,研究方向在B 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文章一篇(JBC),作为次要研究人员完成文章三篇(PNAS,Nature Immunology, Gene)。
何康信 研究员
浙江大学
何康信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任转化医学专职科研岗。何康信在类器官和肠癌粪便筛查两个领域做了一些工作。涵盖了类器官生物样本(活)库的建设、个性化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器官芯片、类器官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领域。尤其是在正常组织来源的类器官的造模方面有较多的实践经验。何康信博士依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及其他合作医院,开展的转化医学研究很好地利用了类器官的优越特性,为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开发都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Jochen Hess
University Hospital Heidelberg
Section Experimental and Translational Head and Neck Oncology.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University Hospital Heidelberg
侯春雷 董事长
北京森西赛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著名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学术媒体BioArt联合创始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客座教授/高级顾问,宁波市/宁波大学人才大使,北京春雷赛智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森西赛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春雷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领域拥有二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在科研指导、学术服务、学术推广宣传、项目申报、产业投资、产品研发等领域颇有建树。同时他也是多个专委会、学术会议和论坛发起人和组织者,包括“生理学会干细胞专委会年会”、“澳门国际大健康峰会”、“潇湘肿瘤论坛“、“代谢组学大会”、“棒棰岛肿瘤论坛”、“乳腺癌干细胞高峰论坛”、“南京肿瘤生物治疗大会”等。在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侯春雷一直致力于这两个领域专家的交流,为双方打造合作的平台,让科学家为临床专家的科学发现提供研究帮助,提升医院的基础研究水平。多年来,侯春雷协助多位专家规划科研发展道路,指导项目申报,成绩斐然。同时,作为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客座教授和高级顾问,为该院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国自然的数量提升做出了一定贡献!
侯晋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
侯晋,教授,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军队青年科技英才,海军军医大学领航人才。研究方向和成果:炎症与肿瘤发生;以第一、共同第一、共同通讯作者发表Cell、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Cell Research、Hepatology、Oncogenesis等论文,以排名第二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胡丹旦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丹旦,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主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青年委员,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医师协会(SAGES)会员,《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Nutrition》(2020 IF:7.293)编委,2019年APA年会Young Investigator Travel Award,国家人事部三级口译员。临床和研究方向为微创手术为主的肝胆系统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肝肿瘤的二代测序和精准治疗研究。
胡国勇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 访问学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处处长,上海市胰腺病重点实验室 执行主任。中华消化病学会青年委员,中华消化病学会胰腺病学组委员,中华消化病学会营养协作组和整合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分会急性胰腺炎学组委员,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急性胰腺炎学组委员,上海市消化病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消化病学会胰腺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消化病学会微生态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科分会委员。长期从事消化内科的临床一线工作,擅长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胰腺疾病的诊治(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和脂肪胰)和胃肠镜下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疾病的内镜下诊治等。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六届“银蛇奖”提名奖,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浦江人才等称号。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Gut,Br J Pharmacol,J Immunol,JCI insight, Cancer letter,Am J Pathol,Pancrea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
胡海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胡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博士导师,肿瘤内科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医院最强科室实力中青年医生,承担国自然重点,科技部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课题,发表Cell等论文30余篇,获国内发明专利授权7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代谢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代谢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候任青年主委,Journal of Gene Medicine编委等。
胡荣贵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胡荣贵,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
入选“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现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全国酶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研究蛋白质稳态调控与重大人类疾病及相关转化研究。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ancer Cell、Nature Cancer、 Nature Microbiology、Cell Research、J. Hepatology、PNAS、Autophagy等学术期刊。共同主编Cell Research (2016)、Frontiers in Cell & Dev Biol (2021)专刊。
胡夕春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夕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ESMO乳腺癌Faculty Member;ABC5 panelist;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 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审评专家。发表论著200多篇,包括Lancet Oncol和JCO杂志等。主编《肿瘤内科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对策》和《肿瘤科常见诊疗问题问答-胡夕春医生查房实录》等。主持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华莹奇 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华莹奇,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青年委员,CSCO 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CTOS、ISOLS会员,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青年委员,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8项,在骨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50余篇。
黄雷 科研PI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黄雷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科研PI。曾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癌症中心(NCI)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从事肿瘤流行病工作,获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NCC-Japan)高度专门职1号高级人才引进资格。博士以最高等级Summa Cum Laude (excellent)毕业于德国医学顶尖海德堡大学海德堡医学院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之前获德国海德堡大学转化医学研究和国内临床医学七年制双硕士。学术兴趣和重点为消化系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精准和转化医学研究。代表性成果刊登在Gut、Annals of Surgery等专业权威顶级杂志。担任Cancer Medicine、Frontiers in Oncology、BMJ Open等SCI杂志副主编、高级或学术编委和The Lancet系列、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等特约审稿人。多次受邀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年会、世界胃癌大会(IGCC)、日本胃癌协会(JGCA)年会等国际顶级肿瘤学盛会上作口头汇报演讲。荣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Visiting Fellow Award、两度顶级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最佳审稿人称号、欧洲医学肿瘤学会(ESMO)年会Merit Award、世界胃癌大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多项殊荣。
黄灿华 教授
四川大学
黄灿华,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 年8月被新加坡国立大学肿瘤研究所聘为Research Scientist。2005年9月回国任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院长(2017-202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病毒诱导肿瘤发生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氧化还原信号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 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2018);科技部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成员 (2020);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2020);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暨四川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党外建言献策专家库专家成员;成都统一战线 “同心智库” 专家成员;成都市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成都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8)。回国以来以通讯作者在 Gastroenterology、Nat Microbiol、Nat Commun、J Hepatol、Hepatology、Cancer Res、Autophagy、Oncogene、Cell Death Differ、Mol Cell Proteomics 等国际学术刊物出版论文90余篇。受邀请在 Trends Biochem Sci、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Drug Resist Updat、Mass Spectrom Rev、Antioxid Redox Signal、Med Res Rev、Expert Rev Proteomics 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关于系统生物学前沿综述。国际学术刊物 MedComm 副主编,Anal Biochem 执行主编,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Proteomics、Antioxidants 等编委委员。
黄倩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黄倩,研究员,主任医师,交大特聘教授,现任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方向包括肿瘤发病机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肿瘤基因治疗、肿瘤复发与肿瘤再增殖。共发表SCI学术论文60多篇,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JNCI》、《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精英”等荣誉称号。
荚德水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荚德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PI,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包括肿瘤功能基因组学和精准治疗,肿瘤相关基因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肿瘤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Discovery, Hepatology, Cell Research等杂志。获得2018年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201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等。
贾立军 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贾立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员,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新型抗癌分子靶标发现与药物筛选”等中西医结合整合肿瘤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迄今在J Natl Cancer Inst和Cancer Res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邀担任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等多个学术期刊编委,参编英文专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15项。获邀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领域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副会长等。
姜海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姜海,2006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7-201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9月起任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组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肿瘤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1)结合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技术,系统性研究肿瘤发生和药物应答的分子机理;2)小分子药物的新型筛选技术。所发表的双靶点抗癌药物Tinostamustine (CY190602) 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证。近期主要聚焦于通过蛋白降解的技术途径攻克疾病靶点蛋白。在Cell Research、EMBO Molecular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Genes & Development、Nature Chemical Biolog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6篇,其中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论文8篇。
姜姝姝 博士
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
姜姝姝博士,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资深科学编辑。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微生物学系。2014‒2016年于英国赛恩斯伯里实验室(The Sainsbury Laboratory)从事博士后研究,EMBO long-term fellowship 获得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New Phytologist, PLoS Pathogens等国际学术期刊。2017年初加入Cell Research/Cell Discovery 团队。
Philipp Jurmeister
Resident physisican
Institute of Pathology,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München
康铁邦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康铁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广东省“南粤百杰”(2019)。现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PI,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获德国Bielefeld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8---2008年,一直在美国、德国从事细胞生物学、肿瘤学研究工作。2008年5月,全职回国(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主要研究方向:肿瘤新靶标的调控与干预、细胞囊泡与肿瘤耐药和肿瘤转移等,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 Cell Res, J Clin Invest, Nat Commun 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论著40多篇。
Sebastian Kobold
Professor
Abteilung für Klinische Pharmakologie,
Klinikum der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Lindwurmstraße 2a, 80337 München
雷群英 教授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雷群英,长期从事营养与肿瘤代谢的研究工作,揭示了代谢物(营养组分)及酶可调控肿瘤细胞表观遗传和翻译后修饰,为可塑性代谢调控奠定理论基础,并以胰腺癌为突破口,系统阐明了代谢重塑在胰腺癌早期发生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代谢靶向干预,指出了精准营养/饮食在肿瘤防治策略上的重要转化意义。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ogy, Cancer Cell, Cell Metabolism, Molecular Cell等期刊发表,SCI他引上万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国家基金委杰青年获得者。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李冰 市场总监
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李冰,毕业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致力于分子诊断产品的应用开发和扩展,从事分子诊断行业十余年,在荧光定量PCR技术、数字PCR技术在分子检测、分子领域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对于行业发展有前瞻性研究和独到见解。
李金宝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李金宝,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现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专科分会秘书长兼老年麻醉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危重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麻醉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麻醉学教育学组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休克与脓毒症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学会常委。擅长各类疑难危重症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等杂志编委/通讯编委。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译)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以及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李奇渊 教授
厦门大学医学院
李奇渊,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2014年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 ,2017年厦门市高层次引进人才,2017年南强青拔人才。主要研究工作是整合各种高通量数据,特别是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多层次复杂网络模型,阐述疾病不同分子水平之间的变异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入认识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从事针对肿瘤基因组的转化医学研究,运用统计学模型从遗传多态性,体细胞变异,表观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等多组学数据中寻找与肿瘤分型,预后,靶向治疗敏感性等临床特征有关的决定因子并解释其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多组学关联的复杂网络模型,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发现新的肿瘤驱动基因。
李倩 博士
IsoPlexis
李倩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抑癌基因对T细胞和B细胞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目前担任IsoPlexis公司亚太区应用经理,支持单细胞功能蛋白质组学分析平台的转化应用,她拥有丰富的免疫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经验,为许多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应用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细胞治疗、生物制药、肿瘤免疫研究等领域。在加入IsoPlexis前,她曾供职于德国美天旎和赛多利斯公司,拥有多年从业经验,负责多种高通量细胞分析、细胞分选和原代样本处理等细胞相关产品的技术支持工作。
刘宝瑞 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刘宝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江苏省突贡专家。研究方向: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药物治疗,新抗原纳米疫苗与个体化免疫治疗。主持课题:含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课题30余项,主编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ncer等专著5部。
刘传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刘传,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导。2017年-2018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会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青年委员会委员,2019年上海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20年援鄂抗击新型肺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特别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面上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共30余篇。
刘海坤 教授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刘海坤博士于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2005年至2010年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1年获得德国亥姆霍兹青年研究员基金支持,并于同年建立实验室正式就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科学研究,于2015年获得终身教职,至今就任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担任分子神经遗传学分部负责人。
刘海坤博士实验室利用自主建立的人脑癌小鼠模型对神经干细胞(NSCs)、脑肿瘤干细胞(BTSCs)在脑癌发生中的的分子调控机理做研究。揭示了肿瘤生长的基本发育原理,为了解癌症发展,肿瘤异质性和GBM治疗提供了新见解,也为更进一步研究原发肿瘤模型中的肿瘤初发,肿瘤遗传进化和临床前靶标验证提供了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Stem Cell, Genes & Developmen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刘杰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刘杰,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复旦大学免疫学系教授,生物医学研究院及遗传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智能肿瘤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免疫表型研究所所长;上海高水平地方高等院校创新战略团队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研究方向免疫重建策略及基于免疫稳态的晚期肿瘤综合治疗。建立了免疫衰老及生物年龄评估及干预体系;创立了基于表观基因修饰的肿瘤无创诊断(液体活检)新方法;开展了基于PDX的肿瘤精准治疗方案选择及晚期肿瘤的综合免疫治疗,取得较佳疗效;构建了第四代针对实体瘤的新型分泌型CART,使实体瘤的CART免疫治疗获得突破。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研究。在Nature 临床实践肿瘤发表的临床病例研究被推举为美国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教材(CME)。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先后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Cell, Nature 子刊等。为GUT国际编委,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编委,Nutrition & Metabolism 副主编。担国家科技奖及国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
刘尽尧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
刘尽尧,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四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获得者。2013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颜德岳院士课题组,随后于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Ashutosh Chilkoti及麻省理工学院-Koch肿瘤研究所Robert Langer教授(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三院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底回国组建课题组,主要围绕微生物活体材料的表面修饰与功能调控开展工作。担任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IF=10.435, Springer Nature)副主编,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Pharmaceutics客座编辑。曾获中美纳米医学与纳米生物技术学会Rising Star奖、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等。研究兴趣主要包括肿瘤免疫与肿瘤治疗、微生物与菌群调控、药物递送与纳米医学,相关工作被MIT News、湖南卫视、肠•道等媒体报道。
刘军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刘军,内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等多个项目。第一作者及并列第一作者发表Cell Death Dis、Mol Cancer等杂志论文多篇。学术兼职: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青委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刘俊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刘俊,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导, AHA导师。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临床转化研究协作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疾病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松江区病理学会专委会委员,《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编委,长三角基因检测联盟 理事。
承担科研项目:1.TSH抑制状态下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19SJKJGG17),上海市松江区2019年科技攻关项目,2019.11-2021.10,申请人为负责人。2.普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7.7—2019.6 已结题。
刘培军 研究员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培军,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陕西省肿瘤精准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方向:细胞极性紊乱与肿瘤的关系、代谢异常与肿瘤的关系等。研究成果及获奖: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教育部重点课题7项、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总计发表SCI文章90余篇,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7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现任中国抗癌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委会副主委等。
刘善荣 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
刘善荣,上海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博士后。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此外先后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东方学者支持和跟踪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20中国实验医学杰出青年奖。2014年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长期从事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早期调控机制和分子诊断研究。5年来,先后获得基金委杰青、基金委重点、面上项目共10余项课题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Theranostics、Journal of Hepatology, Cancer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多篇SCI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
刘维薇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刘维薇,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检验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分子诊断临床应用及肿瘤分子诊断和发病机理的应用基础研究。获上海市卫计委优秀学科带头人、新优青等项目支持;近三年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Metabolism、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earch、Hepatology等论文多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自然项目等6项;授权专利5项,已转化1项;作为副主编等参编著作5本;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检验专委会委员。上海中西医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委员等。
刘文 教授
厦门大学药学院
刘文,“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闽江学者”,厦门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专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以及应用研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是多项国际国内专利的持有人之一;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包括Nature,Cell,Cancer Cell,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等;在抗癌小分子K-80003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该小分子获得了美国FDA关于其在晚期结直肠癌中开展临床实验的批件。主持多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NIH-NSFC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NSFC-RS中英人才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负责人;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取得多项荣誉,获得中国药学会-赛诺菲青年生物药物奖和福建省运盛青年科技奖。
刘艳颜 研究员
复旦大学
刘艳颜,主要从事无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用于癌症和神经性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高效治疗。以第一/共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共18篇,包括Chemical Reviews,Science Advance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他引550余次。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
刘颖斌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刘颖斌,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胆道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工匠(2019),上海市仁心医者奖(2019),上海市科技精英(2018),国之名医(2018),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专家(2017),全国医德标兵(2015),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上海领军人才(2012),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2)。
刘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刘勇,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肿瘤放疗科主任(虹口)。日本国立Hirosaki University放射肿瘤学博士,先后任日本京都大学粒子线肿瘤中心助理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副教授、主治医师。长期从事放射肿瘤学(光子、粒子、硼中子),承担常见实体肿瘤的临床诊治,以及骨髓移植患者全身放疗工作。主持日本文部省科研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交大医学院“双百人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曾获第48届日本医学放射线学会学术优秀奖等。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放疗“红皮书”、放疗“绿皮书”、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美国化学会刊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6项。现为上海核学会肿瘤放疗与影像专委会副主委、上海医学会放疗专委会青委副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放疗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成员、日本放射线肿瘤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分会学组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评审专家、日本放射线影响学会会员等。
柳素玲 教授
复旦大学
柳素玲,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肿瘤医院双聘、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获得学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0-2012年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2005-2008年获美国苏珊-库门癌症基金会博士后奖,2006 年获美国癌症协会默克学者奖,2010年获美国癌症协会苏珊-库门学者奖,2014年获USCACA‐NFCR 学术奖, 2018年获得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获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称号,2020年入选复旦大学“卓越2025”-卓识人才计划, 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优秀学术带头人称号,2020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0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近五年,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ogy、Advanced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ancer Res.等国际杂志上共发表论文30篇。共发表SCI论文83篇,论文总他引超过18000次。共获得国际专利五项、申请中国专利五项(两项已获批)。作为独立研究PI,获得美国Susan G Komen Foundation 、DOD、Astrazeneca/Medimmune公司等研究资助;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先导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973子课题项目资助。
龙江 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龙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实体瘤聚焦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青年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普外分会胰腺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数据和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师从我国著名的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擅长胰腺癌、十二指肠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腹膜后肿瘤等疑难手术及综合治疗,主要从事胰腺肿瘤的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特别致力于胰腺癌异质生物学表型研究,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复旦大学“985”工程青年课题等项目。在美留学期间获得美国胰腺外科学会青年学者奖。2012年获得中华医学会外科手术艺术奖之"金手指"奖,作为主要成员获得上海市医学奖三等奖、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金奖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
陆伦根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陆伦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和中国医促会消化病分会常委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等职。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届“国之名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发明专利2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教育部二等奖2项和华夏二等奖1项。
《J Clin Transl Hepatol》、《中华肝脏病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肝脏》和《实用肝脏病杂志》副主编,《J Dig Dis》、《中华消化杂志》和《胃肠病学》等10余份杂志编委。主编7部专著,参编30多部专著。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0多篇,组织编写《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共识》和《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主持科技部“863”、“973”、“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及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及上海市课题7项。
罗鹏 博士
上海鼎晶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罗鹏,上海交大生物技术学士,上海交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健康管理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科建设委员会 委员,上海鼎晶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吕纲 大数据平台负责人
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
吕纲毕业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遗传学专业,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癌症生信数据分析与生信计算平台建设,曾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项目、水稻基因组、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等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以及白血病等癌症研究。致力与多组学研究整合以及先进计算技术在医学临床的应用。其中关于血吸虫基因组、白血病DNMT3突变、新冠病毒等三篇研究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于Nature、Nature Genetics。
吕志民 教授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吕志民,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王宽诚杰出讲席教授,浙江省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原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Ruby E.Rutherford杰出讲席终身教授、肿瘤代谢中心创始主任。吕教授是肿瘤学和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国际知名的杰出科学家,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取得了开创性、系统性的重要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多种代谢酶具有蛋白激酶活性,首次系统性地阐明了生长因子受体促进 Warburg 效应的调控机制,率先证实了多种代谢酶和代谢物在肿瘤细胞活动调控中具有重要的非代谢功能。
吕志民教授2013年获得M.D.安德森癌症中心Potu N. Rao基础科学卓越奖、2016年获得M.D.安德森癌症中心Dallas/Fort Worth传奇人物基础研究成就奖、2017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受邀担任精准医学杂志荣誉主编,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 主编,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Center副主编, Cell Research、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10余个期刊的编委。
吕志民教授先后在Nature(4篇)、Cell(2篇)、Nature Cell Biology(5篇)、Molecular Cell(15篇)、Cancer Cell、Cancer Discovery、Cell Metabolism、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Cell、Nature、Science系列杂志中发表论文40余篇。其原创性里程碑发现深刻影响了业界对肿瘤代谢的认识,同时也对开拓新的肿瘤诊治方法提供了创新理论支持。
马春红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马春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山东省泰山攀登计划及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Forint Immunology 副主编,Cell & Molecular Immunology, Hepatoma Res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函审、会审专家。主要从事肝病与免疫研究,致力于研究HBV、代谢等环境因素诱发肝脏炎症及其恶性转化机制。发现了HBV介导免疫耗竭、促进感染慢性化及及慢性炎症重塑微环境、加速炎癌转化的新机制,鉴定了调控细胞死亡与增殖平衡、介导肝细胞恶性转化的新基因/通路,以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Gut,Journal of Hepat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Oncogene等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获201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入选基金委炎癌重大研究计划代表性成果,相关文章收到F1000特别推荐,入选2018年Gut杂志评选的代表性肝癌新进展,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
闵大六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闵大六,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肿瘤内科主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及产学研联盟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胸部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放化疗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委,《肿瘤》、《中国癌症杂志》审稿专家,主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
缪小平 教授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
缪小平,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委员、科技部“十四五规划”常见多发病专项专家组成员。是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和杰出青年基金(2019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者,曾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13年)、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和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等奖励,参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近5年代表作包括Lancet Oncol(2020年)、Nat Genet(2018年)、Gut(2020年)、Ann Oncol(2018年)、Nat Commun(2018年)、Nucleic Acids Res(2015年、2018年、2019年、2021年)、Am J Hum Genet(2019年)和Cancer Res(2018年、2020年)。
倪明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倪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抗癌协会与杂志社办公室主任、副编审,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抗癌》杂志编辑部主任,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 中方主编助理,北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医药卫生版)专家组成员(2020-2024),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学会常务理事,第3届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先进个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十大医务青年。曾主持基金5项,发表文章23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8篇。
Christophe Nicot 教授
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Center
Christophe Nicot博士是《Molecular Cancer》(IF 27)主编,专长病毒肿瘤学家,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Center教授,在Nature Medicine、PNAS、Blood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Center for Viral Pathogenesis主任。
潘景轩 教授
中山大学
潘景轩, 中山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基础及转化研究专委会(筹)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肿瘤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临床医学分会常委。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工作8年(1998-2006),200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回国任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导,2010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肿瘤靶向治疗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研究兴趣集中在肿瘤靶向药物耐药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调控机制及其干预,在Sci Transl Med, J Clin Invest, Blood, Cancer Res, Clin Cancer Res及Mol Cancer等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80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曾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学科评议组专家。潘景轩教授担任《Molecular Cancer》(IF 27.401)副主编,《Theranostics》(IF 11.556)等SCI杂志编委。
卿国良 教授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
卿国良,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教育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PI,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癌症中心及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以负责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等各类课题10余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Cancer Cell、Molecular Cell等主流期刊发表SCI文章30余篇。获国际发明专利1项,已成功转让。
任善成 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
任善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上海长征医院机器人手术中心主任,全军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Asian Journal of Urology执行主编。擅长泌尿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的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主刀完成泌尿系统微创手术逾2000例,其中机器人手术1000余例,完成亚洲首例单孔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亚洲首例经会阴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以通讯/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论文发表在Nat Med、 Nat Cell Biol 、Mol Cell, Nat Commun、Eur Urol等国际权威杂志。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7项,获批8项。入选树兰医学青年奖、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奖“银蛇奖”一等奖、“国之名医·青年新锐”等10余项人才计划。
Thomas Seufferlein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Ulm
Professor Thomas Seufferlein is professor of gastroenterology, University of Ulm, president of German Cancer Association, president of European Society of Digestive Oncology (ESDO), and editor in chief of Germ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University Hospital ULM, Germany.
石丹露 博士
碧迪医疗
石丹露,南京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已发表多篇SCI论文。于2019年加入BD以来,作为技术应用专员,从事单细胞和多色流式技术支持,开发单细胞多组学联合流式技术的完整解决方案。
史颖弘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史颖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副主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肝癌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早治早治学组副组长,上海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海医会肝癌专家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海医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兼副总干事。
苏春霞 副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苏春霞,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患教专委会副主委,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转化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呼吸道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委,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编委,《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执笔专家,《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执笔专家。
孙伟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孙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骨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UCLA访问学者,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SICOT中国部骨肿瘤学组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骨盆肿瘤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工作组委员。主要从事骨肿瘤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骨盆及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四肢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面上项目及上海市卫计委青年项目等多项各层次科研课题,发表骨肿瘤相关学术论著30余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成果推广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获得上海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银蛇奖二等奖,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孙星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孙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甲乳血管外科主任,曾任肝胆胰外科执行主任。目前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甲状分会全国常委,中国研究性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乳腺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甲状腺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胆道学组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第七届外科专委会委员,腹部外科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四项,国际交流项目一项。参与研究课题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度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度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目前主要从事肿瘤免疫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在JCI, PNAS, JBC等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汤忞 博士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汤忞,研究方向:基于生物 3D 打印等生物制造技术在肿瘤和组织工程方向的研究。所发表的 3D 打印肿瘤免疫模型在《Nature》2021 年 4 月发布的技术特写 “Tracing Cancer’s Origins ”中被引用报道为发育生物学及肿瘤研究新工具。奖项及荣誉:1.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21 年) 2.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Friends Fellowship - 冯元桢院士及 Luna Fung 纪念奖(2021 年) 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Siebel 学者学院提名(2021 年) 4.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Mary Anne Fox 奖学金学院提名(2021 年) 5. 赛箔(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2020 年-至今) 6. 中国研究生联合会创始人、主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9 年 – 2020 年) 7. 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研究生部部长(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8 年 – 2019 年) 8.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Dean’s List(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2012 年-2015 年)
王碧芸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碧芸,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教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CRPC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侯任主委,青委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
王红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王红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导。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上海浦江人才、上海医树奖(一等奖)等。主要从事肿瘤复发转移的转化及临床研究。主持国自然、省部级等课题16 项,在Cancer Discov、Nat Commun、Science Advances、Biomaterials、J Hematol Oncol 等发表SCI 文章30 多篇,申请国家专利4 项,国际PCT专利1项,发起主持多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标记物专委会转化研究专委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乳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诊疗及区域产学研联盟 副理事长等学术任职。
王红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王红艳,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国家杰青/优青、国家百千万人才。2007年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201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Research Fellow。2010年在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任研究员,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主持中科院“百人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重大项目课题组长;获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国家百千万人才、中科院优秀指导老师。
长期从事巨噬细胞和T细胞调控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近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20多篇论文,包括Immunity(2020、2014)、Nature Microbiology、J Clin Invest、J Exp Med、Sci Adv和Autophagy等。任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委员、中国病生学会免疫专业副主任委员等。任FASEB和Immunology副主编;Front Immunol、中国细胞生物学期刊、中国免疫学杂志的编委。
王宏林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
王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东方学者、浦江人才。2015年获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宏林教授致力于皮肤免疫性疾病和神经免疫学的研究,在银屑病免疫病理、免疫调节、新药研发和感染机制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350,被包括NEJM、The Lancet、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mmunity、JCI、JEM、PNAS等权威期刊引用约2000次。主持研发出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小分子,获得全球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中国临床试验批件,已完成临床I期试验,即将开展II期临床试验。该小分子有望成为我国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First-in-Class治疗银屑病的国家I类新药。组建了从事皮肤免疫性疾病研究的课题组,指导毕业的博士生14人。主持国家和地方项目12个,总经费超过4000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PCT专利3项。
王建华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建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出PI。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及跟踪计划,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癌症代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及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等评审专家。研究领域:1. 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2. 表观遗传修饰调控肿瘤发生发展3. 前列腺癌异质性
近5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近20多篇,文章被引用(至2021年6月)超过6000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超过600次。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 JCI, Cancer Res , Clinical Cancer Res, Journal of Pathology, Oncogene等国际主流杂志,回国后研究团队获得近20项国家级,上海市科研和人才项目资助。
王玮 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王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和2014年分别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密苏里大学获得医学学士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7年底在北京大学化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主要研究兴趣在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类新型的化学工具,来研究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复杂细菌体系的微生物活动与功能,近年来针对肠道菌群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一系列定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发表多篇包括Nat. Commun.、Sci. Adv.、Angew. Chem. Int. Ed.、Acc. Chem. Res. 在内的研究论文。
王向东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向东,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医院呼吸首席科学家、临床医学研究院学科带头人,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肺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上海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曾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分子生物科学教授、瑞典隆德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的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呼吸免疫学教授。承担任国家精准医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还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国际转化医学协会执行副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理事会理事,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顾问。曾在国际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全球疾病顾问,亚洲医学总监等 (如阿斯特拉德拉科,阿斯利康,PPD)、美国胸科学会国际健康委员会执行委员。还担任国际英文版的临床转化医学杂志主编(IF=7.919),细胞生物学与毒理学杂志主编(IF=6.3),转化生物信息学系列从书主编,转化医学杂志疾执行主编和病生物标志物主编(IF= 4.1),细胞分子医学杂志高级副主编和亚洲主编(IF= 4.5);和国际专业编委,如美国呼吸重症医学杂志(IF=17.452),美国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杂志(IF= 5.73)。他共发表科学论文约300篇,总影响因子1000,引用次数约10666,h-因子为54,i10-因子为268。
王晓稼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晓稼,博士、主任医师(二级),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乳腺内科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首席专家,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和分子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伦理委员会常委,浙江省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疼痛分会副主委,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内科专委会前任主委,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
卫立辛 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
卫立辛教授曾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及浦江人才。主要从事原发性肝癌的诊治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重点研究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在肝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曾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90余篇,被他引15000余次。主持和参与973课题及国家基础研究重大专项课题8项,先后主持国自然课题12项,其中重点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
魏勋斌 教授
北京大学
魏勋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系长聘正教授(博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双聘教授,SPI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Fellow(会士)。1993年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199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生物物理学博士。2006年回国,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公共技术平台主任,2011—2018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长聘正教授,智慧医疗仪器系主任。共发表NATURE、PNAS等SCI论文80余篇,他引4000余次。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一项, 国内外专利十余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受邀担任细胞分析领域期刊Cytometry Part A (影响因子3.71)的副主编,国家基金委医学部和信息学部会评专家,科技部十四五规划诊疗装备专项光电设备专家组组长。主要研究肿瘤的光学成像检测与疾病的快速检测技术及老年痴呆症光疗方法。
吴开春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
吴开春,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院副院长,国家杰青。中华消化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副会长,世界消化病学会常务理事,亚太消化病学会秘书长,全军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委。
吴克瑾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吴克瑾,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肿瘤标志物临床转化研究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美国缅因州医疗中心外科、香港大学外科学系高级访问学者,完成哈佛医学院全球临床研究培训项目GCSRT并获优秀评价。
肖泽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肖泽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博导,课题组长。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学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5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任现职至今。肖泽宇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可视化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在Chem.Soc.Rev., Nature Comm. Angew.Chem., Nano Lett, ACS Nano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达4500多次,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其中研发的1种可视化药物载体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申请或授权国际国内专利6件,参编英文专著3本。研究成果多次被美国著名专业网络杂志C&E News,等转载报道。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国际(地区)合作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肖志强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肖志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癌变机理与靶向治疗研究中心主任、“肿瘤蛋白质组转化医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医学学科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以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专家委员会主委、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医学会理事、湖南省免疫学会常委理事。主攻鼻咽癌蛋白质组及其临床转化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骨干1项,至今在Cancer Res、Clin Cancer Res、Mol Cancer Ther、Mol Cell Proteomics、Proteomics和J Proteome Re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肖智雄 教授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肖智雄,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化系和医学系兼职教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长(2011-2017), 学术院长。四川大学“生长代谢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会评专家。美国癌症协会、美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协会和美国微生物协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信号转导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衰老生物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肿瘤转移肿瘤代谢和和细胞-器官衰老机理和干预研究,先后在“ Nature ”“ PNAS” “Molecular Cell “ “Cancer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 90 余篇。现为 Cell Death and Disease 编委。STTT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副主编。
谢鹭 研究员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谢鹭,研究员,博导,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生物信息学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多组学数据分析及应用、免疫原性肽预测及免疫治疗研究、临床预后预警建模及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研究。曾承担国家精准医学重点研究计划等多项课题。国内外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徐波 教授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徐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重庆大学弘深杰出教授。学术任职包括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疗健康信用分会副会长、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旅美学习工作二十年,全职回国前先后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理公会医院教授,美国南方研究院肿瘤学系主任、杰出教授/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教授。徐波教授研究领域涵盖肿瘤发病机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自2000年来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 (包括《Nature》、《Cell》、《Molecular Cell》等发表论文90余篇,被引用10000余次。
徐晓军 研究员
中国药科大学
徐晓军,中国药科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生命科学部、医学部评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7月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1年在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2018年在国家卫健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办公室任职。主要聚焦脂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机理,针对肝脏和脂肪脂质合成、分解代谢等相关靶点、通路,从临床有效的中药中发现主要的降脂活性成分(群),结合多学科交叉方式进行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鉴定并阐释其药效靶标;建立了解析中药活性群-靶标群-功能关联的完整技术体系,可普适性用于描绘中药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分子靶标关联网络图。此外,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相结合,对中药有效物质的临床应用以及相应的药物进行开发,基于基础研究发现的中药活性成分黄柏碱和鼠尾草酸已作为中药1类新药品种入选“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目前正进行临床前研究。回国后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子任务一项等资助。以通讯作者在Cell Metabolism (2021)、Autophagy (2021)、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2020)、Theranostics (2018, 2019)、Diabetologia (2021, 2018)、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1, 2017)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相关专利30余项,其中已授权11项。
徐迎春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徐迎春,博士,仁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美华人医师肿瘤学论坛常委,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热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导师。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发局科研项目一项,教学课题2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参与撰写书籍5部。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1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大学访学1年。
许奕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许奕,现为放疗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科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营养支持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医疗及产学研联盟理事。“恶性肿瘤生物学靶区三维适形立体放射治疗及检测研究”获得上海市总工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擅长于盆腹部肿瘤、乳腺癌、软组织肉瘤及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以及全身放疗和良性疾病的放射治疗。
杨安钢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杨安钢,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全军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1年毕业于豫北医专(新乡医学院)。1983年考取第四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和1992年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免疫学教研室主任。曾在美国Wake Forest大学医学院、美国Baylor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从事肿瘤分子免疫和靶向治疗研究。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在Nature、Nat Biotechnol、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和Nat commun等SCI期刊发表文章2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1999年荣立三等功1次, 2004年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金星”,2005年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2014年被评为“总后优秀教师”,2016年获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杰出学者奖”,2021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特等奖”。
杨朝勇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
杨朝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美国化学会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副主编。长期致力于生物分析化学,在微流控、单细胞单分子分析等方向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在Nature Commun.、Sci. Adv.、Chem. Rev.、Acc. Chem. Res.、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论文被引超过12000次,H指数58。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数字微流控技术及应用》等专著2部。
杨成华 研究员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成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编委。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肿瘤的分子机理、早期诊断标志物、靶向治疗分子靶点的鉴定与靶向治疗药物研发。近年来在Cancer Cell、Molecular Cell、Nature、Nature Chemical Biology、Theranostics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0篇。申请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肿瘤个性化药物研究子课题一项。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和上海人社部留学生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支助。曾获美国心脏研究协会博士研究基金奖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基金奖。2014年受邀参加美国冷泉港国际大会并作大会报告。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分子分型研究。
杨宇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
杨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13-2017年获澳门大学生物医药博士学位,2017-202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谭蔚泓院士,2020年底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工作。长期在新型肿瘤治疗技术以及分子医学领域从事研究,针对肿瘤诊疗中的若干挑战性问题,发展了一系列基于先进生物材料、核酸分子工程的肿瘤光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新策略。基于以上研究领域,共计发表国际高水平SCI文章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文章19篇,主要发表在Chem(1篇)、J. Am. Chem. Soc.(1篇)、Sci. Adv.(1篇)、Adv. Mater.(1篇)、Nano Lett.(2篇)、ACS Nano(2篇)、Biomaterials(2篇)等行业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Google scholar 总引用2400余次,SCI H-index 24。获得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才项目资助,曾获得2018年度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科技奖研究生科技研发奖(FD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D Awards),Baxter China青年科学家奖(2019 Baxter Chin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入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剂委员会理事。
姚瑜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姚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师从于周良辅院士,脑胶质瘤外科中心副组长,神经外科研究所免疫室主任,国家基金委重大研发计划和上海申康集团重大临床疑难攻关计划首席科学家,2018年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青年医师奖,2018版和2020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免疫和靶向治疗共识制定专家组组长,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和靶向治疗论坛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学组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委会副理事长,《美国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翻译专家委员会(中国)副主任;美国癌症登月计划(GBM AGILE)国际成员,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2014-2017肿瘤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秘书,中华医学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实用癌症杂志等编委。访学经历:美国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美国Mayo Clinic,Dana-Farber癌症中心,MD Anderson癌症中心。
药立波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
药立波,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和原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称号。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第四军医大学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留学。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以责任作者发表过多篇论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1项;担任过18部包括全国医学院校5年制、8年制和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规划教材在内的主编或副主编。现在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叶棋浓 研究员
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叶棋浓,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科技委主任,细胞工程研究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和Frontiers in Oncology杂志副编辑。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分子遗传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至2002年2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面上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主要从事肿瘤发生、侵袭、转移、耐药相关基因功能及机制研究,发现了一批新的调控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和非编码RNA,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候选靶标。以通讯作者在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JCI、STTT等SCI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俞立 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俞立,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于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在成立实验室的早期,从事细胞自噬领域的研究。最近,俞立实验室发现了依赖细胞迁移的新细胞现象migracytosis和介导这一过程的新细胞器迁移体, 目前对其机制及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俞立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 Cell, Cell Research, Nature Cell Biology, Dev Cell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2012年研究成果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3年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1年获中国细胞生物学会杰出成就奖 。俞立于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俞作仁 研究员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俞作仁,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2003年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美国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012年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Faculty,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2012全职回国。主要研究方向:非编码基因调控肿瘤发生及肿瘤干细胞。主持及参与科技部973项目以及科技部干细胞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社会兼职美国DOD 乳腺癌基金评审委员、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期刊Associate Editor、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等。
臧远胜 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
臧远胜,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临床研究病房主任,长征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康复支持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智慧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上海科技出版社《抗癌必修课》丛书、《肿瘤一本通》丛书总主编。
湛先保 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
湛先保,上海长海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肿瘤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
张宏伟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宏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乳腺外科主任,乳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乳腺癌多学科团队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复旦大学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乳腺病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癌精准治疗专委会委员。
张华凤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华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代谢、肿瘤转移的调控机制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等相关研究。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Cell, Cell Metabolism, Nature Metabolism, Cell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等重要期刊上。担任安徽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信号转导分会委员、安徽省药学会精准药物治疗专委会常委及副主委等。承担中科院先导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蛋白质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重点项目等课题。
张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行政副主任 / 一期病房医疗主任。上海市“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召集人,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委,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 副主委,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委,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 常委,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DE首批化药临床兼职审评员。《Diseases & Research》副主编,《Translational Breast Cancer Research》、《Gland Surgery》编委。 第一/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Lancet Oncol》等)。荣获 全国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张健 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
张健,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致诚书院院长,“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青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抗癌联盟深圳市联盟副主席,曾创建“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首任主任, 2015-2017年任《Medical Oncology》副主编。SCI 发表文章总数100余篇。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2004 年起任美国国防部(DOD)医学课题评审委员,从2009 年起任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等项目评审专家。2013 年被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4 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6年获批“深圳市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研究方向:衰老基础与干预;肿瘤微环境与转移。
张太平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张太平,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外科手术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胰腺病学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和《中华肝脏手术学电子版》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外科理论与实践》、《临床肝胆病杂志》、《国际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胰腺外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及综述300余篇,参加专著和教材编写40余部,以第二、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
张毓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院
张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4年本科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1997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生物物理系博士学位,2004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历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免疫教授、系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淋巴细胞发育研究,发现多个新的淋巴细胞发育调控分子,阐明了胸腺髓质区单阳性T细胞发育程序,揭示了胸腺退化的触发机制和生理意义。近年来,实验室积极拓展的另一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包括新的肿瘤相关抗原的鉴定、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特性的解析及肿瘤疫苗的研发。
赵国旗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赵国旗,男 ,汉族,云南省泸西县人,1964年生。1988年原上海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的肿瘤放疗学家刘泰福、张锡珍教授等学习肿瘤放射治疗,获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今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事肿瘤放疗工作, 2005年晋升主任医师。擅长鼻咽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的精确放疗,近年致力于免疫评估为基础,精确放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的探索。
赵允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赵允,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副主任(副所长),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与高校联合交叉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由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对环境刺激的应答,不仅维持着细胞正常代谢,而且还决定了细胞生长、增殖、分化、机体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信号转导的异常也将导致人类各种严重疾病的发生,如发育疾病、癌症、代谢类疾病等等。Hedgehog(Hh)信号通路作为进化上最为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控制了脊椎动物以及非脊椎动物众多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在人类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本实验室综合利用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动物整体等多个层次研究Hh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机体组织器官发育、干细胞干性维持及肿瘤发生发展中生物学功能。在Nature,Dev Cell,PNAS,Nat Commun和PLoS Biol等学术期刊发表近80篇研究论文,参与撰写英文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郑广勇 副研究员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郑广勇,博士, 副研究员,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智能云计算平台主管,在生物医学大数据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工程经验;在科研工作中,目前已经在Nature genetics, PNAS, Human Mutation,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BMC bioinformatics,BMC genom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200,总引用次数超过1000次 (引用次数来自google 学术网站,截至2021年);在工程工作中,带领团队设计开发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多组学数据分析云平台,平台在30多个科研课题进行试用,获得了一致好评;此外还带领团队设计开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和隐私安全计算技术的智能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平台已应用到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推动了生物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郑向鹏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郑向鹏,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华东医院张国桢肺小结节诊疗中心副主任,杜克大学(昆山)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百人计划),上海核学会肿瘤放疗与影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分会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放疗专委会立体定向放射学组副组长,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放射外科和放射生物学组委员,中科院江苏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委员,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放射肿瘤和诊断学科评审委员。专注于研究利用前沿放疗技术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对肿瘤进行综合性治疗;尤擅长肺癌的早期诊断、影像引导精确放疗和大剂量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主编“Early-stage lung cance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主译“肿瘤放疗增敏”等。
郑晓峰 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郑晓峰,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蛋白质与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酶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生化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鉴定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调控的新蛋白,揭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DNA损伤应答、肿瘤细胞耐药、肿瘤代谢、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学部和医学部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ICGEB课题,教育部博士点优先发展基金、科技部863、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近二十个项目的研究。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 Cell Death Diff,Nucleic Acid Res, PNAS, Cancer Research, Cell Research, Oncogene, PLoS Pathogen, J Cell Sci, JBC等杂志发表85篇SCI论文。参与编写“分子生物学”著作一部。
钟晟 博士
武汉大学 · 泰莱生物生命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 副主任/泰莱生物 联合创始人
武汉大学 · 泰莱生物生命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 副主任/泰莱生物 联合创始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个人基因组项目负责人,并作为领域专家,主导包括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单细胞多组学检测、微生物组学检测项目在内的多个生物科技企业天使投资,对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领域有丰富的经验。2017年,钟晟博士联合数位科学家及行业人士创建泰莱生物,旨在基于旗下多组学研究成果,开发并转化具备高准确度、普适大众的肿瘤筛查及诊断类产品,推动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
钟林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钟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副所长 ,普外临床中心主任、肝胆外科主任(南部),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二审专家,国家卫健委创新新药研发二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胰腺小肠移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肝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外科快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移植ERAS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常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委。学术方向:肝胆胰肿瘤微创手术、肝移植及活体肝移植。课题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战略支撑计划课题1项、申康3年发展计划重大专项2项、市科委重点课题5项,课题经费总计500万。成果专利:发表中文及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包括《Hepatiology》 、《liverTransplantation》、《Transplantation》等国际专业权威期刊,共被引>300次。200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周翡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周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杜克大学肿瘤研究所,访问学者,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上海抗癌协会遗传性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朱景德 教授
集智同行动议
朱景德,1984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理系 博士,1985-1990 PI,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1990-2001,3个英国学术研究单位和一个生物医药公司(PI),2001-2014,PI,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2020 ,PI, 中科大附一院(http://i.bio360.net/z/Cancer/index.html),2018- 集智同行(Gathering wisdom to strive)动议,目前主要致力于高效溶瘤腺病毒药物产业化和临床应用。除了肿瘤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和推动国际和地区的表观遗传组学研究以外,通过主办高品质的表观遗传学,肿瘤转化医学,数学肿瘤学, 昼夜节律疾病和集智同行等高品质学术会议,推动高学科跨度,多学科整合,针对重大生物医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共发表包括在Cell, Nature Biotech在内的 SCI杂志上论文60余篇,获得美国专利3个,国内专利4个。担任过国际表观遗传组学,AACR表观遗传组专家成员,亚洲表观遗传组学联盟创建人。
朱丽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朱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 科主任,香港大学外科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乳腺外科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专委会青委常委。主持多项国家级及市级乳腺癌科研课题,在国际知名期刊J NCCN,CLINICAL BREAST CANCER,ONCOLOGIST等发表SCI论文数十篇,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乳腺癌临床研究。
朱莉菲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朱莉菲,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专委,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宋庆龄基金会委员。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肿瘤内科治疗20余年。主要参与完成市科委科研项目一项,完成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三项。同时参与完成多项临床试验及科研项目。擅长各种实体肿瘤(包括胃肠道、肺、乳腺等)的化疗、靶向治疗及相关内科治疗。尤其擅长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
朱玮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朱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分会乳腺学组 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第一届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心脏病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朱文通 产品经理
Molecular Devices
朱文通,Molecular Devices 产品经理,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习及工作期间从事细胞成像相关工作10多年,熟悉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相关技术和产品。在睿智化学从事药物研发及生产工作2年,熟悉药物研发及生产相关技术和产品。目前担任Molecular Devices公司市场部产品经理,主要负责细胞成像产品线的技术支持及市场推广工作。
朱耀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专委会精准学组副组长,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编委。擅长领域: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治疗、难治性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治策略。长期从事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工作,年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超过300台,在国内率先开展精准影像引导的前列腺癌扩大根治术、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挽救性手术。近五年来以主要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38篇,代表性论著发表于European Ur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受邀为Nature Reviews Urology撰写描绘亚洲前列腺癌精准分型和诊治策略的综述,为该刊物首次邀请国内专家发表相关论著。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得2018年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19年复旦大学及上海市卫健委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中国泌尿肿瘤杰出青年奖,2020年度复旦大学“十佳百优”优秀青年医生。
訾晓渊 博士
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訾晓渊,高级副总裁,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现任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负责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临检产品开发以及临床检验实验室运营管理。为上海市浦江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曾任第二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实验室执行主任,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973课题、863计划项目等多项研究。在Cell、Nature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16部。
报名注册
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更多内容后续发布!
合作伙伴
往届回顾
汤钊猷院士、丁健院士、Vay Liang W (Bill) Go院士、Hsing-Jien Kung院士、李蓬院士、林东昕院士、彭孝军院士、宋尔卫院士、谭蔚泓院士、王红阳院士、Petter Brodin教授、程金科教授、高平教授、高绍荣教授、冯新华教授、付丽教授、李进教授、吕志民教授、邵志敏教授、苏冰教授、Jason Wright教授、俞立教授、张华凤教授、赵世民教授、郑利民教授等两百余位国内外肿瘤领域基础、临床的权威专家倾囊相授,为两千多参会同行带来了癌症诊治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学术盛宴,专家分享精彩,听众提问踊跃。三十多个厂商也展示肿瘤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情况。准确、全面的反映了当时肿瘤领域的新观念新动态。
联系我们
参会咨询
联系人:吴老师
手机:18019713070(微信同号)
邮箱:wuxiaojing@360zhyx.com
赞助合作
联系人:刘世豪
手机:18501604437(微信同号)
邮箱:liushihao@360zhy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