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叩响——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关于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深圳

 

 

2017年12月30日,《叩响——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在深圳的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本次影像展由孙粹、王东、梁田、游江联合策展,将持续至5月31日。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秦军校


深圳——小县城蜕变为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中,这既是一个奇迹,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深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它们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也集中反映了城市化的奇迹及其问题。

 

深圳的发展有着其独特性及不可复制性,亦可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样本。基于此,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启深圳本土第一个有关城市主题的国际影像展。策展人孙粹介绍,这个展览以深圳为基点、发射源,结合全球其他城市化典型案例,通过影像的方式、艺术的表达及文献的梳理等,呈现全球城市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同时,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以“叩响”为主题,通过城市宏观及微观的影像、城市地理空间的变化及人文景观的变迁等,侧重运用影像文献梳理的方式,去叩响城市化进程的大门,进而促使人们对所生活的城市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问题上的反思。


本次展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影像文献的梳理,以22个大事件作为线索,通过5张地图、162张摄影作品、418分钟深圳拓荒者的口述史及纪录片共同书写一部19世纪至今的深圳发展变迁史。


1819年的新安县境图

 

2015年的深圳市地图


其中,“城市变迁记:地图见证一座城的变迁”以清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境图、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宝安县地图、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2004年以及2015年的深圳市地图呈现自清嘉庆以来的地域变化和人口迁移情况。


中英街上香港警察在英属街道巡逻。20世纪50年代   郑中健摄



罗湖桥  20世纪50年代   郑中健摄


 深圳群众支持香港爱国工人大罢工,在人民广场集会。1967年  郑中健摄


深圳戏院门口。20世纪70年代   何煌友摄


1972年的蚝民赶海。何煌友 摄


深南路  1983年  何煌友摄



20世纪80年代的渔民村 。何煌友  摄


皇岗村   刘廷芳   摄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981年    何煌友摄


1984年的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刘廷芳 摄


上步实业股份公司成立  1992年7月16日   刘廷芳摄


1979 年 5 月 6 日,误传深圳“大放关口”,惠阳、东莞、宝安数万人涌入深圳准备外逃香港,图为公安人员在东门堵截。 何煌友  摄


“一河之隔,两地之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呈现的是摄影师郑中健、何煌友、刘廷芳、杨洪祥拍摄的上世纪50-90年代的深圳城市影像,以及20余位深圳拓荒者的口述史、纪录片,以回顾1978年前深港两地交流之际、改革开放及城市化转变进程中的深圳。


第二部分展出的是摄影师张新民、王凡、秦军校、杨俊坡、李政德拍摄的深圳当代城市变迁的影像。这5位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摄影师从相对私人化的视角着手,关注于各自选择的主题拍摄长达10年以上,且都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集中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为观者呈现出一部活生生的当代城市影像文献史。


张新民凭借敏锐的媒体触觉,以《包围城市》系列作品呈现90年代来深圳打拼的“打工者”的真实生存状态。


 

股票发售现场,全市300个股票发售点,每个发售点都是一片人潮。 1992年   张新民摄


发售抽签表前的半小时,这位来自江西的小伙子被清洗出列。他从头到脚全被汗水淋湿,眼窝里挂着豆大的眼屎,手里紧攥着捆得结结实实的钞票和身份证,对着我的镜头绝望地喊:”我排了两天两夜啊……“1992年   张新民 摄


10平方米的空间 。深圳沙井镇万丰村 1997年 张新民  摄


还是要打扮一下。深圳沙井镇万丰村 1997年张新民  摄


上下班汹涌的自行车潮 深圳 1990 年  张新民  摄


流水线上的女工 1992 年    张新民 摄


高楼洗墙工钟家财的手和脚。1997 年   张新民 摄


深圳一名高空作业者。1997 年  张新民  摄


王凡则一直关注着“流水线上的打工妹”这一特殊的群体以及“城中村”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湖贝村一座老房子前面,一位名年轻的姑娘静静地看着我的镜头。 2016  王凡  摄


《流水线上的打工妹》之一 深圳 2002-2006  王凡 摄


《流水线上的打工妹》之一 深圳 2002-2006  王凡 摄


同样坚持拍摄“城中村”题材至今的秦军校,试图让观者看到“深圳的另一面”。


坪山大万世居城中村里的建筑者   2004 年  秦军校  摄


大鹏新区古村里的超生游击队  2004 年  秦军校  摄


龙岗布吉大芬油画村的画工  2015年 秦军校 摄


山白石洲村里打台球的打工者们   2016年  秦军校  摄


杨俊坡的《擦肩而过》系列,着重于记录每日与其“擦肩而过”的人的状态。


 深圳华强北 2004年  杨俊坡  摄


深圳罗湖 2009年  杨俊坡   摄


李政德的《新国人》系列选择的是国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面孔。

 

深圳龙华幸福城,看楼通道里的3D绘画。 2014年  李政德  摄


深圳万象城,LV旗舰店开幕仪式上的嘉宾。2009年   李政德   摄


第三部分将通过当代艺术的影像装置及多媒体等方式呈现其他国际城市化案例,于2018年3月在艺象满京华美术馆展出。策展团队希望通过深圳和其他城市的城市化案例对比,给观者直观地提供一个思考城市化问题的经纬度,同时更加殷切希冀人们反思及更新自我生存的状态。

 

本次展览由越众历史影像馆、深圳美术馆、艺象满京华美术馆主办,地点在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红岗北路1106号越众产业园4栋二楼,将展至2018年5月31日。



  展览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

2017年末重磅影展 | 朱宪民&王玉文《兄弟》摄影展

“罗伯特·卡帕影像回顾展”北上亮相长沙

2017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特别展:不同日本摄影家的思索

一个男人发现了一面墙,于是他对着这面墙拍了45年


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