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跟随张照堂一起探寻上世纪的台湾摄影
启动视觉
打开心窗
跟着摄影大家张照堂追寻的眼神
展开一场满载乡愁与童心的时光之旅
提起台湾摄影,读者比较熟悉的往往是以郎静山为代表的一些前辈大家,而对其他的摄影人物与历史了解甚少。由张照堂先生编著的《影像的追寻》为我们展现了上世纪台湾摄影的多样面貌和众多优秀摄影人的心路与创作历程,恰好弥补了我们所缺少的信息与史料,同时全书所展示出的这些摄影人的代表作可称得上是一次影像的巡礼。
《影像的追寻》(点击页尾“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为台湾著名摄影家张照堂先生的心力之作,自1988年在台湾首版已好评如潮,2015年又在原书基础上进行了再版,简体中文版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今年正式推出。
本书集结了台湾33位知名摄影师,创作年代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几乎涵盖台湾写实摄影从萌芽到茁壮的60个年头。他们优秀的作品足以显现台湾摄影的成长轨迹,适切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创作资产与时代见证。他们之中,有些人的影像创作在当时甚至未被探讨,也有部分摄影家的影像作品因保存不当而佚失。即使如此,在张照堂孜孜以求的寻访和爬梳下,仍清晰地呈现出台湾写实摄影前行者的纯真面容与对影像的无比执着,也见证了上一代前辈摄影家作品中的影像魔法与魅力。
作者以系谱的梳理方式,将这些土生土长的纪实摄影家逐一展开,详细考察了他们的生平及践行摄影的心路,翻出了那些尘封多年的旧照娓娓道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台湾曾经忍辱负重的历史时代,使这一历史阶段的影像愈加充实。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我们对台湾社会的时代变迁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邓南光《姊弟》中背负着年幼弟弟在田间劳作的女童;黄则修《龙山寺》中虔诚的香客;许安定《两女》中镶着金牙憨笑的少女。这些略微泛黄的老照片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日治时代忍辱负重的台湾,光复后百废待兴的台湾,新时期飞速建设的宝岛。这种仿佛时空穿越的一瞥传递了独特的文化语汇,用强大的精神认同感染每一位读者。诚如作者所言——“伟大的作品注定悲苦”,而只有这种扎根于写实的作品才能给世人以震撼,给社会以警醒,给社会以烙印,也必将对台湾摄影的未来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东港/1965/林庆云 摄
编 辑 推 荐
●郭力昕、简永彬、李威仪,倾情推荐。
●精装设计,优质印刷,还原往昔朴拙、平实的“黑白”精神 。
●33位摄影前行者,400多张照片,创作年代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几乎涵盖了台湾写实摄影从萌芽到茁壮的60个年头。这本书是以写实摄影为创作主体的台湾前辈摄影家,第一次有系谱地列入台湾写实摄影的范畴,受到注视和讨论,对台湾摄影文化和历史影响深远。
●摄影家张照堂历历如绘地述说着时间与土地的故事,文字的刻画隽永生动,影像的张力饱满厚实。展卷之际,恍如重返那消逝与未消逝的,一道道辉煌与闪耀的灵光。
●透过张照堂的追寻之眼,为我们打开一个特殊时空,召唤上个世纪台湾这块土地的人间之味、人情之美 。
●“拍一张照片就像在世界上某处找回一部分自己。”藉由这些历久弥新的记忆回返,我们每个人也分别找回某些自己。
名 人 推 荐
●严格意义的台湾摄影遗产,是从这里展开的,弥足珍贵。——郭力昕(台湾政治大学广电系副教授)
●《影像的追寻》让我们看到,前辈摄影家们在困顿的时代,以有限的器材记录他们走过的痕迹,诚挚地见证了那个时代常民生活的点点滴滴。——简永彬(夏门摄影企划研究室艺术指导)
●本书燃起觅索台湾前辈摄影家足印的火炬,映现了一个时代的身影,又在岁月火光中远眺前行。——李威仪(《摄影之声》杂志主编)
▲怒汉/兰屿/1963/谢震隆 摄
▲九份/1956/李钓纶 摄
▲游街/新竹北埔/1935/邓南光 摄
▲黑眼镜/鹿港/1962/许苍泽 摄
— 张照堂
影像的追寻
副书名:台湾摄影家写实风貌
英 文:IN SEARCH OF PHOTOS PAST
著 者:张照堂出版方: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年:2017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装 订:精装开 本:16开字 数:330千页 数:528页书 号:978-7-5122-0794-3定 价:260.00元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